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在对中职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卷调查中,让我看到了中职学校学生在职业选择、职业期望、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对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在原有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能结合当代中职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学校各教育环节中去,使学校德育教育更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中职学校从办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身性格能力和成长环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管理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促进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将就业及社会实际需求作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国近几年来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竞争激烈,对此,高职院校应对高职新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进入高职院校后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培养其适应力,包括学习、就业等多种适应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才需求,这也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使高职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在客观因素和就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无疑是应对就业难的最好选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使他们了解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意义,懂得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步骤等,学会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从而取得职场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职学生职业成长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根本目标在于引导针对不同职业旨趣和发展的中职学生更为明确、合理的认知自己的独特个性与潜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明确奋斗的方向,提升成功概率。一直以来,中职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足。本文结合中职学校职业规划教育实际,探讨目前中职学校在针对学生职业成长为核心的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中职院校也在逐渐扩张其办学规模,学校的生源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其生源质量仍旧不高。新时期,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中,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认知,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高素养的技能人才。文章主要研究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首先对职业素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最后具体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以就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科学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黄杏 《文教资料》2014,(7):118-119
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即就业环境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制订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展望。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班级管理相结合,探讨中职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班级管理相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德育教学职业素养的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上内容可通过德育课程教学、专业实践课以及日常生活管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敏 《职教论坛》2008,(10):52-53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变革和中等职业教育本质任务的迫切要求。当前中职生大多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成功体验很少的初中毕业生,他们的自我认同感较差、自信心严重不足,同时缺乏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能力和实践,这是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难以顺利就业且难以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这迫切要求中职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少数省市的少数试点中职学校,笔者认为,全国所有中职院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立足“能力”本位,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紧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职业岗位认知能力、职业环境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裘友军 《教师》2010,(26):22-23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有效地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是职业教育实现就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状况,提出了在中职学校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职财经专业课程的改革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内涵以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职业生涯教育与职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和自我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能够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成长,贴近学生的就业与成才,与德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为职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可操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各大院校的建设和兴起,增加了毕业学生就业竞争。中职学校作为国内职业教育的培训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未来职业就业和发展均面临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且,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对专业能力的提升过度重视,忽略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及班级文化的建设,这显著增加了中职学生就业难度,降低其在职场工作能力。工匠精神是个体精神体现,是从业者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及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其对个体职业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及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旨在提升中职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挥个人能力,在行业发展中贡献自身力量。本文对中职学校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概述,重点讨论并分析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和班级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及途径,旨在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为规划职业提供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向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就业成才.就业、择业、创业成为中职生的最终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阶段是培养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提升职业素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职业生涯教育是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以引导 学生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目的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中职教育 培养的正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通 过职业生涯教育认识职业,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是提高中职 生技能水平,促进中职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传统落后的中职语文教育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是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贾薇 《时代教育》2012,(8):18-1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中涌现出了许多对工作者要求更高的新职业、新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技能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工作需求,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克服学历上与社会地位上的不足,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着手,研究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对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培养素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