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职院校隶属关系问题发端于普通高教体制改革,集中在省域范围、中观层次,当前已阻碍高职院校办学。隶属关系问题的逻辑依据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隶属关系问题包括纵向设计和横向配置,分别对应有"省级统筹说"与"市级统筹说"、"单一部门统一管理型说"与"多部门分散管理型说"等观点。隶属关系的内涵即管理体制制约着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渠道、办学自主权。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考量,应变革为由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吸收单一部门统一管理模式的优点实行教育部门、行业厅局等多部门分散管理;内涵影响方面,应打破隶属部门界限组建优质高效干部团队,建立以省级财政拨款为主的无差别财政经费制度,并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举办体制格局由1990年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遗留而成,按照原定改革计划应予调整。采用亚里士多德政体理论观照高等职业教育举办体制设置原则,分析比较德国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举办体制的近现代变迁历史,对中国江苏、河南和四川三省高等职业教育举办体制进行样本年份实证研究,三种研究结论趋同,表明以省级政府行业部门办学为主,在省市两级政府条块结构中以市地级政府办学为辅,可视作省域高等职业教育举办体制原则。从意义理论和真之理论出发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举办体制改革话语,当前省域高等职业教育举办体制结构因符合原则性规定而应予以保留,不宜作为“问题”勉强改革。  相似文献   

3.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是当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要内容,在整个改革试点工作中最具综合性特征,旨在省域范围内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探索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积累经验,提供思路。试点单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新疆、云南、安徽、深圳7个省(自治区、市)。对7个试点省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任务书中改革措施和风险及预案两方面内容,提出循序渐进地推动综合改革、加强政策的落实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划分、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4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阶段在省域层面上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重点是要加强“四个统筹”,即以教育现代化目标为统领,统筹推进省域高教发展转型;以提升教学质量“满意度”为核心,统筹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高校协调发展;以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扩大社会参与程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认为省级政府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3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调整和拓展.从1978年到2008年,可以分为制度困境期、组织完善期和职能扩张期三个阶段.2009年以来,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省级政府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管理主体,其职能的有效发挥需要观念的重塑以及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论治理视野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行政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行政,其变化受到政府行政变化的影响。新时期政府行政变化的新趋向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机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如何改革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治理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治理视野下,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可从两个大的角度展开:其一是政府教育行政职能的重构,包括政府职能定位和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其二是教育治理网络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培养独立自主的公民社会和保障受教育者权利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独具特色的治理结构,与我国高职教育相比较,力求从中汲取经验,丰富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途径。通过积极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探索将原有的单一"管制"模式转换为多元"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市场、社区、中介、行业、企业的地位和权责,通过强化政府统筹职能、改造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以形成多元立交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未来10—15年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改革应以实现高校分类管理为契机,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各级政府管理各类职业教育职能;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扩大省级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管理权限;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市场化改革;加强社会力量监督,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完善高职院校制度,建立健全公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是指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以及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法权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治理结构重建必须实现行为法治化、组织扁平化、管理跨界化、决策民主化等四个目标,完成重塑政府与高职院校的关系、调适社会与高职院校的关系、理顺高职院校内部权力关系等三项任务。高职院校治理结构重建应该从系统科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寻找理论依据,通过建立高职院校理事会、完善二级管理体制、成立独立监事会,分别疏通外部治理、内部治理、监督问责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教强省是我国高教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省级政府统筹权则是建设高教强省的必要条件。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权,就是要加强省级政府对本地区高等教育的统一筹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的权力,应遵循权责统一、权力均衡及统筹与决策统一原则。为此需重新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权限。  相似文献   

11.
生态型政府是当代政府为自觉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治理范式转变和创新.当前我国生态型政府的构建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从执政理念、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职能转换、评价体系、治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生态管理体制,增强生态管理职能,健全政府考核体系,优化政府治理模式,推进公民生态教育,是构建生态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0年——历程、经验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恢复与调整、改革思路的酝酿与起步、改革实践的积极探索、改革目标的突破实现和改革成果的巩固完善五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基本实现了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的目标。30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政府间关系的解决上,今后的重点应着力解决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鉴于政府与高校的公益属性,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关系上,契约模式是尊重双方运行规则、有效实现各自使命要求的一种可取模式。通过加强对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加强高等学校的"建章立制"工作、积极发展政府与高校间的契约关系等路径选择,推动高等学校实现依法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由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换成为民办高校实现发展的关键。向治理模式转换是一个旨在改变原有权力配置、重塑行为模式的过程,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力量交错困阻,无法避免。内部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抓住"民办"、"高教"两个特质,依托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借鉴法人治理结构,以章程建设为途径,以合理设置内外部权力边界、多元共治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元治理模式是指对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等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治理形式、机制进行宏观安排,达到治理机制的优化配置。元治理模式可以通过强化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间的责任和能力属性,避免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间治理方式的相互倾轧,实现三者间有效结合;同时,即使面对高职院校元治理失灵的困境,也可在认识上分清治理得失并进行反身性定位与定期重新评估,在实践上通过承认治理方式的多样性来规避治理失灵风险,并在可控的范围内建成普遍的价值观。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元治理策略有:推动高职院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探索推进社会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政府统筹发展高职教育的法制责任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推动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水平的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经多年,省级教育智库建设已经取得明显进展,成为政府科学教育决策的“智囊团”。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省级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应基于传统优势积淀,立足国家战略部署和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升教育科学研究力、教育决策参与力、全方位服务支撑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核心,从提供高水平科学教育决策咨询服务和高质量全方位服务支撑教育事业发展两个维度丰富新型教育智库职能,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智库建设路径从而推动省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体多元化治理理论是高职院校全新的教育管理理论,它为高职院校管理提出了与传统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完全迥异的治理逻辑。主体多元化治理理论在当前高职院校治道变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突破传统政府单主体治理模式,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与社会三维框架下的主体多元化治理模式。多元主体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可为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性质属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属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本文依据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些初步探讨,目的旨在加强高教管理并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管理效能,增强管理活力,在不断完善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为多出人才与出好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8.
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第三部门和市场机制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共同参与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政府部门在高等教育领域居于舵手地位,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等第三部门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一种制度安排上的可能。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治理模式预期目标的多层次性。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内部架构具有网络化特征,治理的动力系统由网络内部驱动和外围推动两个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19.
广东作为国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牢牢把握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核心要求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政府”“统筹”做文章,开展了一系列颇具成效的创新性工作. 一、在组织领导上,提高教育决策层级,加强部门联合 2011年,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的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包括组织、宣传、编制、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在内的27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会或协调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教育体制改革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较好地走出了教育部门单打独斗难以成事的困境.教育厅还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将进行重大改革,“尤其是中央业务部门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个重点”,因为“业务部门办学往往按行业、按产品、甚至按各种具体工艺设置专业导致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较窄,适应性较差,后劲不足。”(李岚清在全国高教体改座谈会上讲话)。对于部门学校管理体制要分别不同情况改革的方向是:中央部门继续办;中央和地方联合共建;地方政府办;企业集团参与管理;学校之间合作或合并。李鹏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全面上提出“中央行政主管部门除继续办好少量行业特点明显,有特殊需要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