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1]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处理好6种关系.其中之一就提到了要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该“进”的地方,“有所不为”的地方就是该“退”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要引导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教是为了不教,“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在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与“退”的几点思考.1教育理念中树立“进”与“退”的辨证思想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抱有这样的观念: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于是,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主导的独角戏,教师忙于顾及自己在课堂中的“进”,急于将自己的备课内容讲完,急于将自己精妙的解题方法演绎出来,而遗忘了学生的同“进”,漠视或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样的课堂,实质上还是在走老路子: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和主宰,学生只是欣赏教师表演的观众,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参与.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习作教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则应理解为主动放弃。学生在习作中的主动放弃,应当是在教师的理性指导下主动做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会让学生远离习作的"禁区",也会提高习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们要警惕的不是知道得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多到了自己无法辨别、取舍、变通、活用的"死机"状态。独立思考比阅读更重要,阅读只是思考的辅助手段。语文老师最好把自己定位为"自学帮手"这样一个角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大包大揽。  相似文献   

4.
汪煏春 《班主任》2001,(7):37-37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应当"有所不为有所为".本文就自己当高中班主任的实践经历,谈点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5.
“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重要的是“为”与“不为”的标准的区分,更准确地可以称为责任的划分。在这里,我有两个“凡是”:凡是班级管理中学生不能自主完成的,班主任要有所为;凡是学生不能接受的,班主任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6.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战略管理中两个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而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战略管理中,却常常只重视了"有所为",忽视甚至背离"有所不为",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工作中,副校长作为校长的助手,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要处理好与校长、副校长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8.
正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笔者这里所说的"退"不是固执己见停滞不前,而是通过深刻把握,寻找"进"与"退"的契合点,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如锯条因为进退得当,因而完成了割锯的使命;算盘因为进退得当,因而使计算有了意义.在数学解题中,"退"就是先"退"到解题者能够看清楚或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认真探究、钻研,而后"进"."退"就是"退"到简单,"退"到特  相似文献   

9.
在工作中,副校长作为校长的助手,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要处理好与校长、副校长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0.
苏振锋 《辽宁教育》2013,(3X):81-81
<正>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在纷繁的班级事务中,班主任应当怎样在"为"与"不为"间取舍呢?1.树立良好班风。马卡连柯说:"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最主要的教育手段就是良好的教师集体和组织完善的学生集体。"可见,班主任就应该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作为最重要、最经常的工作,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在建立健全班级组织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班主任要让自己的班级具有"灵魂"。每个班的班级精神,就是班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严中保 《教育文汇》2004,(11):35-36
怎样让学生轻松地欣赏诗词?我觉得在诗词教学的方法上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2.
一个“百事管”的校长绝不是一个成功的校长,要做到大有所为,必须善于做到“有所不为”,这是新时期校长的第一要务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校长做到“有所不为”要注意:①重视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善于分工和授权;②重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分层管理、定职定责。  相似文献   

13.
通常说来,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有所为,较容易,最简单的办法,跟着别人做就是了;要知道自己有所不为,则是需要一些智慧的;当众人都在做同一件有利可图之事而你偏偏不做时,那就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一点勇气。  相似文献   

14.
古人总结成才之道,有一句醒世格言,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吟味之余,我感到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借用它来点明意图,似乎对自己还有点启发。衡量一个中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准绳,是《中学生守则》。我想,“有所为”指学生有理想,有抱负,能脚踏实地地干,达到《守则》要求;“有所不为”指学生能自觉地以《守则》为规范,不做任何越轨的事情。在近年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既需要教师教育,又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现在的中学生,由于接受信息多,思想较早熟,成人意识浓厚,而同时又缺乏辨别能力,是非  相似文献   

15.
请看这样一道作文题: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人们经常说,青年要大有所为,也有人指出如果青年能有所不为,才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倡导和致力于平民教育,因为平民教育的普及会带来国民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国家的强盛。陶先生还有一个教育理论,就是不要求受教育者都去做“人上人”,而要做“人中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句名言:当你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退"就是换一种思考,"退"就是"退而思进"。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也要引导学生学会退,但不能只是退,还要回头看,这样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下面就以一节《退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课谈谈怎样"知难而退"。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选做重要的事情,这样才容易成功。其实,品德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学预案中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每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红领巾》2009,(11):61-61
同学们.今天.你们“论坛”了吗?论坛.没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既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不用担心说完话后尴尬脸红的地方:“非常班级”系列里男生和女生的“主战场”,书中.男生的论坛叫“女生不要来”.女生的论坛叫“男生不许进”.太家在各自的圈子里讨论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19日)一、初衷(一)基于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办学定位思茅师专作为一所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高校,对其自身的教学科研,当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深耕本土、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创造优势,采取区域化、差异化的策略,立足普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文化多元的客观实际,把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