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技术进步引发了人类知识图景的遽变。数字化、智能化的知识生成、知识表征、知识形态弱化了知识的确证性,人类从追求知识之普遍性、真理性转而追求其经验性、实践性。知识变迁深刻影响着传统知识教学,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以科学为中心的知识内容、学科分化的知识组织等使教学知识不断累加,知识的智育价值、功利价值被强化,知识过密化、浅表化加剧,知识与生命相疏远。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知识变迁中教学改革面临的知识困境,教学知识变革是教学变革的前提。这需要通过教学知识的生命立场重建和人文价值重估,走出“教学便是教知识”的观念桎梏;以“减法思维”精选教学知识、以“主题融通”重组教学知识,倡导“人机协同”的知识学习,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困境。未来,教育必须按照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并坚持知识为生命服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不被技术“物化”和被算法决定的、有高度主体性的人;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作为沟通教学知识与生命本体的桥梁并引导学生走向“技进于道”的超越,“人工智能+教育”才能回归育人原点,使学生在技术协同的教学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知识经济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双重加持",给传统的教师知识管理带来了挑战与变革,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教师与智能技术手段共生,成为知识管理的主宰,是本篇研究的主题.在梳理现有的人工智能和教师知识管理文献的基础上,以知识链模型为框架,从知识输入端、知识处理端和知识输出端三个维度解读教师与人工智能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6月 2 6日 ,美、英、法、德、日、中六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这是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人对自身研究的最大突破 ,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科学工程。那么 ,什么是基因、基因组、人类基因组测序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成的情况怎样 ?它将为人类带来什么 ?对此 ,本文作些介绍。(一 )什么是基因 ?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 (简称DNA)上有遗传意义上的片断叫基因 ,基因包含一定数量的碱基。基因是基础的遗传单位 ,它决定一个人的眼睛、耳朵的大小、脑容量等所有人的生理特征和一些行为特征。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智育价值被反复强调,但智育的单向度发展带来诸多问题,“智育至上”的知识教学强化了一种注定被机器智能淘汰的能力。智育的“独大”与主张生成性、主观性、境遇性的相对主义知识观不无关系,其对知识本身规定性的僭妄使知识与德性相疏远。然而,不论知识图景如何变迁,确证的真知识和知识的普遍性仍值得追求,追溯知识的德性本质、重申知识的德育价值,是智能时代知识教学回归生命本体的理论前提。在中华优秀知识传统中,知识天然与德性相联系,知识内在于心灵中,具有“道通为一”的普遍性和立足根本问题的超越性。从知识的德性本质出发,智能时代知识的价值转向不仅是从“为知识而教”走向知识建构、智力训练,更要走向智慧引出、道德养成、本体彰显,以“德性之知”促进学生生命整全发展。  相似文献   

