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版小学实验教材是一套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教科书,其中的选文、插图、练习题、社会实践设计,看起来平淡无奇,像是信手拈来,但细细品味无不倾注了编者的匠心。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要做人文教育的有心人,人文教育便无处不在。一、在观察中感悟。一年级语文上册近200幅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鲜活可爱,充满了对初入学儿童童心童趣的关爱。例如教材第一单元《字元画》,细心的教师都发现了“人”字的图画与旧教材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一个人叉开双腿成“人”字状,新教材改为一个穿着古代服装的人双手握拳行礼形成“人”字状,微细…  相似文献   

2.
周文忠 《文教资料》2010,(29):217-219
大学新生从入学到基本适应大学环境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大学新生的适应期,适应问题是大学新生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揭示了大学新生在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基于教学管理的视角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行动策略,以期帮助大学新生又好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语文教育的误区之一,是认为让学生写“作文”就是学习写作。 什么是写作?所谓写作,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用途、达到一定目的而运用材料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书面表达。任何写作,都包含着两个基本要素:目的和手段。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却不具备这两个要素。我们很难给“作文”下一个确切的性质定义。同是学生所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俊 《教书育人》2005,(1):66-67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滑坡现象,重振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对大学教育人文内涵缺失的理性反思,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热点。与专才教育重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不同,人文教育的重心是“做人”教育,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培养一种理想人格。那么,大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人文教育最终要使大学生具有怎样的理想人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哪些精神内涵?这是大学人文教育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语境出发,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解放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和发展的,属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教育观。解放教育的目的———培养批判意识;解放教育的两大任务———揭示与批判;解放教育的核心观点———教育即政治;解放教育的教学形式———民主、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们忽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分别沿着人工智能或者教育的逻辑进路对其进行浅层式本质批判,导致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本质问题悬而未决。从技术视角和教育视角出发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本质进行解读均存在局限,应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这两种视角进行突破和整合。从文化符号系统、文化关系生态和文化创造活动的维度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可视为具有解放人类属性的特殊形态文化存在。教育和人工智能所蕴含的解放本质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解放本质进一步揭示提供线索。立足文化视角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多维本质进行具体阐释,可发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通过人机协同解放师生生命的活动、利用人机合智解放教育的实践以及助推智能时代人类解放的人机共生新型教育形态,确证了解放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深层次本质。要实现其解放本质,应理性对待相关异化问题并通过行动扬弃异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特去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之为"钱学森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同时也引起了中外诸多知名大学的著名教育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早期,科学研究正式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并通过研讨班、实验室、研究所等形式逐步制度化,大学演变为一个庞大的科研基地,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发动机.大学通过行使科研职能培养具有反思与批判精神的学者,促进知识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大学,从其诞生之初起,就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解放所作的一种社会组织设计.从大学产生之日起,人类对大学就寄予了无限的期待:人类社会知识的中心,文化的田野,精神的家园,思想的泉源,人才(作为学问、智慧和知识的载体)荟萃之所在和培养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2月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表示,"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香港科大教授丁学良认为,"如果中国的大学仍然是'衙门'本身或'衙门'附属品的话,中国的大学就没有希望"[1].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大学"行政化"已成为附着在大学身上的毒瘤.大学要解放,首要的任务便是"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超越社会服务之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服务职能是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现代大学区别于传统大学的显著标志.当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更是深入人心,其广度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大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选取了毛泽东的同作 《沁园春·长沙》,笔者认为教材对“怅寥廓”之“怅”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3.
"哲学系要办得越来越像哲学系还是越来越不像哲学系"问题的提出与争论,深层次地反映了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的新形势下哲学教育的办学定位和方向问题的焦虑与思考,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研究,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对目前困境中的哲学教育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教育之本质是专业教育,强调综合性大学中哲学专业教育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哲学系要办得越来越像哲学系,是当前形势下必须重新强调和明确的根本性认识;与此同时,又要积极发挥哲学教育的应用性价值,主动拓展作为一门非专业教育哲学教育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广阔的空间,高度重视哲学教育在"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的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人教育:理工科大学课程开发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很多理工科大学针对学生整体素质欠缺的问题进行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但课程设置中依然较少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缺少全人类与生态的视角,使得理工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在个性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仍然不够完善。文章试图从全人教育的角度进行理论探讨,澄清全人教育的历史渊源、当代全人教育的目标,分析当前全人教育理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理工科教育的课程问题提出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理工科课程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15.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教育即人的教育。正常的教育以人本身为目的,人文教育以人本身为直接目的。人文教育是赋予人以人的精神的教育,是使人维护和发展自由的教育,是使人成为自由人的教育,是使人更智慧的教育,是使人更像人的教育,是使人获得解放的教育,因而,人文教育具有引领大学教育的作用。凡一流大学必拥有一流人文教育,凡没有一流人文教育的大学成不了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6.
“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克罗齐语)“情趣”和“意象”相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就是诗的境界。朱光潜先生说:“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要紧。”见到诗的境界,就是把诗描绘的意象呈现于心中、眼前,然后以情悟情,以心契心。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教学的目标要求,可以望见“大体把握诗意”是学诗的基础,“想像情境,体会情感”即见到诗的境界,是学诗之关键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不管你曾经是一个多么成功的教师,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你应和你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传统的“知识传声筒”型教学方式已无法立足于讲台,必须要超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尤其是语文教师。提高素养、与时俱进、扩大视野,才有可能在新的挑战中不被淘汰,才能完成教师的使命。学者叶澜教授曾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05,(10):12-12
“在密西根大学,我是个最没有权力的人。因为我和教授们永远不能命令学生成为怎样的人,只能让他们思考,鼓励他们成为怎样的人。”在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后,美国密西根大学校长柯尔曼女士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聊起了本科生教育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语文教育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参与教学活动,以平等对话的身份,给予学生更多成长的关注,论及了教育关注的理由和实施的策略,呼唤语文教育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素质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体验式阅读教学融入常规教学体系中,以此促进小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全面提升。从人文教育视角出发,对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想法,供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