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而是听到了心的声音,跟着心走. --题记 我的建"博"缘于学校的一项师资培训--"名优教师后备团队".学校要求每位成员在网上建一个教学博客.于是,在一个燥热的暑假,我开始了写"博"的日子.原本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建博客的,没想到它却为我的专业成长打开了一方更为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BLOG凭借本身所具备的大众化的优点,成为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最炙手火热的平台。部分学校除了教师博客之外,还搭建了学生博客、班级博客等,达到了“人手一博”,甚至“人手几博”的地步,真正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深度学习。一、引导博客回归教学学校要求教导处、教科室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发展到今天,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LOG是继E-MAIL、BBS、ICQ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在网上,日记不叫日记,而叫“博客(blog)”,简称“博”。博客一词源于“Web Log”,是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网络中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将BLOG翻译成“博客”,并将其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方兴东说“:博客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它可以拓宽人们的社会关系。我认为,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就看你怎么样改变生活。你很好地改变了生活,你就是成功者。而博客绝对能够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我博,我酷!我博,故我在!随便取个名,申请…  相似文献   

4.
今天你“博”了吗?在这个“全民写博”的网络时代,你我可不要落后哟!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欢迎拥有博客的您毛遂自荐得意之作!渴望与您分享您读到的有趣味的、有思想的、有风格的、有创意的博客作品!“教师博客”,一个无拘无束的无疆心域。邮箱liaoqiaoyan@126.com时刻在等待接收一个个有意思的博客!  相似文献   

5.
我建博客     
7月初,我看到老爸在新浪网上建立了一个博客,我去瞧了一眼,觉得很好玩,就叫老爸也给我建一个博客。老爸说:“可以啊,不过你一定要天天给博客‘换新装’写文章哦!”“OK!没问题!”我开心地说。于是,爸爸就在新浪网上帮我也建了一个博客。第一天,我觉得很新奇,不停地玩我的博客。我先把图片压缩完后传上去,然后写文章。正好这天我们假日小队去了一家做比萨饼的地方,我还亲自做了一张比萨。当时,爸爸给我拍了几张照片,我就把它们都贴到我的博客上给大家看。大家看了回复道:“禾阳,你的博客真棒!以后小队的活动,你都要贴到博客上哦!”看到大家…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受教于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清风明月”,坚持五年写博不辍,原创博文1100余篇,点击率突破30万,养成了“诗意栖居博客”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1.开博成“疯” 去年今日,朋友见面首先问的是你的邮箱是多少;今年今日,人们相聚.第一句话就是你“‘开博’了没有”。尽管博客并不是今年的新名词,但博而成疯,博而成势,博而成名,绝对是2006年的新景观。博客犹如一块自留地,你可以在上面种自己喜欢的任何作物;博客犹如一张画布,你可以任意挥洒自己的想象,博客犹如一个展示场.表演得好名利双收,如徐静蕾们。  相似文献   

8.
“今天你‘博’了吗?”博客在2005年的迅速蹿红和今年快速的风行,让人不能不对其加倍注目,不止名人和普通大众喜欢博客。3月3日,借助互联网开通的“两会博客”,为全国两会增添了新鲜内容。参加两会的“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的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说:“我很高兴找到‘博客’这种形式,把自己的知识回馈社会,这是一种快乐。”在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校园里,博客的受欢迎度怎样呢?  相似文献   

9.
李跃进 《河北教育》2009,(11):40-41
前两天,我在百度里搜索了一下“教育博客”,显示的相关网页竟达105万条之多,可见教育博客目前的发展之迅猛。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教育博客这一新生事物的风生水起,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博写博已成风气,他们自觉地将博客作为个人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并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来激活教育思想、交流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写博,究竟为什么?是为了应景,还是为了需要?是为了出名,还是为了交流?是为了排遣,还是为了思考?是为了跟风,还是为了关怀?也许,博客的功能远不止这些。有人说,博客是玩的。我觉得很有道理。玩,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命趣味。博客,对学校而言,意义究竟在哪里?我是因为自己赋闲而写博客,渐渐就上了瘾,一发而不可收。我们要  相似文献   

11.
活着     
刘洋 《初中生》2006,(3):30-31
我博,我酷!我博,故我在!在网上,日记不叫日记,而叫“博客(blog)”,简称“博”。随便取个名。申请个多字,你就可以在上面记录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所笑所哭所静所闹了。嗨,同学们。那片属于你的自留地,你有能耐把它耕耘得有声有色么?[编按]  相似文献   