7.
智能时代要求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深层次转变。聚焦智能时代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及学习环境的变化,探析反映人工智能时代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优化课程体系,将人才知识系统从单一专业知识向前沿知识延伸,以解决人才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将人才经验系统从单一专业课程实践向跨领域工程实践拓展,以解决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将人才意识系统从无引导机制向创新引导机制转变,以解决创新内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验领先、科学探究的整体教学法就是在某一课题开始时首先进行一组化学实验 ,创设化学情景 ,展现这一化学问题的概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现学生对这一化学课题的整体感知 ,然后用分析探究的方法深入、全方位地讨论这一化学课题 ,概括出研究对象的变化实质、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实现学生对这一化学问题的领会。通过知识迁移 ,联系各种现象将这一化学问题具体化 ,使这一课题得到巩固 ,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建立化学方法和形成化学能力的教学目的。化学整体教学法的程序设计是 :实验领先 ,初步感知→分析讨论 ,认识实质…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物学关于利他主义(altruism)的讨论,对于揭示人类道德的科学基础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动物界的利他行为未必能直接对应于人类的道德行为,但却能提示人们:人类社会建立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才能保证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点,威尔逊(E.O.Wilson)才把利他主义作为社会生物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然而,社会生物学在解释利他主义时始终不能摆脱西方社会道德中的个体中心论倾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机器革命时代的来临和智能机器的广泛运用,当今人类社会的一切状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个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正在生成并表现出与18世纪以来以机器大工业及其资本主义应用为标志的所谓现代文明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深入分析这种革命性变革的一般特征,推动21世纪人类新文明形态的创新发展,不仅关涉人类现实的社会生存和社会实践,而且关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走向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经委人事教育培训处副处长陈光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培训已由普及性培训向高层次人才培养转变,由封闭式培训向国际合作培训发展.政府部门应着力抓好企业自身需要而又做不了的事情.不做运动员(自己办班),少做教练员(指挥企业),多做裁判员(规范市场),争做服务员(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对知识有过很多定义,也有过很多种不同的知识观,但大多都把知识视为正确的、经过检验的、被专家学者系统加工整理过的人类认知成果。自网络诞生以来,人类的经验被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存储在数字媒体中,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一种新的知识类型开始出现并受到重视。这种还在形成过程中的、尚未被系统加工整理的知识,被称为软知识,而传统的、经过系统加工整理的知识被称为硬知识。区别软、硬知识最主要的指标是知识的稳定性,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内容的稳定性和价值的稳定性。以软、硬知识为主要划分标志的知识观被称为"新知识观"。新知识观引发了一系列变化,产生了新学习观、新教学观以及新的教与学和理论与模式,对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和教育信息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识观是教育实践的根本性和基础性认识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人类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型的当下,知识图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知识观的讨论已然迫在眉睫。从哲学范畴来讲,知识观涉及对知识的主体、本质、结构、承载媒体等问题的认识。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不仅以工具的形态参与到知识生产过程中,还能以某种近乎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与人的互动过程中,使知识主体从人类自身转向人机协同,知识本质从人类认识的成果扩展到碳基智慧与硅基智慧并存,知识结构从层级明确的“建筑”结构转向人机动态交织的“舞蹈”结构,知识承载媒体呈现出多模态融合感知的特征与趋势。因应智能时代知识观的嬗变,亟需树立新知识观,为未来智慧教育体系构建起以新知识观为地基的大厦。  相似文献   

14.
古神话,古传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遭际。一方面,许多学人以为,神话传说“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对其采取鄙弃态度,孔夫子便是这样做的。他的“不语怪力乱神”,除包容着明智的唯物倾向外,也含有轻视神话传说的意味。既然“子不语”在先,一切不违“圣人言”的后儒,当然就却步于神话之前了。这样,中国致力于神话搜集整理工作的,多是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野史笔记作者。翻一翻“四库全书”等御制丛书,便可得见,神话传说大都列入小说末流,不能登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和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多,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行业未来将保持22%的投资增速。作为国内最主要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商之一,易华录(300212)面临极大的市场空间,且行业存在整合机会。易华录上市之后将解决资金瓶颈,对项目的撬动力增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7.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谁掌握了生命科学,谁就主宰了一切。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  相似文献   

18.
智能时代     
我出生在22世纪的智能时代。父母虽在千里之外的公司上班,但我可随时通过网络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妈妈还经常通过家庭网络操纵微波炉、电子灶给我烹调可口的家肴。每逢周末,我都要坐在电脑旁,一边大嚼着父母在网上为我邮购的食品,一边同他们网上聊天——多么的轻松自在!科技缩小了空间,简化了生活。所做的一切,全在一个摇控网络里,全凭指尖这么轻轻一按。  相似文献   

19.
智能社会的学校教育真的不需要知识学习了吗?今天对知识价值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其狭隘的工具价值,而应将其置于宏大的人的意义之中。学校教育是建立在知识学习基础上的人类自身生产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续与发展的缘由和动力,知识学习是实现学校教育根本任务的基础。我们今天最需关注的不是今后人类社会中学校教育和知识传授存在的理由和可能,而是现代教育及其知识传授的现代意义、现代形式和现代路径。  相似文献   

20.
薛涌 《语文新圃》2008,(8):16-17
几年前,我曾就香港各大学到大陆招生一事写了篇《香港的大学将把北大清华扫为二流》,一时间舆论哗然.有人说我炒作,有人不屑一顾地把香港形容为殖民地文化或文化沙漠、根本没有资格和北大清华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