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晓雪 《科教文汇》2009,(9):202-202,20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信仰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性的道德观念出现困惑、道德力匮乏以及道德情感麻木,道德意志缺失。公民道德信仰的丧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不良的影响,因此,公民道德信仰的生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加强公民道德信仰的系统教育;其次,要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建设;最后,要优化公民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公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从党中央到公民个人对思想道德领域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发展趋势总的来看是积极向上的,但与此同时,公民的道德领域也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本文主要从公民自身道德修养、思想道德教育、道德环境、道德管理机制这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大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信仰重塑给予相关探索,希望能对中国转型期的信仰重建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中存在着道德信仰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对影响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但是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宪法意识淡薄,宪法权威难以完全树立,导致宪法信仰普遍缺失。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宪法还没有完全走进公民的生活,宪法似乎与公民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宪法信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公民对宪法的信仰,首先必须让宪法走进公民的生活,让公民切实体会到宪法与其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宪法的威力和作用,宪法的权威和信仰才最终得以树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自具有不同的内涵,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三者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仅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机活力的现实需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的法律信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科学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针,标志着我国已进入法治时代。由此,我们必须培养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法律信仰的形成也就意味着理想法治状态的实现。从法律信仰的定义入手,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具体分析,剖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生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旨在使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体的本质、技术手段、营利目标、运作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了解,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从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实践。这个过程和个体的道德生成过程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我们可以通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生成机制研究,来促使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道德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信仰     
流失岁月,会使皮肤起皱,失去信仰,会使灵魂起曾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被玷污。猎人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会束手就擒。然而白貂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羽毛。  相似文献   

11.
刘莹 《科教文汇》2014,(3):17-18
构筑和完善大学信仰教育体系.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可行选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强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推进高校的信仰教育,保障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供给,助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构筑和完善大学信仰教育体系,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可行选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强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推进高校的信仰教育,保障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供给,助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心理学家对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并指出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与重建大学生人生信仰的联系非常密切,儒家文化作为我国具有千年的教育思想,其教育精髓重在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培养健全的人生价值观念。儒家文化在重建大学生人格魅力与人生信仰的过程中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与价值,作者在文中给出回答。作者以儒家文化与重建大学生人生信仰的教育模式为基础展开研究,给出了教学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赵勇生 《情报杂志》1989,8(2):16-19
意识的来源,是从无意识的无机界发展到有低级意识的动物界,再发展到具有高级意识的人类。意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情报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自觉获取和利用情报,促进新知识产生的,具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人脑最高反映形式。情报意识的生成,是在主体所处环境的影响下,由人的大脑运动来完成的。所以我们把情报意识生成的条件分为环境和主体两个部分来考察。同时我们很容易看到,在同等环境条件下,人的情报意识却又是千差万别的。可见主体条件在情报意识生成过程中,起着决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内江科技》2008,29(1):12-12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坚持公民道德教育的民族性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独立地位和发展优势,可以防止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弱小民族,使其失去民族独特性以致最终被强势文化所同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信仰起源于远古时代,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从宏观微观上影响群体、个体的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大学生能否确立正确的信仰,不仅事关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变迁,民众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发生着剧烈的改变。大学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群体,在这样多元化的社会背号下,其思想也必然受到影响。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以及对信仰的认知程度,选取宋兴川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及自编的信仰调查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学生的信仰状态做出评估。在此基础上,从个体、他人、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来分析大学生信仰现状呈现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的科学经历铸就了他的数学信仰以及相应的方法论,广义相对论的成功使这种数学信仰得到强化,并使他在引入半矢量研究狄拉克方程过程中误入歧途。爱因斯坦的数学信仰过分夸大了纯数学方法揭示自然本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今我们40岁左右的这代人,经过多年的生活工作实践,越发真切感到,那些纸上的正确原理,诸如物质和意识(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在现实中的表现是那么纷繁复杂。记得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知名教授曾私下开了一个玩笑。老先生出了一个对子:左联儿是“秤杆离不开秤砣”,右联儿是“老头离不开老婆”,横批是“唯物辩证法”。那些曾经是正确的套话,在儿子为应付考试而背诵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时,时常勾起我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笔者就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中国法律信仰缺失的担忧,以及试图建立中国法律的宗教性信仰的努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依中国的现实不可能建立本已缺失的宗教性信仰,而中国法律信仰的建立有赖于基于人们功利性需要的“真理性信仰”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