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氨气喷泉实验耗时长等不足,可用矿泉水瓶、注射器、输液管和长针头等简易材料,设计一套将氨气的制取和喷泉实验整合为一体的简单演示装置。改进装置既能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也可以用铵盐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套以双口内胆烧瓶为主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具。应用该教具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能融合探究“氨气的制备、氨气的性质(密度、水溶性)和氨水的性质”等知识为一体,使实验过程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氨气喷泉实验是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最有力的证据,并且实验现象美观生动,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但是教材中的实验是由教师事先在烧瓶中收集氨气,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演示喷泉实验,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多缺陷:1.制备氨气时无法控制用量,会浪费很多氨气。2.在课前事先收集,很有可能在课堂演示时已经泄漏了一部分,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机化学实验》中“氨的制备和喷泉实验装置”易造成试管破裂、操作不便、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等缺陷,提出采用水浴加热,用注射器代替滴管、支管烧瓶代替圆底烧瓶等改进措施,实验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学生要能够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要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文以氨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为例,设计了集氨气的制备、收集和检验于一体的多色双喷泉实验,实验简便易行、现象明显、贴近生活、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美丽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其原理是:挤入烧瓶内的少量水将烧瓶内的氨气大量溶解,使烧瓶内气压骤然降低,作用在烧杯水面上的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瓶内,从而形成喷泉.水中加入酚酞后,喷泉溶液由于溶入了氨气而呈碱性,因而变为红色,使现象更加明显、生动、美观.但是由于玻璃硬质烧瓶形变细微,我们并不能观察到烧瓶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一本质现象.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故实验现象不完善的实验设计,留给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体化实验设计将氨气的制取、氨气的性质检验融合为一个综合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氨气进行综合分析,并逐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操作简单,绿色环保,适宜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学新课程理念下,让化学实验变得趣味化、生活化、微型化、绿色化,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相似文献   

9.
使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有效防止氨气对环境的污染和确保实验教师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11.
喷泉实验一般用来验证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当气体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喷泉”现象。教材中通常采用双管引发,如果我们采用单管引发喷泉,则同样能达到上述目的。下面以氨气为例来探讨通过单管引发喷泉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的传统方案的不足,在试剂和仪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用NaOH替代Ca(OH)2,在镀银试管中完成该实验,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该改进有利于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97页[实验4-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8]是氨气的喷泉实验(图1),该喷泉实验操作过程繁琐,药品浪费多,污染严重,不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最后实验往往由于氨气潮湿而不能成功。能否改进并设计出简单易得、操作方便、使用药品少、效果明显且无污染的喷泉实验呢?一、喷泉实验创新设计的  相似文献   

15.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17.
一、实验目的对传统的喷泉实验进行改进,体现探究和开放,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尽量设法提高每个实验的智力价值,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二、实验仪器及药品1.实验仪器铁架台2个(带铁圈)、250 mL圆底烧瓶2个、400 mL烧  相似文献   

18.
1 装置一,图1所示是课本中的喷泉装置,若圆底烧瓶中充满的是CO2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由于CO2气体可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挤压胶头滴管后,产生喷泉。可用SO2、H2S、Cl2等气体代替CO2。  相似文献   

19.
20.
众所周知,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人教版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提供的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时,虽然可制得氨气,但由于玻璃试管中装有消石灰粉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加热试管时消石灰容易与试管内玻璃发生反应,造成试管炸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