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的意义在于为情而发,即所谓言为心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纵观历代名家名作,我们可以发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生命。作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刘开生 《教学随笔》2014,(10):20192+192
情,能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融为一体,净化心灵,像一泓泉水流进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耳边。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动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情文并茂,是散文的显著特色,在各类文体中,散文的这一特色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这就决定了散文教学可以并且应该秉持这一基本原则——"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所谓的"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是指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文章所要传达与抒发的思想感情,带领学生积极有效地涵咏和咀嚼文章具有的感染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艺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荣生教授也指出:"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陆慧 《语文天地》2012,(20):15-16
一般而言,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披情入文"、"神驰心往"。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境界呢?需以"神入、领悟、内省"为阶,才能逐步达到最高境界。一、从"神入"着手,让教学进入心灵世界神入是"披情入文"的重要阶段,它要求教师用全部精力去阅读文章、解读内容,与文章融为一体,让自己神游文中。只有这样,才能触摸到文章的情意,感受文章的魅力,产生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其中心是一个"情"字。为发掘文中蕴含的情,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匠心独运,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其实刘勰就是要告诉我们让"人——本"对话真正地互动起来的支点应该是"情",而这种文本与读者之间产生的交流、碰撞、共鸣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活动中所提倡的情感熏陶。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  相似文献   

8.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透过"诗豪"的部分名篇品味其永留碧霄的千载诗情。  相似文献   

9.
文章不是无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叶圣陶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披文入情。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披文"了却未必能"入情"。这是由于小学生主要是靠形象来思维,是以感性的形式去把握世界的。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第一,发挥语文教师情感的"中介"作用。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情感,其间不可缺少的"中介"是语文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外射"。教师币讲课,必须在课堂中融入情感,进  相似文献   

12.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观文者的入情。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将情动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短短两句话,揭示了文与情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指出了“情”是读与写共同着眼的核心。更为主要的内容,则是强调“观文者”要“披文以入情”。刘勰在这里指明了一条重要的阅读方法,即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道破了文章是情感的载体的奥秘.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去拨动、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弦.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散文是语文阅读中重要的一种体裁形式,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按照他的思路,披文入情这个主张对我们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都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具体途径有:精心设置开场白,创设最佳学习氛围;加强情感教育,引发学生作文兴趣;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唱主角;创设场景,调动学生作文激情;披情入文,渲染气氛;运用肖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消除心理障碍,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刘勰曾说过:"夫披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灵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艳红 《教育》2011,(30):54-54
<正>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看来,无论是读还是写,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能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融为一体,净化心灵,像一掬泉水进入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耳边。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大凡出自肺腑的情感流露和体验,一定会深深地刻在人的心灵中。  相似文献   

19.
刘勰曾说过:“夫披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灵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结合具体教学片断分别从对"字"的咀嚼、"段"的联想、"篇"的朗读三个方面来谈语感的培养。一、咬文嚼字——品用意,提升语感温度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