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节在人物通讯的地位注意运用细节是人物通讯是否成功的关键。通讯中的人物,总是要说话,有神态动作,有了几个能代替广泛描写的细节,人物的形象就鲜明突出了,人物就可以“站”起来。为什么有的人绞尽脑汁,把人物的事迹描绘一大堆,而文章还是干巴巴的,就是只注意罗列叙述性的情节,而没有反映人物本质的细节,由此可见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地位。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作用细节在人物通讯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细节能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2、细节能生动地揭示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人物通讯是最容易感动读者的一种新闻体裁,在人物通讯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会让人物故事更加动人,为文章增彩,引起读者的共鸣。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采写人物通讯的实践,谈一下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重要性,及写好人物通讯的细节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第二个字名曰“细”。细,是指细节、情节。情节是骨架,细节才是血肉。没有血肉,人物活不起来,立不起来,言谈举止;情感风度,音容笑貌就出不来。画一张脸,额头画三道绉纹,就是一位老人的脸。没有三道绉纹,没有细节,人物形象就出不来,人物形象就模糊不清,如雾中看花。在写通讯中,除了要有典型的骨干的事例外,还要精选些生动有力的细节。精采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有时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恰恰最能准确有力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于细微处见精神”。《三国演义》中描写关公的神勇,只运用了一个“温酒斩华雄”的细节。有时,一个好的细节描写比作者说上一大段话还管用的多。例如,《党的  相似文献   

4.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一)实现采访互动的必要性。 人物通讯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一篇人物通讯要写得有血有肉,要有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能展示人物精神境界的语言和动作,这就要求采访者和采访  相似文献   

6.
通讯应该具备新闻性、政论性和形象性,这似乎没有异议。然而也不尽然,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通讯的新闻性,以报道事实为主。那么,为副或为辅的是什么呢?我以为,那就应该是政论性和形象性。关于形象性,自从穆青同志提出新闻也应向散文式的方向发展之后,很多新闻工作者已经注意在通讯中通过情节和细节来刻划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但通讯的政论性,似乎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本文想就此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人物通讯离不开细节、典型。生动的细节,能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反之,就成了干巴巴的事迹简介,是会令读者倒胃口的。我采写过一些人物通讯,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如果在采访时发现了好的细节,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激动,忍不住要穷追到底,并使自己的情感溶入动人的细节之中。我体会到,有了好的细节,作品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  相似文献   

8.
人物通讯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体裁之一。要把人物通讯写好,让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就必须有感人的故事、传神的细节、真挚的感情,这是一篇好的人物通讯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谈一下对这三要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是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也是较难创作好的。好的人物通讯不光要有事迹,还要有思想,让人物有灵魂、生命。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躯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人物通讯的精髓。有了生动、精彩的细节,才能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才能让人物"活"起来,从而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在电视人物通讯中如何用细节来展现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去教育人、感染人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石勇 《新闻前哨》2004,(9):45-45
写人物通讯,细节描写必不可少。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主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镶嵌于其上的一颗颗闪光的珍珠。生动、精彩的细节,往往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细节,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生动而又逼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时,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使一个人物变得生动和立体。因此,为了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记者必须重视尤其在细节的采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连吃饭都盛行快餐的时代里,人们对通讯的阅读需求远不如短快的消息,所以怎样把通讯,尤其把长一点的通讯写“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活”有多种手法,而细节在其中的分量则是不言而喻的。好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而且能够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人物的“立体感”,甚至可以催人泪下,感染读者。那么,细节的描写从何处入手?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靠观察。具备一双敏锐的“新闻眼”,采访也罢,调研也罢,都要靠记者的眼睛去用心观察,捕捉常人难以发现的细节。《人民日报》老记者柏生早年采写《韧性的战斗》一文时,一头…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物通讯来说,情节(包括细节)是人物的血肉,文采是人物的衣裳,这足见情节、文采对于人物的采写之重要了。但是,顶顶重要的,莫过于思想,思想是人物的灵魂。道理很简单,没有思想的人,血肉再丰满,衣裳再华美,也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躯壳。  相似文献   

14.
正采写通讯中选用一些恰到好处、入木三分的细节,会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采写通讯要在深入采访细节和重点选用细节上下功夫。深入一线采访是获取真实细节的基础。好新闻是走出来的。一分汗水收获一分果实。没有辛勤耕耘,就没有好的收获。通讯采写也是一样,不在采访中下苦功,吃现成饭,吃别人嚼过的馍,就没有味道,不仅写不出好的通讯,有时还以讹传讹,制作出假新闻。因此,深入一线采  相似文献   

15.
人物通讯的写作离不开细节,细节在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人物通讯是人体的话,那么细节则是这人体中的血肉。只有用足用好这血肉,人物形象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才能令广大读者可感、可亲、可敬、可信。  相似文献   

16.
张姝 《中国记者》2012,(1):86-88
在社会关注度高,众多媒体同题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抢占先机发现人物报道"热点"?判断"热点"?如何被"热点新闻人物"信任并接受采访?如何抓准时代感,以故事化的发展、精细的刻画和细节描摹来烘托主题?这些都是决定报道精彩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优秀人物通讯中,生动、丰富的细节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细节的种类很多,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其中之一.捕捉并描写好人物的动作这一细节,对突出通讯的主题,特别是塑造生动、丰富并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写人。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并不是说不要写人;相反,不但要写人,而且要把人写好,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这是优秀的事件通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人干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都是和具体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社会了。“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新闻报道,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社会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的反映。做为新闻报道主要体裁之一的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真实地再现人的活动和灵魂,而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新闻报道中的“以人为本”。 这样说,都要写人,是不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就没有区别了呢?区别仍然有,而且是明显的。人物通讯中的“人”,一般一篇(或连续报道中的若干篇)只写一个主要人物,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主线,贯彻始终,统领全文。人物通讯中当然也要写  相似文献   

19.
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都必须交待清楚新闻事实的基本轮廓,使读者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体现出基本思想,这就是常说的“骨架”。没有骨架,一篇新闻作品就支撑不起  相似文献   

20.
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为什么有的作者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作者却写得平淡如水,无滋无味?除了采访缺乏功夫,不能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和细节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材料的处理,不能从意蕴上下功夫。也就是说,开掘不够。成功的人物通讯,却不是这样,请看通讯《车向高原行》中的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