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兰 《中国编辑》2003,(3):86-88
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到1932年“一·二八”因商务印书馆遭战火而停刊,历时二十一年。《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刊物。这份刊物不仅培养出中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而且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的摇篮,“五四”以后的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巨匠们许多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三联生活周刊》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春燕 《传媒》2006,(5):13-15
在竞争激烈的时事新闻类期刊市场中,《三联生活周刊》无疑是表现最良好的刊物之一.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实现的税后纯利润超过80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  相似文献   

3.
橄榄油 《青年记者》2005,(11):43-43
把一本《周刊十年》看完,感觉有话要说.我是三联的老主顾.远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是看三联的书完成西学启蒙教育的,知道了一些至今还有影响力的哲人的名字.好像那时最大的时髦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4.
5.
小古 《出版参考》2005,(8S):18-18
大致勾勒一下《三联生活周刊》的发展进程,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它的艰辛历程:1992年开始策划;1993年3月到1994年5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出版“讨论本”5本,然后休刊;到1994年9月再度启动出版工作,1994年12月出版试刊号;1995年1月出版创刊号;1995年5月再次休刊;1995年12月续刊号出版,此后逐渐成为双周刊出版;到2001年进入周刊出版时期。这期间,有3年的准备期,2次休刊阶段,内容定位多次调整,  相似文献   

6.
在期刊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三联生活周刊))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性格。紧迫热点,深度剖析,把握平衡,举重若轻,凭借自己独特的风格,《三联生活周刊》快速发展,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7.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与抗日救国运动赵晓恩提起邹韬奋的名字,人们立即会联想到他创办的生活书店,联想到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星期刊》,还有《生活日报》、《抗战》和《全民抗战》三日刊等一系列抗日救国报刊。邹韬奋先生正是因为通过办报刊、办书店的文化渠道,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纸质媒体的销量一直在减少,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简单的新闻报道已经无法与网络媒体竞争,那么纸媒将如何寻求自己的发展呢?纸质媒体在速度方面无法与网络媒体相比,也没有电视的画面感,而它却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将以内容研究的方法从《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报道的选题、选题展开、报道角度、基本立场和封面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从新闻框架的角度来思考专题报道以及人们如何应对这种带有倾向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杨春兰 《传媒》2006,(5):10-12
从利用中新社第一报号而创办的《中国新闻》的周末版到具有正式刊号的《新闻周刊》,再到《中国新闻周刊》,几经周折和坎坷,它终于成为国内唯一一本国字号的时政周刊.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发展往往需要文化的推动,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大众传媒,有品质的文化报道可以提升大众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惠及物质文明建设,因此,严肃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都很重视文化报道。本文将对具有典型综合类周刊、周报特征的《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和《南方周末》的文化报道在文化价值取向、题材类型、报道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对当前重视文化报道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在文化报道的内容呈现上有个宏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语文月刊》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这是《语文月刊》继2002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称号之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在本刊全体同人满怀喜悦心情欢庆获得这一难得的荣誉的时候,回顾  相似文献   

13.
周洁 《出版科学》2011,(4):91-95
对《时代》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所有封面故事的主题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并从选题类型、选题分布、特刊选题和封面标题四个方面分析两刊的选题情况,发现两刊除了同样关注社会类选题外,在选题侧重点、选题视野、对读者的引导和塑造以及标题的制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孟维 《青年记者》2007,(10):28-29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编辑出版工作。在他众多的作品与贡献当中,《生活》周刊与《生活日报》首屈一指,是办得非常好的两份报刊。他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编辑出版工作,他所留下的大量述,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不是看过来伟的性情字,你很难想象写这样字的人会和事务繁忙的两份杂志的主编联系起来,他同时还担负着《读书》、《竞争力》、《爱乐》等刊物的经营。来伟的他的书里,谈古典音乐,谈学,谈建筑绘画,也谈朋友,谈自己,谈情趣,谈时尚,谈吃喝……  相似文献   

16.
韩阳 《出版参考》2005,(9X):20-20
在采访朱伟之前,记者走访了北京59个书报亭,做了一个小型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购买《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下的女性,与同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相比,《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价最高,但销售却是最好的。带着这些调查结果,记者开始了与朱伟的交谈。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很多年青人满怀报国激情,到处寻找真理,思想非常活跃。而当时的出版环境也比较宽松,有钱有人便可以很方便地出书出刊,当然,一遇风波就得马上停刊了事,或者另起炉灶。因此,便形成了当时出版界空前繁荣,而很多报刊却又旋起旋灭的奇特情景。当时的很多刊物,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人利用业余时间,各自凑钱出力所办,主要篇幅都是刊登自己的文章,属于同人刊物,如应修人、潘漠华等人所办的《支那二月》,滕固、章克标等人所办的《狮吼半月刊》等等。本文所述由新时代学社创办的《现代生活》,便是当时诸多同人刊物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刘峰 《出版史料》2009,(4):81-85
学术期刊作为新生的传播媒介,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出现,到二三十年代达到空前繁荣,时人曾把1934年称为“杂志年”,这一时期中国迎来了创办期刊的高峰,形成了现代出版史上著名的“期刊热”。顾颉刚1934年3月创办的《禹贡》半月刊,与30年代“期刊热”中诞生的大部分刊物一样,有着绚丽的开场、坎坷的发展和短命的结局,但又与民国时期那些昙花一现的学术刊物不同,直到今天还不断地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李锐 《青年记者》2007,(10):57-58
新闻期刊的精英化色彩 国内几家以前少有广告的新闻类周刊的广告正在逐渐走火。2004年10月以来,《中国新闻周刊》平均每期的广告达到了20个整版,且全都是品牌广告。中国新闻社自2000年1月创办《中国新闻周刊》以来,2004年11月杂志社全面实现赢利。此外,《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和创刊仅半年的《南方人物周刊》也已实现盈亏平衡,形势一片光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1988年,是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1987年8月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十二届第352次会议讨论了红旗杂志领导班子问题,并通过了《中央组织部关于红旗杂志社领导班子调整的请示》。会后,发了中共中央犤1987犦128号、132号文件:同意熊复同志辞去红旗杂志社总编辑职务,红旗杂志社的工作暂由副总编辑苏星同志主持;免去马仲扬同志副总编辑职务、免去林肖硖同志的顾问职务。这件事我丝毫没有精神准备,恐怕熊复也没有精神准备。这样,实际上《红旗》已经没有领导班子了,由我一个人负责了。当时外面正盛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