12.
在海南,教师博客带着一股自娱自乐的草根精神红起来了。对话那些经常写博客的老师,你会收获一个丰富、热情的内心世界。“感悟、思考、认可、快乐”,正是他们不竭的动力。博客是我的工作平台“最开始,博客只是我的心情驿站,而现在它已成为我的工作平台。博客上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和专家,即使有时写博客写到凌晨一两点,也不觉得累。”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校长余志君说。打开余志君的博客,仔细留意一下她发表文章的时间,你会发现80%的文章是在晚上11点之后完成,最晚的甚至到了凌晨3点。“博客除了自己写,还要回复别人。白天要忙学校的校务,只有晚上和周末有点空余时间。”她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博客时代”的到来,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队伍日渐壮大“,辅导员博客”应运而生,成为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创新之举。文章从如何界定“辅导员博客”出发,对“辅导员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继而就完善辅导员博客德育载体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胡旺洪 《教育文汇》2013,(12):46-46
起初开通博客时,我倒没想过如何把它打理得华美雅致,吸人眼球。直至点击率一天一天攀升时,我便有了写“博”不止的信心。于是,我坚持每周发两三篇原创博文。我的博客点击量不断上升,自己文笔水平逐步提升,这促使我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和复杂人生,加深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思考。在经营博客的过程中,我结交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仁,虽然不曾谋面,但彼此能相互学习、交流,相互欣赏、鼓励。博客,让我在工作之余,拥有了另一番收获与喜悦。  相似文献   

15.
博客圈     
《中学生读写》2008,(11):4-7
<正>坏蓝眼睛:写博客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标签:文化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sabana当年,记得我开始写第一个博,在BLOGCN。当时觉得写博要诚恳些,于是将那片地方当作一个倾诉私语的地盘,伤心难过痛苦一股脑儿都倒在那里,每天必须要去  相似文献   

16.
我与博客2006年4月28日,我在成长博客安家并上传第一篇文章《幸福是什么》,这是我博客生活的起点。从最初的一日不上博便茶饭不思,到现在每天都要与博客亲密接触,博客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在谈论着网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不安全的空间时,在网络博客这块较为洁净和绿色的空间里,我们和学生正在努力构建一片精神的家园。“小博客”活动让我们在博文中读懂了学生、教师、家长间开心交流的心情,让我们在博客中感受到他们收获的喜悦和幸福。“老师,昨天晚上我成功开通博客了”、“老师,您好久没来我的博客空间看看了”、“老师,我又发表新博文了,您记得来看哦”……  相似文献   

18.
我开了个博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我朋友的博客,我想,为什么我不建个博客呢?于是,我请妈妈帮我在网上注册了我现在的博客。我的博客里有我的图片、我的日志和我的个人档案。我精心挑选了我  相似文献   

19.
风雨中     
作为一种更加便捷写意的表达方式,博客(Weblog)让人们在新奇中充满了尝试的冲动。过去,《我的高三日记》曾触动了多少心底心弦,“日记月累”栏目曾分享了多少喜怒哀乐。今天,为了让更多的火花碰撞在一起,将更多生活中感人的小事大事真切地展示, 让更多的心随之起伏感动,我们——开“博”啦! 在作别“日记月累”的时候,小编要向《我的高三日记》的“作者”们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了!虽然,带有墨香的“博客高三”没有驰骋网络,但你一样可以把个性的行为从个性的角度,将个性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和你的同龄人来共同分享!快,行动起来吧!投稿给我们,放手一“博”! 人在高三,我就是要博客! 要求:记录你经历的高三生活中的一切,但要言之有物哦。不拘于形式,语言自然流畅,记叙生动,感人,贴近生活。字数不拘,只要感人、真实,哪怕只有一句!(署名听便)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学道街81号中电大厦8楼《高校招生》杂志杜采编部《博客高三》栏目(邮政编码:610016) 电子邮箱:2001ccua@ vip.sina.com  相似文献   

20.
我有博客了     
今天.爸爸帮我建立了一个博客。我非常高兴。妈妈正在睡觉,我高兴地跑过去大喊:“妈妈,快来看我的博客。”妈妈对我说:“我不去。”我很不高兴,就很快地跑过来告诉爸爸,爸爸说:“别生气,我们在博客上写她的坏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