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中四悟     
王静 《教育艺术》2001,(10):57-58
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一字未有宜 ,语语悟其神。”叶老还说过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这是他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这就启示我们 :在阅读教学中 ,教者要以“悟”为主要目的 ,以“读”为主要手段 ,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境 ,读中悟意 ,读中悟情 ,读中悟法。轻读悟境轻声读 ,是读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学生在读中借助语音 ,凭借想象 ,感知语言内容 ,还原课文画面。因此 ,在学生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一、读悟结合的误区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生命桥》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主要讲了老羚羊…  相似文献   

3.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5.
自读自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题目。本文在阐述阅读教学中学生自读自悟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自读自悟问题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揭题引读,学生自悟”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充分体现。“揭题引读”的问题设计,既关系到是否能针对学生的疑惑之处确定教师的教,又决定着下一环节的“以读为主,教师点拨,自悟自明”的操作内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那么,如何设计科学、高效的自悟题呢?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问题要体现整体性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常常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碎敲打。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呆板、僵化,并使之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教师对教材重点把握不准的症结。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揣摩,…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让感悟叩开语文学习之门,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习得知识,陶冶情操,获得发展,更多地体会语文的魅力。"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  相似文献   

8.
以读为本 以引促读黄生建(崇义县城关小学)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一味地让学生大段大段地朗读课文,名曰加强朗读训练,实则为读而读,不求甚解;一种是抛开朗读,只顾繁琐地讲解分析,到头来学生仍所知甚少。这些状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选好问题的切入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要向学生提一些问题,要选择好的切入点,才能使学生受到切切实实的训练。如《小动物过冬》一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阅读教学没有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就像作文教学没有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一样,收不到任何实效.只有学生自己读书,才能自悟自得.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1.
李永姣 《考试周刊》2011,(22):59-59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和默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处于起步阶段,朗读更是不容忽视,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有朗读的好习惯呢?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以趣激情;二要大珠小珠落玉盘——以读带读;三要手舞足蹈悟深情——以演会意。从一年级起就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趣中读,在读中悟,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范超 《教育革新》2010,(1):58-58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尤其是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理解与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应在"读中促悟,以悟促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读"的具体、得体,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审美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读促学,以读激情,以读带讲,读中有悟。那么,怎样让学生去"读"?下面就结合我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14.
“悟”是领会、明白、觉醒的意思。它是一种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人们就常用“悟性”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认识能力或认识层次的高低。“阅读”可以概括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悟读式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领悟能力。此模式重视读,特点是读中悟,悟中读。悟读式更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标中也突出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倡导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有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心灵相通。语言的感受最初来自读,立足点在于读,读中感悟,读中提高。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读代讲“”以读明义”等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读”让课堂情思涌动,异彩纷呈,有的“读”却令课堂生涩枯燥,千呼万唤也枉然。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案例加以剖析:案例一:《草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悟”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容量最大的教学内容."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朗读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相似文献   

20.
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朗读课文,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普通话水平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示范引导读、创设意境读、学生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有所悟,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