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画是凝固了的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它寓动于静,通过孕育性的瞬间来暗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在静默之中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的感人力量,从而体现出造型艺术中的动、静美。在静物画中,这种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艺术中动与静的辨证关系在这里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读王维的诗,就象是欣赏秾丽多姿、清秀淡雅的图画,使人赏心悦目。王维是用诗的形式来绘画的,他用多种对立的方式创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诗情和哲理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充满着艺术的辩证法。下面,仅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试作分析。一、静与动、-"山静泉逾响,松高枝转硫" "山静泉逾响"(见《赠东岳焦炼师》,以下引诗均据《王右垂集笺注》)这句诗,不仅有静有动,动静结合,而且是以动写静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深  相似文献   

3.
崔同沛同志在《复式教学“动”“静”观》(载《江苏教育》小学版去年十月号上)一文里,就复式教学中的动静搭配问题提出了一个观点:“动”是为了“静”。这个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崔文谈了五个问题:一、“动”为了“静”,二、“动”中见“静”,三、“静”中求“动”,四、“动”“静”互补,五、  相似文献   

4.
用兵之道囊括了"以静制动、时机未到静若处子,沉心定气、时机成熟动若脱兔"的谋略;养身之术有"静养观"、"动静平衡"之说,强调心静神凝、意守丹田的练气与舒展筋骨、运动肢体的健身相结合;建筑上檐牙高啄、描龙绣凤的装饰使得静态的建筑显示出一种飞腾之势;琵琶演奏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反倒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书法中的"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绘画中的"方拟去而弗来,乍欲行而弗止"均是静动结合的典型。而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是静与动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王轩哲 《中国教师》2009,(20):64-64
<正>一静守,是网常用的一种渔猎方式,游荡是鱼一种自然的生存状态。世世代代,鱼和网的争斗,就是一种动与静的较量。我们无从判识,是静能克动,还是动可制静。我们只知道,在静与动的对峙中,一些鱼不幸落网了,但有更多的鱼依然在自由的世界里快乐地生活。尽管网是鱼的死对头,但威胁鱼儿们生存的最大敌人,绝不是网。  相似文献   

6.
"动"与"静"的形态虽然在中西方绘画作品中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然而这种艺术形态同样在摄影作品中广泛流传,摄影家往往通过表现生命面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动"与"静"来体现。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意境通过自然结合才是最能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途径,而摄影却完美地将这自然结合的一瞬间进行捕捉和保存,通过定格事物的"动"与"静"来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摄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本文着重阐述了动与静、主客体均衡关系等方面的摄影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而电教媒体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下面就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一、唤起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激情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  相似文献   

9.
绘画是静的艺术,但高明的画师却能在静止的画面中显示出对象的动态;音乐是动的艺术,但优秀的乐师却能通过流动的旋律描写出对象的静态。作为语文艺术的文学,其表现力比其他艺术更为显现。诗人在写景状物时,常常巧妙地运用动静交错的艺术手法,或化静为动,或以动衬静,造成奇丽多姿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绘画创作中的主观思想是画家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和思维形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自始至终伴随着的精神活动,通过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理想、趣味等内在本质。因而绘画创作不单是技术技巧之事,更重要的是一种很强的艺术思维活动和心理动势。这种思维活动被绘画艺术作为精神产物所创作,其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而言,绘画创作思维是在主观思想的牵动下形成感知、投情、心象、想象、直觉、灵感等重要环节,最终创造出一幅崭新的视觉图像,以体现画家思维主体的审美和艺术境界能力直接影响绘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世界中,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以来,动态类试题成为中考的热点命题之一.掌握解决动态类试题的思想与方法,有助于同学们正确地分类与讨论,有助于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时静止问题可转换角度,看成动态问题,也会收到奇特的效果,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创造非常完美的构思.一、动中觅静动中觅静,这里的静就是问题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在运动中抓住静的瞬间,将动态问题进行分解.例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  相似文献   

12.
动静互衬。动静互衬 ,即我们常说的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的写法。前者如《老山界》里写夜宿老山界的一段 :“除此以外 ,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此段写夜晚山上的静 ,就用了一组排比兼比喻的句子 ,以“不可捉摸”的声响加以反衬。后者如“石壕吏”的结尾部分的“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是以夜之静反衬老翁泣声的分明、悲苦 ,令人不能不对他深表同情 ,同时 ,也激起了读者对残忍小吏的憎恨。哀乐互衬。如“孔乙己…  相似文献   

13.
复式教学课堂“动”“静”的相互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自动作业的设计往往也是牵制复式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动”(直接教学)为着眼点来安排“静”(自动作业),也就是说“静”不是单纯地为了“静”而静,“静”要为“动”服务,要为“动”搭桥铺路,通过“静”使“动”得以深化。 我们平时把“静”分为动前“静”和动后“静”两种,在课堂的直接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动前“静”和动后“静”的自动作业安排也不应相同。 一、动前“静”要立足为“动”做准备。如在教《我的弟弟》一课时,直接教学前自动作业安排为,默读课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①弟弟为什么叫小“萝卜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②弟弟每天是怎样上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已经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广泛应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不仅能展示良好的视听效果,还能更为生动地表现美、创造美,并创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本文介绍如何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解决数学问题.一、动中有静,以静探静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歌中常常使用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动与静的巧妙结合,使诗歌平添了不少情趣,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动与静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动静结合。这种情况是指从动与静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示事物形态,有动态的,有静态的,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的一首诗,写的是草堂周围的优美景色。第一句写两个黄鹂在翠柳上鸣唱,第二句写一行白鹭在青天上飞翔,这是两幅动态的画面。第三句写镶嵌在窗里的西山积雪,第四句写停泊…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融形、声、光、色、动、静于一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多媒体能够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美术课堂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为教学达到胜利的彼岸“导航”。  相似文献   

18.
动与静是事物状态的两个方面,动中有静, 静中寓动,它们互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解题中,既要善于动中觅静,以静制动, 也要能够静中思动,以动求静,直到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光盘教学已逐步进入农村中小学。光盘播放模式是远程教育三种模式中技术配置最简单、操作方便和最容易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环境,对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光盘播放模式呈现的教学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它可以缩短时空,化静为动,集形、声、色、光、动、静于—体。因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动"是当代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和共同追求,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动"而忽略"静",将会给新课程教学带来诸多的危害.新课程课堂需要"静"的回归,要重审"静"的作用,妥善处理静和动的关系,创造真正理想和谐的新课程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