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变教为学"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特别强调学习目标(Objective)、学习任务(Task)和学习活动(Activity)这样三个概念。其中"学习目标"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用于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备课中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学习活动"如何设计,而应当集中精力思考"学什么"的问题。换言之,也就是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总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单"是由备课组教师集体研究课标和教材、设计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而编写的一种课堂教学工具,一般是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疑问、学习自测和学习反思等部分组成。上课前,教师将学生做的"学习单"收上来。一看"学习单"上的空白题,二看"学习单"上的错题,三看"学习单"上的拓展开放题,从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爱学",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有机结合,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下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爱学",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有机结合,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下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作场所学习实践的深入,工作场所学习逐渐为各界学者所关注,对于工作场所学习模型的认识与探索亦不断提升。从"输入-输出"模型到"系统学习"模型,工作场所学习模型经历了动态性的演绎,并昭显工作场所学习研究领域的变化。从研究范式看,其经历了"学习作为一种习得物"到"学习作为一种参与"的转变;从学习情境看,其经历了"单一情境"向"多元情境"的转变;从学习方式看,其经历了"正式学习"向"非正式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陈铁补 《教育》2015,(3):10-13
"项目学习"也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英文译为"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关于PBL,国内有"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课题式学习""专题式学习"等多种不同译法,但较为通用的译法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或"项目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在许多时候也指"基于问题的学习",前者是由项目背景引出问题,后者是由问题出发构建项目背景或问题本身就是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做主"、主动参与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定"学习方向、自选作业内容、自测学习结果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都参与学习,主动学习,让"讲堂"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8.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在遵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体验独特性和稳定性基础上,推动着学习方式新变革。微课程下学习认知方式的改变,表现在从"秩序化"走向"碎片化"的文本呈现、由"客观"趋于"具身"的学习体验、由"静"迈向"动"的认知过程。微课程下学习环境的建构,则包括数字化时空的形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进化和数字化学习文化的创造。微课程下学习形式的开展,需要搭建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倡导"深度介入"的学习参与和营造快乐积极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9.
朱涛 《职教论坛》2012,(18):41-44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社区教育重心必须实现由"教育"向"学习"、由"个体学习"向"共同学习"的转变。实现社区共同学习,必须在推广学习理念、组织学习团队、培育学习核心、促发学习能力、配置学习资源、激励学习成效等方面下大功夫,才能使我国社区教育的科学发展跃上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快乐学习"主要包括"快乐地学习"和"学习(的)快乐"两层意思。在"快乐地学习"中,快乐是学习的工具,即"乐学",与"厌学"相反,与"苦学"相邻;在"学习(的)快乐"中,快乐是学习追求的目的,即指学生学习需要满足、学习目标实现的内在体验。在我国现实的学生学习活动中,"厌学"多见,"苦学"少见,而"乐学"罕见,学生也较少地获得"学习(的)快乐"。以"厌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不良症候群在校园上空弥漫,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校园中这种学习现状,克服"厌学",扬弃"苦学",倡导"乐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意义毋容置疑。而让"要学"、"会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学得好",以及让学生学习活动蕴含自由精神,或将主动、超越和本体(纯粹)的精神特质融入学生学习活动中,是学生克服"厌学",扬弃"苦学",走向"乐学",进而获得"学习(的)快乐"的捷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扭曲了"学业评价",应当回归"学习评价"的本义了。"学习评价"本质是"学力评价"。本文阐述日本高中理科"学习评价"改革的举措——凝练评价视点,提供案例示范,探索可视化策略。同时,揭示"学习评价"的建构主义特征。日本高中理科的"学习评价"改革及其建构主义思想背景,或许可以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评价"转型为"学习评价"提供某些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课堂上要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策略,必须弄清楚"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弄清楚"合作学习"的关键节点,弄清楚"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才能使"合作学习"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模型"与"模式"概念辨析,探讨了幼儿律动学习中"模型"学习与"模式"学习的差异性与契合性、阶段性与连续性及其教育价值,并借助案例阐释了从"模型"学习到"模式"学习中幼儿律动学习角色的变化,有助于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更好地通过上述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从"模型"学习到"模式"学习的转变从而逐渐成长为探究创造学习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逐步转型,教师应该建构适应转型的新教学思维,从知识传递式教学思维转向知识建构式学习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建构新思维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程思维: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导";内涵思维:从"知识教授"到"问题学习";模式思维:从流程式的传递型模式到内涵式的建构型模式;方法思维:从"讲授教学法"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思维: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角色思维:从"接受者"到"体验者";方式思维:从"单打独斗式学习"到"团队合作式学习";生态思维: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复习思维:从"线性复习"到"回归复习";期望思维:从"感知学习"到"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15.
"乐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国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著于心"的"乐学",要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然学习、自己学习、自觉学习、自悟学习。这样就能使"乐学"成为高能量的学习,高效率的学习,高境界的学习,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晓琴 《辅导员》2012,(18):31+29
一、"学习本"导学法的内涵。"学习本"是无声而有形的老师,它为我们预设了学习目标,指明了学习内容,提示了学习方法,规划了学习路径,框定了学习格局。"案"在教师,是向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本"在学生,为践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案"有详尽的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案两种表现形式。"案"的设计体现对"本"的检验: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思考与讨论;体现小组学习的组织与活动形式。"本"的设计有一定的引导学习方法的功能,也叫"学习本",它体现了四项功能:预习、笔记、练习、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存在从本质来说是一种状态过程,学习自由是生命自由的应然状态,非自由是学习自由存在的现实。处在某种自由状态下的非自由之中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从事着适应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这在根本上钳制着学习的存在限度。"获得"与"创造"是不同状态下学习的存在限度体现,它们在学习存在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连续体。指向未来的学生学习构建,要求人们必须回归到学习的自由状态,把学习从低位限度拉向学习存在的高位限度,坚持学习的"生命在场",使学习从"获得"到"创造"、从"学什么"到"我学什么"转变。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则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9.
"学习隐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有故意或无意地隐藏自己的学习想法、观点的情况。"学习隐私"具有潜在性、生成性和短暂性等特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保护、放大学生的"学习隐私",让学生的"学习隐私"呈现预兆,让学生的"学习隐私"不再沉默,让学生的"学习隐私"绽放异彩。通过教师的激活、唤醒、弘扬,让学生的"学习隐私"成为学生最为重要的数学学习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0.
"能动学习"又称之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具体表现。基于"学生立场",教师可以采用"让学引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领学生的学习协商。通过"让学引思",将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