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刘半农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兼理论家和学家于一身,是中国新诗诗体改革的急先锋,是极富开拓精神的诗人。刘半农涉足诗坛是从外国散诗的翻译开始的。他是中国第一个译介外国散诗的译,也是中国的散诗理论的先驱和创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确立得益于译诗的启示:一是在观念上,译诗显示出来的新型诗歌的文体特征冲击甚至瓦解了中国固有的诗歌形式观;二是在形式上,译诗是早期新诗形式观念的实践者,是新诗的参照和模仿对象,促进了新诗形式的多元化;三是在创作上,译诗逐渐成为中国新诗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带来了有别于传统诗歌的形式资源,诗人的译诗过程也为他们的创作积累了形式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新诗发展至今只有百年的历史,其间又走了许多弯路,但是,它凝聚了几代思想者和文学巨匠们的艰苦探索。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及理论探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主张“诗是跟着时代,又领着时代的”;“新诗运动从诗体解放入手”;“诗要有深美的思想做血肉”等新诗评论及理论研究,这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新诗理论建设,还是对新诗创作和发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简论中国现代诗的智性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性诗是知性和抒情的混合产物,是完全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诗种。中国现代智性诗经由30年代卞之琳、40年代冯至和九叶诗派、50--7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的新诗潮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意象派运动的发起者。庞德具有“中国文化情结”,他的诗歌翻译与创作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而中国“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新诗又深受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迪。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曾得益于中国古典诗,反过来又对中国的新诗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借鉴与转换中,传承与创新兼备的诗学理念影响了现当代东西方诗坛。  相似文献   

6.
自五四新诗诞生以来,学界对诗的建行问题关注颇多,有不少学者将其与诗的分行视为可以互换的一组概念。然而,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这一问题,可以发现:诗的建行古已有之,实际上相当于古典诗歌中的“建句”,而分行却是中国新诗现代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形式革新,二者绝不可混为一谈、一概而论。在系统梳理诗歌建行与分行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试对二者的内涵与外延做出新的界定,并通过考察中国新诗建行的技巧与功能,进一步探讨诗的建行与诗的内容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尽管韵律与中国诗歌关系密切,但中国诗歌的繁荣与韵律的发达程度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尤其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作为诗歌外在形式的韵律不是诗歌繁荣的必要条件,也不是诗之为诗的必要条件;中国新诗几十年来在格律化方面探索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西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色出发,对照中国新诗具体作品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新诗艺术上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既借鉴了欧美诗歌艺术.一部分诗有着明显的欧美诗艺术倾向,又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艺,一部分诗中国诗艺术特色突出,已具备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应该对这两种艺术倾向加以选择,使新诗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章以20世纪中国新诗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诗创作为背景,重新审视了不同历史阶段一些诗人诗作的社会及美学价值,认为新诗现实主义在与西方的间接对话中首先选择的社会化启蒙出发点,不仅让它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意识形态使命而远离艺美学的纯粹,其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也未能使之完成自身独立品格的建构,关注现实主义诗本体发展应摆脱单调,封闭的现实主义诗美原则,将现实主义诗创作从一以贯之的“超我”姿态地回人间烟火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诗发轫于翻译诗歌已是学界的共识,且不说作为白话新诗第一人的胡适依靠译诗《关不住了》来宣告新诗成立的“新纪元”,单是梁实秋“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一说,便足以道出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不同寻常的因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新诗研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感觉到中国新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断被遮蔽的现象。在80年代的朦胧诗运动中,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受到关注并成为新诗研究中长期的热点,其他如创作社、新月派、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现代”诗派等等,每一次研究的突破实际上都是和新诗资料的发现和重新解读密不可分的。在新诗短短一百年发展历史中,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闪光的珍珠被遗失,  相似文献   

12.
西方象征主义文学追求暗示和隐喻的手法,追求“纯诗”理念,表现现代人的忧郁、痛苦和病态,为感觉而作,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性。中国新诗接受了外国影响,在借鉴吸收当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霞  刘朝勋 《考试周刊》2012,(85):23-23
由于时代的巨变.中国新诗产生了产生了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相似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内涵.迥异于古典诗歌的“诗言志”和“诗缘情”。虽然引发中国新诗现代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诱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邵燕祥早年以政治抒情诗人称著,而其恒久不竭的创造力,驱之与时俱进,老而更成。他从瞩目当前的社会政治现实,跃进到关切以人为本的人类前途命运。他全部诗作的总主题是奉献一颗新知识分子的良心,作一个有尊严的真正的人。这在标显其诗美创造高度的《最后独白》和《北纬30°线》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在诗关内涵与诗美表现之间,既富于张力又比较均衡,刚直犀利而温文尔雅。在百年中国新诗苑圃中.邵燕祥既是妍丽蔷薇.更是高挺青松。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几十年来中国现代新诗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状,认为中国现代新诗是在"五四"特殊时期形成的文化产物,其工具性、人文性、教育性、思想性等特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通过中国现代新诗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以及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应高度重视中国现代新诗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中国新诗研究专著,要么专注于个案与思潮分析,要么钟情于诗歌史梳理,鲜有人从微观的视角去深入挖掘20世纪中国新诗中某些比较个人化的表达,比如伦理、人性、亲情、友爱等问题。新世纪之后,这种状况似乎有所改观,对类型诗的关注正逐渐打破原来单一的研究格局,使新诗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像谭五昌这样年轻的新诗研究学者,正在身体力行地践守着这种细部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五四”前后的译诗对中国早期新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新诗的语言和表达,促进了中国新诗文体的发展演变,引起了中国诗歌精神价值的新变,以民族诗歌的身份直接参与了新诗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分别以孔子、老庄、杨朱、佛教为代表的四种死亡意识,它们以潜在的方式作用于中国现代新诗写作;西方诗潮中的唯美主主我、存在主义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书写产生了重大影响;多义性与综合性是中国现代新诗死亡意识的两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以往的中国新诗,穆旦诗歌在联想的边际上走得更远,穆旦诗的异质性,主要就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上。穆旦诗按意象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面历史现实,以意象的原生状态实行着线性的连缓,直接歌唱时代:一类是以意象的变体为喻体,跳跃式呈现,形成一种内敛而自问的抒情向度,解剖自我。本文讨论的是穆旦诗歌的意象变体手段。文章以诗中频繁出现的“火”为对象,通过分析“火”在诗中的具体变化来说明穆旦诗歌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中国的唯美主义诗人,邵洵美为中国新诗所引入的美的观念,意义不凡。他力图通过译介西方唯美-颓废主义诗人诗论诗作,为唯美-颓废艺术思想作为一种美学原则而融入中国艺术精神,拨去理论与情感上的迷雾。他对诗的品性的定位,把诗融入了哲学、宗教、历史、思维、心理等人类文化的总体构成里。他所强调的诗的形式要与诗的品性相和谐,把新诗引入了对美的姿态、颜色、形状以及灵魂的凝视。然而,邵洵美对官能享受的率真颂赞,不仅没有为他赢得新诗美学现代性追求的桂冠,反而使他被钉在"颓加荡"的十字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