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师道与师德两个方面。“师道”是指教师的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为人之道;“师德”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师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领导,建立大学师德建设的综合机制,不断增强大学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杨丹  庞乔 《新疆教育》2013,(2):85-86
孟子的教师道德思想极为丰厚,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教师应善循“以身作则”的师德规范;教学要“因材施教”;反对“好为人师”,主张改过迁善;提倡学习要专心致志,循序渐进。这些师德思想对于今天完善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仍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师师德规范建设问题是我国师德规范研究的一项空白。本文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研究。首先,对“师德”、“师德规范”的内涵作了新的探索;其次,对当前大学教师师德现状、国内外师德规范建设情况以及大学教师师德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加强大学教师师德规范建设的内在必然性。最后,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探讨了大学教师师德规范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漫谈师德     
师德,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既是教师行为的规范,又是评价教师行为的尺度。一师德是随着教师职业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对师德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他主张  相似文献   

5.
孔素芹 《河北教育》2005,(24):36-36
“以人为本”包含着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它意味着对任何个人的合法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也意味着对人的活动都应注人人性化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对现实社会中一切违背人性发展的不尊重人的现象进行反思和超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国家、社会尊重教师的职业劳动,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是师德教育的内在保证。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对其演进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政治主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师德规范的伦理价值逐步分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特性逐渐显现。展望我国师德伦理的未来走向,一是要以“专业伦理”指导师德规范,二是要增加师德的“底线伦理”要求;三是不能放弃对“德性伦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层面颁发的中小学师德规范(准则)内容,设计涵盖国家与社会、学生、专业、个人品质、同事和家长六个伦理维度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对B市15,925位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测评,展现了区域内师德发展整体水平,呈现了教师在六个不同师德维度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类型教师在不同师德维度发展的差异性。建议以师德规范为圭臬,建构教师、学生、家长测评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年度“常态化师德发展水平”数据库;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促进师德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师德评价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八面来风     
《教育》2007,(1)
哈尔滨:建师德档案作提薪依据从今年开始,哈尔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表现都将被记入“师德档案”,成为其职务评聘、提薪提职的重要依据,师德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被“一票否决”。这是哈尔滨市教育局将师德建设纳入制度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师德档案是专门记载教师师德表现的资料,包括师德成绩记载,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情况记载,学生、家长、社会  相似文献   

9.
教育大计,师德为本。古人说:“医德如何,十日之内判生死;官德如何,百日之内判平乱;师德如何,百年之内判盛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师德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半点也偏废不得,根据当前师德现状,当以“建立规范”、“强化教育”、“推介典型”、“开展评议”为4条动力链,抓住市、县、校(含乡级联校)三个关键环节,形成整体联动,强化师德建设,有效克服“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不良现象。这当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规范,它对师德建设具有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才能 《中学文科》2006,(12):48-48
一、必须加强我国师德规范的制度建设 1.师德规范必须以法律为依据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以往对师德要求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会习俗对教师的人格期待,而非源于法律。这种以社会期望为基础的师德规范存在着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1.
郭清丽 《教育与职业》2006,(21):114-115
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加之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技术至上”的倾向,因此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包括:师德建设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实践相结合;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德规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师德规范存在着偏重理想性,缺乏现实性;偏重社会要求,缺乏人关怀;偏重价值性约束,缺乏专业性规定的问题,致使师德规范难以成为广大教师自觉的职业追求和有效的行为准则。师德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调中,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视野下,在法律和社会公德基础上重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不体罚学生,不排斥后进生,不接受学生家长宴请和馈赠礼品礼金……”近日,枣阳市实验中学发出了“争当师德标兵”的倡议,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家长社会热烈欢迎。 为加强师德建设,抵制不正风气对教师队伍的侵蚀,该校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教育、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所以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因为他们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大任在肩,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即师德。自古以来,许多教育家、哲人、志士在熔铸师德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们恪守师德,教书育人,成为千古佳话。孔子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  相似文献   

15.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经广泛征求意见后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继1997年以来我国首次对师德规范进行修订。《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北大街小学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目标,以“规范行为塑造形象”为核心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师德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情况下,师德规范就是外化的师德,而师德又是内化师德规范的一个结果。“师德=师德规范”这个命题是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规范关系的夸张理解。这一夸张理解尽管有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如从内涵来看,师德规范只能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教师个人职业道德养成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从师德建设的角度分析,这一等式也说明了师德规范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师德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1,17(1):33-36
国外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尤为注重师生关系准则,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主内化及行为习惯养成,我们应借鉴其经验,重建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市场经济制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规范及师德教育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从强制“灌输”转向自主“养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对师德的要求,分析了教师自身存在的有关理想与现实、投入与产出、公平与效率、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等矛盾和困惑,提出师德建设的“四有”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使教师切实有一种光荣感;制订并宣传师德规范,使教师切实有一种使命感;进行师德考核,使教师切实有一种方向感;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应用,使教师切实有一种成就感。  相似文献   

20.
师德新解     
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三个核心师德规范作了个人的理解,提出教师应该以全面的人参与教育活动,既包括知识素质,也包括情意素质和人格素质;对为人师表也要作全面的理解,为人师表的德性应该是内在的、灵活的和适度的;不推崇那种充满悲壮色彩的爱岗敬业,认为爱岗敬业的师德修养不只是为了束缚教师,更是为了发展教师,不只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教师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