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物对机体引起的兴奋就是食欲,它是机体需要补充营养与热能的一种生理反应.食物进入口腔,接触消化器官,引起消化液的分泌,称为"化学相"分泌;在此无条件反射基础上,食物的色、香、味、形、温度等刺激可产生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这方面也有新的建树.他从"天演"和中西文化融合的独特视角,运用西方社会学的社会机体和谐理论,就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机体、社会根基的和谐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社会机体和谐的核心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社会根基的和谐则是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但无论是社会机体,还是社会根基,都是在不断调适与会通的动态过程中逐步达到和谐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探讨,由于根植于实体思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思维困境和实践尴尬。从机体哲学的视角去考察"师生关系",意味着要以"师生机体"概念取代"师生关系"概念,回归教师和学生发展与共生的本性。对于师生来说,强化二者之间的信任,将师生身份作为一种"天职",进行个性化的交往,创造性地对待师生冲突,把握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是建构师生机体应有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从机体哲学角度来看,人工物的发明、生产和演化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机体特性,这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的机体特性不断赋予自然物的结果。人工物与人类的生理机体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又有相互适应以至相互嵌入的一面。人工物的机体特性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有深刻的影响。从机体哲学角度分析人工物的机体特性,有助于协调人工物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消除人工物发展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四十七中学校采取"细胞化"德育管理模式,即一个学校就是一个机体,学生就是细胞,良好的机体依赖于健康的细胞;如果说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是一个健康的机体,那么每个细小的良好习惯就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为了落实"细胞化"管理,学校从管理、常规、评价中关注细节,进行了"三相、三起来""十  相似文献   

6.
张红 《教师》2013,(7):25-26
流动适龄儿童进入城市以后,其主要入学途径有三种:一是进入公立学校插班借读,与城市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二是进入私立学校就读;三是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本文依托教育部课题【11YJA840016)】"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的研究工作,根据课题组要求,对湖南省长沙市几所公立小学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相似文献   

7.
基因疫苗是第三代疫苗,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包括三个步骤:基因疫苗进入机体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抗原基因、呈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基因疫苗的种类有细菌病疫苗、病毒病疫苗、寄生虫病疫苗、肿瘤疫苗等。基因免疫的方法有肌肉注射法、基因枪导入法、黏膜免疫法、静脉注射法及腹腔注射法等。基因疫苗应用前景良好,但也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高中也就意味着女生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发展成熟。因此,目前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激发青春期女生对体育的兴趣。一、了解当前青春期女生的身体心理特点1.从生理方面讲,青春期女生的身体形态、机体的各种功能在不断完善,但是正是由于她们的机体不断发展,她们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表现得非常显著。即这个时期由于内部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9.
"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数学教师经常被学生问到的一个问题,也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学生的大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不愿意进入数学课堂,即便进入,也是被动接受数学教育,无法感受到数学的威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围绕如何将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实践优先,小组参与"模式的问题,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随机进入子主题,自主学习生成阶段成果,再次进入全面深化理解"的工作思路,认为通过随机进入和再次进入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深度,构建了由"随机进入,组内生成效果评价,再次进入"组成的学习体系,得出了该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深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是理论教学的情感铺垫,使受教者进入教育情境,具有"入境"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是破解理论难题的突破口,具有"解惑"意义。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做到"问题意识有准度""传播内容有深度""传播方式有温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机器之间出现了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嵌入的复杂关系,从传统的"二分法"模式出发难以探究这些关系发生的根源。因而有必要从基于中国文化的机体哲学出发,分析人机关系演变的深层次原因,即"人"与"机器"的"同构性"特征。正是由于这种"同构性",人机关系才日趋复杂,机器对人的机能的取代也会逐步增强。这种取代不应该是无限制的,需要从"天人合一"的价值观、伦理观和健康人格等因素出发确定其合理的约束条件。这不仅有助于防范由于机器零件老化、机器功能异化和机器使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事故,也有助于减轻智能机器一旦失控对生理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可能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初中时不少同学常说"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进入高中后,随着所学知识的拓宽和引申,有必要探究一下"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地理教育》2022,(z1):148-152
一、问题化教学的涵义及教学设计思路 问题化教学就是用"问题"引领课堂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并从中提出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既要有进入问题探索的情境引导,也要有解决问题方法的提示.并将"教"和"学"置于生动的情境之中,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解答问题或者完成任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轻松学英语     
圣·彼得的问题有三个人死了,分别是一名医生、一名会计和一名律师。他们来到了圣·彼得面前。圣·彼得对他们说,如果他们想进入天堂,就得每人回答一个问题。圣·彼得看着医生开始发问:"以前电影院放过一部电影,说的是一艘船撞击冰山后沉没,电影的名字是什么?"医生回答:"《泰坦尼克号》。"医生随即被允许进入天堂。然后圣·彼得看着会计说:"船上大约有多少人遇难?"会计  相似文献   

16.
教研室是高校"机体"中重要的"活性"细胞,对其职能和功能的重新定位,是高等教育职能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目标、机制、人员等方面对教研室的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1.1幼儿时期是人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年平均身高可增长7~8厘米,最快达10~12厘米,体重年平均增长5~6公斤,最快达8~10公斤。幼儿机体的器官和组织在形态上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进入"突增期"。如果不注意或不合理地供给幼儿矿物质(无机盐),就会影响整个生长期的正常发育。1.2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食品趋向"细、精、快、成。"加之生活方式上存在诸多问题,癌症已成为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而且发病年龄已延伸到幼儿期,令人震惊。医学专家在总结防癌总体效果时分析,矿物质中的…  相似文献   

18.
自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的大发展。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在高等教育规模进入稳定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和实践原则?如何从其他学科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有哪些独特的路径?围绕这些问题,本期"高端访谈"栏目对全国人大教  相似文献   

19.
农村师资缺乏与大学毕业生"准入难"成为一个人才悖论。农村师资缺乏主要表现在局部性缺乏、结构性缺乏与质量性缺乏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是"流失严重"、"层层拔高"和"进入困难";大学毕业生为农村师资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但存在严重的"准入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人事编制抑制需求、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以及退出机制的缺位等等。主要对策是:改革现行的教师编制标准,让大学毕业生有进入空间;实行"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让大学毕业生置换进入;完善多样性农村教师人才政策,让大学毕业生"准入"具有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1问题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22100)]对"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的回答,不同资料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并强调"化石燃料中的碳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另一种观点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的燃烧",并强调三者缺一不可。那么,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中是否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