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世纪初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下,鲁迅和胡适在进行新文化建设的同时,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过语文。鲁迅语文观的基本精神是启蒙,体现为,主张言文一致,提倡语文的大众化,主张汉字的拉丁化;胡适的语文观更多地是想建构中国语文的新体系,在建设新国语、建立新文体、开创新学制、探索国文的新教学法方面,胡适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主张。鲁迅的语文观中表现出的启蒙精神给今天的语文课程建设是思想上的启迪,胡适的语文观中诸多建构性的方案则对今天的语文课程建设有参照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威是影响本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最著名的西方教育家。胡适作为杜威一弟子,他对杜威教育哲学的吸收和宣扬集中表现在他的语文教育观上。本文从胡适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教育观,语文学科工具观,教学内容的兴趣观和时代观,以及演说、质疑的教学方法观等入手,探讨了杜威教育哲学对胡适语文教学观形成的影响,评价了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适文学观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受当时新文化思潮和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近化论思想的影响,使胡适逐渐形成了进化的社会观和文学观。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与文学,提出了“诗国革命”的主张,同时开始了白话文诗歌创作。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第一次公开系统地提出文学改革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4.
主要讨论了胡适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化界争论中对于中西化观的看法,指出了他和梁漱溟、陈序经化观的显差别,认为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论只是一种手段,想通过对古老的中国化进行改造,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进步潮流中去。  相似文献   

5.
胡适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教育对妇女的残害以猛烈的抨击和深刻的批判,倡导用现代文明教育妇女,培养女子的自主精神,提高女子科学文化水平等。胡适的妇女教育现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其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李小玲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5):72-77,115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人们对他多有评论和分析,但关于他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却鲜有人论及。笔者以为,这是胡适文学观中的一大特征,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意味的文学现象。本文选择民俗与文学交叉的视点,着眼于探求胡适民俗思想文艺观。  相似文献   

7.
辜鸿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捍卫者,胡适是西洋文化最热情的倡导者。两人的文化思想激烈冲突,表现在妇女观上,一个主张女子的生命价值应安放在家庭里,以“无我”为人生观;一个倡言女子应勇敢地走出家门,去追求自立的人生道路。他们二人在妇女观上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根源,对妇女解放具有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胡适认为传统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纲常礼教是中国妇女解放的最大障碍。他反对缠足,反对片面的贞节观,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他特别强调通过教育培养中国妇女的“自立”精神和能力,使妇女全而自由的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意志的、社会的人,从而使近代中国社会愚昧、落后的面貌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胡适对于中国化精神的理解和国民灵魂的认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在“五四”革命最开始的阶段,他们的见解恰恰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史的进化过程中最为典型的两种公化方式,鲁迅从进化论进步 到唯物史观,胡适从实现主义转移为新儒学观,鲁迅孜孜以求的是深刻的化反省意识,而胡适为之奋斗一生的是一种自由人的自由主义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以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为目标,以社会有机体论、"智能的个性"理论、自由主义民主政治观等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胡适论证提出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教育目的观。胡适的教育目的观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曾因胡适的大力倡扬而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但胡适的阐释和介绍并未触及易卜生文学观的实质内涵。观照二者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易卜生关注心灵世界的开掘,而胡适则强调人生问题的反映。针对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国情,胡适从启蒙主义立场出发对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进行了功利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与钱穆是廿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了近代文化发展中两种不同的理念。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开创风气的闯将,胡适往往被人们看成“新”的形象。而作为传统文化守大成的钱穆,却被人们作为“旧”的形象。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 比较胡适与钱穆在文学观上的差异,不但有助于准确把握两位大师的各自贡献,对进一步理解新文化运动也将不无裨益。 胡适(1891—1962年)与钱穆(1895—1990年)都是上世纪末出生的一代大家。胡适年长钱穆4岁,成名却比他早十多年。胡适自小又在安徽受的私  相似文献   

13.
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女性主义教育的三重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永涛 《教育科学》2007,23(2):22-26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传统女性主义教育持两种妇女观,一是“父权制”妇女观,二是“父权制”批判妇女观。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两种态度:一是激进女性主义的态度。二是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态度。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仍旧没有走出两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于传统女性主义教育的批判性重建,还必须从后现代文明中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需求借鉴。只分析性地找出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女性主义教育类型地一般特征与具体表现还是不够地,女性主义教育学更重要的使命,是要整合这三种教育资源,女性主义教育建构尚需要实现传统、现代、后现代三重视野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胡适的文学观,并从几方面论述了其文学观的两重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胡适和梁漱溟的中西化观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化有缺陷,因而必须进行革新,对传统化都有肯定有否定。同时,他们在如何评估西方化、如何革新中国化的问题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他们对中西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和比较胡适、梁漱溟的中西化观之长短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文学进化论的宣扬者,但他们对于进化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阐述视角、表现特征和理论渊源。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侧重于文学形式,认为文学进化实质是"文字工具的革新";周作人认为文学进化应当更突出内容和思想的革新,落脚点在"人"上。胡适文学进化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历史"的观念,突出逻辑上的"前因后果"关系,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是胡适论证其文学形式变革的思想内核;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论聚焦于"生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等,都是从生物本体出发的。胡适的文学进化观源自杜威的实验主义,带有浓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更接近于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进化理论;周作人从生物层面阐释"人的文学",则更接近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另外,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观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吸收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思想,从而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上三方面差异,导致"五四"时期胡适与周作人文学观、思想观的部分错位与分歧。  相似文献   

17.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解放的尺度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妇女思想的现代化。胡适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教育对妇女的残害以猛烈的抨击和深刻的批判 ,倡导用现代文明教育妇女 ,培养女子的自立精神。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推动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比较论证了胡适、周作人早期的文学革命观、文学理论渊源、文学研究方法论。文章认为,在文学革命观上,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在文学研究上,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周作人主张“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19.
试论胡适在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杨娟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4):150-151
妇女解放思潮作为五四新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影响是深远的。胡适作为五四新化运动的呐喊和鼓吹,对妇女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刻论述。但传统观念与新思想的冲突,使得胡适在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时,却选择了传统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继20世纪50年代中期批判胡适之后,80年代末至今,思想界、学术界兴起了研究胡适的风潮,遗憾的是,众多研究章和作风乎毫无例外地存在着各自的乃至共同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