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职校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影响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以及存在心理困扰方面的不正常行为。职校生中的“问题行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了解和认识职校生的“问题行为”,帮助他们积极转化,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能够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值得高度重视的教育问题。一、职校生“问题行为”的表现职校生的“问题行为”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过失型。特点是认识能力不足,其“问题行为”多是违反纪律、骂人、打架、说谎…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在“问题行为”的确认上,国内外学者存在着许多争论。美国学者林格伦在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过,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干扰学生或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的行为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他把问题行为分为“行为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和“社交不成熟”等。前苏联学者常把问题行为称为偏离行为,与不良行为作为同一语用。我国台湾学者在讨论教室气氛时,也曾交叉使用以上概念,还有将问题行为和个体发展结合在一起,直接称“问题少年”“问题儿童”的。我国《…  相似文献   

3.
公众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是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最终保证,也反映了社会的明与开放。但目前尚存在着诸如舆论对司法权监督参与力度不够,同时论监督上不规范,对个案监督上有干涉司法独立之嫌等缺陷。为此提出正确处理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几方面思考:一是坚持新闻监督自由的原则;二是正确把握新闻舆论监督司法的界限;三是关键要实现司法的真正独立抑或司法自治。  相似文献   

4.
对司法行为实施有效监督是遏制司法腐败、防止司法审判权滥用的需要。影响面宽泛的新闻舆论以其时效性、灵活性和多视角性之特质而成为人们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文章就司法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属性、价值效应和实现模式等问题进行阐述,在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司法行为的机制障碍后,笔者还提出了如何完善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5.
幼儿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幼儿“行为问题”的理解 自从1928年威克曼提出“问题行为”以来,问题行为就受到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用词并不统一,最为常见的名词有“行为问题”、“问题行为”、“偏差行为”、“异常行为”等。从内涵上讲.这四者之间存在着意义和程度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中出现了“说”新闻这种新颖的播音方式,并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但“说”新闻这种播音方式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理性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说”新闻这种播音方式更好地为时代、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逻辑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逻辑前提,保障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逻辑始点,“政绩”最大化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动力逻辑。激励不兼容和“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偏差。由此,构建上下兼容的内部激励机制和刚性的外部体制保障是确保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沿着正确路径推进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非理性”是与“理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类面对变化不定的客观:环境所采取的一种认识和行为方式,其特点是非逻辑性、非规范性、非程序化、非组织化和非模式化。由于受到个人能力的限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非理性问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客观地存在着,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随着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大量增加,研究生科研的非理性问题较之以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的新时期,小城镇建设在良性推进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困难。而作为直接建设主体的乡镇政府在管理行为上存在着“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有序发展。因此,优化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城镇走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行为变迁对教育发展路向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波兰尼的市场与社会双向互动理论框架,论文以政府行为变迁影响教育发展路向的历程构建了政府行为机理。研究表明,社会“反向运动”中教育事业面临发展效果不理想、发展过程充满探索与跌撞、改革速度迟缓、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困境。改变政府行为选择的主导逻辑、坚定行为原则的稳定和可预期、提高行为技术与治理能力等面向未来的政府行为优化技术,能够为教育发展指明路向。  相似文献   

11.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由张雪门先生创编的。其基本观点是: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的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为儿童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不仅反动了当时幼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而且对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征地的过程中,存在着“内部人控制”和部分政府行为失范。通过加强对土地征用过程的监督,严格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并通过理顺委托——代理关系、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有效地避免农村征地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和政府行为失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6):F0002-F0002
第26讲社会控制与思维制导(上) 一、社会控制体系 (1)社会控制。“社会控制”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于1901年在《社会控制》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罗斯本来认为,人性中存在着一种“自然秩序”,人们会自行调节自己的行为。然而,19世界末到20世纪初,由于都市化和大规模移民,美国社会中人性的“自然秩序”遭到破坏.对人的行为不再起调节、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妨碍孩子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干扰集体发挥有效作用)的偏离行为。可以分为“品德性问题”、“性格问题”、“隋绪问题”和“社交不成熟”等类型。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需求及目标等都各有差异,因此,每一阶段中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也大相径庭。据国内权威儿童教育、保健专家统计,影响中国学前儿童(3—6岁)身心健康发展的几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多动,难以完成任务”:“违拗性严重(不听指令,与家长或老师对着干)”;“过分依恋,缠人”;“孤僻,难与同伴交往”;“过分好强,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批评”;“每天痴迷于电视、游戏机达数小时”,等等。对于“问题行为”的正确理解。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其二,问题本身也是相对的,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加以转化,排除智力、生理发育有先天缺陷的原发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自从有了生命,就有了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促使着社会行为的发展.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发展.与他们进行的游戏活动紧密联系着。“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通过游戏.接受社会训练.发展其主要的社会行为。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游戏不再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但却能利用游戏加强其增强学习动机.帮助掌握教材,提高复习兴趣.克服学习上的某些困难等。游戏的目的性、组织性提高了.因此.教师应善于组织和利用游戏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在游戏中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
人们的言语行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这是与一定社会对男女的性别角色所提出的不同要求相适应的,是男性和女性不同心理特征的言语外化。男女之间言语行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情”与“理”、“柔”与“刚”、“隐”与“露”、“细”与“粗”等几个方面。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两性之间的言语交往,使之减少排斥性,增加和谐性,提高言语交际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刘霞 《幼儿教育》2000,(12):32-33
孩子都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那些不符合社会标准和成人期望的习惯化的“错误”行为就常常被称之为问题行为。什么是孩子的问题行为,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行为,请读下面四篇章——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改革评价的现状与问题我国目前教育改革评价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教育改革的评价意识不定,存在评价需求与评价供给的脱节。一方面,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需要“理性”的而不是“感情冲动”的教育改革行为,教育改革的评价日益凸现出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无论是改革者、改革评价者,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中,教师的失范行为大量存在且类型多样。这种失范行为是教师在特定教育教学情境中做出的与规章制度、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等不相符的反应,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这些失范行为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并且决定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影响着社会规范的权威性的发挥及其重构。社会可以运用沟通、激励、协调和控制等策略对这种失范行为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ProblemBehavior) ,就是指品行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给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 ,国内也将其译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1]。小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小学生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 ;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从而给社会、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 ,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有5%~15%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2]。我国儿童和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