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听闻,于是,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那么,如何让课堂因生成而灵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做法。一、把握全新教学设计理念,让课堂体现人文精神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是撞击学生心扉、震撼学生心灵的活动,没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课堂就不可能活起来。1.海纳百川。特…  相似文献   

2.
3.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在实践这一新的目标要求时,可以巧妙利用课堂中生成的“疑惑”“问题”“火花”“模糊”资源,不但可使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而且提升了教学品味。  相似文献   

5.
马凤萍 《考试周刊》2011,(82):64-65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应该"提倡生成"、"驾驭生成"。语文教师要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思路,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行灵活有效的课堂处理,采取恰当多样的课堂评价,这样就能促进生成,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6.
萨特说:“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的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惘。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事实上,教师往往错误地把备课当成是写教案,过分依赖教参,甚至省略了“参”的过程,直接抄写现成的教案。教师缺乏与教材的对话,没有深入地挖掘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性、艺术性,对语言文字所创设的话语情境缺乏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教师的“神”游离于文章之外,怎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对话,领略课文中的美好的境界呢?学生怎么能有充满个性和智慧的生成呢?即使有,也往往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资源准备而熟视无睹,师生之间也就无法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了。一位教师执教《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一文章的中心句,就组织学生摆马阵图。但学生在第一轮时就让田忌的马先出场了,第二轮照样如此,结果造成多数学生排阵错...  相似文献   

7.
要打破传统死板、沉闷的课堂,课堂就应该创设情境,充满爱意,充满情意,充满诗意,充满创意,“意气”风发,情意盎然。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实践,谈谈我心目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以期带给大家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8.
课改后的语文课堂虽然精彩纷呈,环环紧扣,层次井然,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与老师的配合方面都很到位,老师预先设计、调控课堂也很自如,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似乎没有很好展现,学生的课堂问题生成似乎稍显欠缺。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主要从教师充分全面的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预设中要进一步认识教材、教师在课堂预设中要全面认识学生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是预设与生成的保证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浅陋看法。  相似文献   

9.
汪静 《考试周刊》2012,(69):38-38
如何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尝试中,以探究为抓手,不仅有效实施了这一学习方式.而且因探究而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林绅建 《陕西教育》2005,(12):34-34
“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听闻,于是,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李燕 《四川教育》2020,(3):38-38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师要勇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和谐而生动的语文课堂里,轻松学习,和谐发展。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可是,有的教师仍然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走进课堂,要么把教学内容全盘托出,不分轻重,不分主次,全倒给学生;要么捧着教学参考用书,照本宣科,乱侃一通。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心身俱疲,教与学的过程没有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语言文字之美引发学生之情,用作者之情激发学生之情,用教师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用学生之情感染学生之情。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主构建,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达到以情引情、以情激情、以情动情的目的。一、境中激趣——情动于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采用灵活恰当的策略,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进而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理念的要求。创设良好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背景下,每个语文老师都在思索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鲜活起来,形成源头活水,教师就要用心创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课堂教学,碰撞出学生心中的火花,极大地展示教师的个人才华,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巧用教学策略,创设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6.
冯瑞 《考试周刊》2012,(66):45-45
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提出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的“问”多了起来。作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相似文献   

17.
张丹琴 《文教资料》2009,(27):63-64
本文以课堂生成为切入点,强调了利用语文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并通过列举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分析了如何充分利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18.
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再全方位参与其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垂涎三尺。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中“你真棒,拍拍手”、“你真聪明,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充目耳闻。如此的课堂只呈现了精彩的学习结果而省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  相似文献   

20.
狄晶 《考试周刊》2012,(25):30-30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语文,学生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课程、建构意义的。当教师深情投入、热情洋溢时,当教师建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时,学生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能兴致勃勃地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语文形式与人文内容的双向运动中对话、交流、体验、品味、积累、运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是富有情趣和生命动感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语文教师能够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准确地诠释和演绎新的语文课,营造出富有灵动、情趣的语文氛围,就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