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很多地方都提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在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一条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前言”第二条中又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袁扬 《江西教育》2022,(44):80-8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家国情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涵养审美情趣的载体。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帮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感受文字表达之美,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4.
王钱珏 《江西教育》2022,(44):78-79
美术是观照的艺术、想象的艺术。在“看”中感受、体验,是美术审美鉴赏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将“看”与“想”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整体性、多维性及想象性的观照,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通过“看”与“想”的结合,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再创造”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打造想象、创造的平台,赋予学生想象、创造的权利,让学生通过审美提升自己的美术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实用文除了具备“实用性”功能外,同样具备独特的“审美”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不可或缺的文本资源。利用《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以“鉴赏”的眼光品味中国古典园林整体观照的自然之趣、细节讲究的高雅之趣和诗情画意的审美之趣,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与创作者的审美交互,在能力迁移中激发审美创造,提升个性化的审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而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又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经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这些无疑体现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体和学生审美体验个体差异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审美与鉴赏能力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世说新语》是典范的“志人小说”,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通过设置适切的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审美与鉴赏,是应该承担的第三项核心任务,为此,教师和学生应该通过选点、聚焦、透视的方法,以点带面,以篇带群,引导学生开启审美之门,打通点与群、点与面之间的内在审美关联,进而进入观察美、发现美、体验美的境界,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审美与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8.
初中刊2003·11【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美文,应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审美。学习重点是对作者思想情感和心灵感悟的体会、对自然山水诗情画意的审美。整堂课以品赏“画美”、“乐美”、“诗美”带动全篇。【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课前板书课题、作者。标题中的“记”表明该文应属于哪一种文体?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创设学习氛围。学生进入文章所展现的艺术氛围,想像画面。2.学生齐读,读后就每一段的内容及本文中心进行概括,邻桌间讨论,教师订正。明确:第1段,引出飞泉亭。第2段,写别处观瀑的缺憾。第3段,写峡山胜景。第4段,写峡山观瀑的便利。第…  相似文献   

9.
余怡 《陕西教育科研》2004,(4):42-43,5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强调“审美型”教学。本文围绕一年级学生,从“着眼于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渐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构建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意识、创造意识和审美意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多给学生审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单元整体设计【设计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侧重对应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本学习任务群应在“审美创造”这一连接点的统整下,建构读写深度融合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提升审美素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学习内容”第三点指出:  相似文献   

11.
“大单元”教学是新一轮语文课改提出的新的教学形式。在“大单元”教学之中,语文课堂常常出现“泛化审美”和“缺乏审美”的现象,致使“大单元”核心任务无法完成,文本独有的审美因素无法挖掘。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之中,教师需立足“大单元”的概念、任务、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催生审美意趣、进行审美鉴赏,进而生成审美成果。  相似文献   

12.
《捞铁牛》(义务小语第七册)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智慧.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归纳段落大意”阅读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应该努力发掘怀丙和尚的智慧美,给学生以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几乎包容了一切美的表现。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以及语言的美,在语文教材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审美源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摄入语文各种信息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渠道。下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一、钻研教材,发掘“美”要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还需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14.
钱泽铸 《学语文》2013,(3):18-19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单元的第三课。“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高中语文新课标非常注重高中生“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主张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剖析 ,学生作为一个审美主体 ,在“世间物→眼中像→心上意→笔下文”的转化中 ,经历了“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历程 ,其结果就是学生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以及所创造的美表现出来。而且 ,在整个习作与审美交融的实践中 ,揉合着学生各种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因素的参与。那么 ,如何遵循美学规律 ,指导学生习作实践呢?一、化物为像———诱发审美指向 ,在感知美中积累美许多学生习作之时 ,总是苦于“无米下炊” ,无话可写。从美学的角度分析 ,这是审美经验匮乏的缘故。造成审美经验匮乏的原因不是世界缺少美 ,而是学生感…  相似文献   

16.
“阅读的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初中学生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因素,引导初中学生进行体味、联想、想象和创新,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理性的启迪,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新性的审美能力。”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的审美教育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授业解惑”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文学的审美教育。本文拟就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多角度去阐述文学之美,运用美的形象,塑造学生美的灵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习作训练三”。训练目的: 1.通过写景练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情感体验、阅读鉴赏、思维训练、人文情怀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旨在通过审美体验、鉴赏、评价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基于此,从“审美”“立美”“创美”三个角度,挖掘文本审美元素,建构审美形象,催生审美成果,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审美素养在阅读课堂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20.
审美意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纯朴,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引导他们多“说”、多“思”、多“评”、多“看”,逐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