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市场秩序是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市场运行状态。与传统的市场秩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当前的市场秩序存在一定的缺陷。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市场秩序,需要从法律规范、市场主体、市场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市场秩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注重心理的和谐。为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心理学研究,注重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完善,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学的支撑作用,提升人的道德需求,转变人们的行为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3)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民生科技是基于大众对各个方面所提出需求的不断增长引发的。该技术的发展会对民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民生科技的概念入手,对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生科技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杨相琴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0-122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具有深刻的和谐意蕴.它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本着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着力解决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根源问题,既要避免导致平均社会主义和政治社会主义,又要避免导致经济社会主义和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科学理论的解读和提炼,结合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实际,研究和分析在和谐社会环境下创建具有人本精神的教务管理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将"教授治学"思想融入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是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需要,是遵循教育规律办学的需要,是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韩莹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0-132
在和谐社会成为民心所向和国家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审视中国行政伦理责任的现实问题和完善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给出了与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继而对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雪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
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正确认识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应改变重经济扶持轻人文关怀、重学业关心轻就业指导、重心理疏导轻思想教育、重学校扶助轻社会参与等一些片面认识和做法;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结合2012年北京市属高校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以资产清查为切入点,就高校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的意义、清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提出解决方法,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思路,同时就清查之后的制度完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高校管理改革之路:构建和谐校园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协调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科学高效的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公平合理、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和谐管理的性质与目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桂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4):89-94
笔者首先从厘清和谐的内涵、企业和谐管理的内涵入手,将企业和谐管理的性质界定为:它是倡导企业经营者以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哲学,旨在全面提升企业价值的一种管理方式,以关系管理为对象的一个管理子系统,重在落实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和谐管理的三大目标,即和谐共存、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有效和合是管理的一项永恒主题,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是一个具有“可以和合”属性和具有“愿意和合”期望的和合人。人本和合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既是重要的,也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重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它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无论从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及其实现来看,政府管理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兆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43-46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缺乏理念创新、忽视民生焦点问题、疏漏管理重点领域等诸多问题是青海省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弊端与障碍,需要从完善管理主体结构、加强问题源头治理、稳定社会基础等方面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进而助推我省和谐社会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功能,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与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流动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社会应急管理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如飞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3):59-62
加强危机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危机包括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工业事故或生产事故、重大社会骚乱或灾难性社会事件。危机具有突然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的特征。目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立法欠缺、信息扭曲、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的缺失等问题,对此,必须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114-116
文章论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今天,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当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必然要求。图书馆要牢记“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文章也探讨了如何才能更好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主体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存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35-39
笔者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是因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需要,一方面是实现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基础,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前提,目前,首要的问题是培育合格的社会管理主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