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因兴趣、情感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团体,其对高校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正确分析其成因和类型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成因和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从根本上来说,高校非正式群体是为满足大学生自身各种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其形成与发展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高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正向功能,也存在负面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利导,引导非正式群体沿着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扬长避短,促进高校良好学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萍 《文教资料》2007,(35):174-176
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无时无刻不在对正式群体和个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教育和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引起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拟就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分布以及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涂德祥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活跃在高校校园的特殊群体,类型多样,特征明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利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关注其领导人,要切实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发挥其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而且它的存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发挥其在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普遍存在。它具有结构不稳定、感情色彩浓厚、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信息沟通迅速、灵敏等特点因而它既能产生正向功能,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关键是加以正确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本文着重从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特点,功能和作用以及教育管理三个方面的来剖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高校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新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加强对新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五邑大学引入导师制,实行全员育人制度,在新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中也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高校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新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加强对新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五邑大学引入导师制,实行全员育人制度,在新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中也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作为奋战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主力军,其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重大。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要从建立管理机制与考评体系,促进群体间的交流,培养心理素质,加强理论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平台等方面出发,促进辅导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德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组合而成,他们或因性格相投或因地域相近,或因兴趣爱好相同而组合。他们之间凝聚力强,有小群体内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积极有效地引导非正式群体,为创建优良的班集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群体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广泛地存在,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熟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具有客观的必然性、自发性、多样性。班主任对非正式群体要加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必须区别对待,即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要加强引导教育,又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班主任要提高非正式群体明辨是非的能力,淡化非正式群体的本位思想,加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沟通 ,引导他们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互帮互学,逐步树立起勤奋、求实、进取的良好风气,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告诉人们,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化解其消极作用将会促进正式群体的发展。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通过加强教育,开启民智,逐渐消除非正式群体产生的社会基础;通过完善监督,强化管理,努力破除非正式群体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消极影响;通过开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引导和群体意识转变,提出新形势新情况下不可忽视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教育.加强对它的研究,掌握其活动规律,发现其意识的转变趋势,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消极影响,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为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我国高校可以开展积极的审美教育,具体措施是:用中国传统艺术加强高校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寓审美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构建适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审美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宏祥 《江西教育》2002,(17):27-27
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发现除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外,他们中还存在着众多的自发群体,即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指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有自己的规范和领袖,性格相投、志趣相同、信念一致、情感亲近、关系密切的个体集合。在很多情形下,非正式群体更能满足人们的社交欲、归属感以及情感上的需要,因而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一般可分积极、无害、消极、破坏四种类型。对积极型的应采取支持和保护的态度;对无害的应多加以引导;对消极型的应加强教育,积极疏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类型,成因与功用等方面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探析,提出高校要把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列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识和把握好三个关系,即:非正式群体存在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决定性的辩证关系,非正式群体积极与消极两重性的可逆关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意义上的主辅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高校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教育管理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文章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况、形成原因、类型、内部模式、目标方向等方面状况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影响,才努力做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已提到高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认真地分析其成因,提高针对性,积极地培养大学新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时俱进地改进教育方法,才能不断克服因心理因素给大学新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前提;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及其影响,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重视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作用,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开展互帮互学,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