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受者的接受活动是文艺作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对于戏曲作品和戏曲艺术而言更是如此。孔尚任重视读者和观众的接受和反馈,这在《桃花扇·凡例》中有明确的反映,并影响到了《桃花扇》的创作和文本,使得《桃花扇》的接受史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桃花扇》接受史研究主要包括版本源流研究、传播与接受研究、改编研究和批评研究等几个方面。目前学界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有得有失,并不充分具体,亟待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孔尚任的《桃花扇》共有《小引》、《小识》、《本末》、《凡例》、《考据》、《纲领》等6篇自序。分析研究这6篇自序才能真正了解孔尚任的创作动机和心愿,以及剧本创作、演出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3.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传奇名剧,思想和艺术兼胜,对后世影响很大。为普及传播和开展研究之用,20世纪至今,《桃花扇》有了多种整理本和影印本。其中,整理本主要包括《桃花扇》的最早注本《详注桃花扇传奇》、《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本和《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本等;影印本主要包括《古本戏曲丛刊》本和《续修四库全书》本等。这些整理本和影印本对《桃花扇》的流传和接受做出了贡献。但遗憾的是,它们也各自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主要是文字错误、体例不善和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4.
孔尚任在1699年完成了《桃花扇》,与其文学声名落差极大的是,除三折曲谱外,《桃花扇》并未有任何折子戏被演员流传下来,幸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迎来了转机,历经三十年创作不断丰满。《桃花扇》一反当下戏曲改革的常态,溯源昆曲根本,以演出本体为圭臬,以人物为纲。全本以侯李二人离合为主线,选场以众人命运为线索,皆表达了山河破碎下的身世浮沉。多元社会给了传统戏曲挑战,也能给戏曲可能。  相似文献   

5.
明清戏剧理论的发展,与这一时期的小说理论取大致相同的步调,即明初仍然萧条,到明中叶开始兴起,后又产生了徐渭、汤显祖和沈璟的戏曲理论.到了明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王骥德、吕天成,以及臧懋循、冯梦龙的戏曲理论.清代戏曲理论是对明代戏曲理论的继承和深化.这一时期,戏曲、戏剧著述种类繁多,专著、专论有丁耀亢的《啸台偶著词引》、李渔的《闲情偶记.词曲部》(又名《李笠翁曲话》);评点有金圣叹评《西厢记》、毛声山评《琵琶记》;序跋有洪升的《长生殿自序、例言》、孔尚任的《桃花扇小引、小识、凡例》;  相似文献   

6.
从李渔的戏曲理论出发,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例,对"传奇"的界定,《桃花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两相映照,在肯定李渔戏曲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孔尚任《桃花扇》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郭梅 《天中学刊》2011,26(6):1-4
蒋星煜先生是当代戏曲研究的泰斗,尤以《西厢记》和《桃花扇》研究蜚声学界。同时,蒋先生亦乃贡献卓著的老作家,尤擅历史小说和人文随笔。融学术和创作于一炉。  相似文献   

8.
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时,仔细研读过侯方域的《壮悔堂集》。《桃花扇》中诸多情节就直接源自《壮悔堂集》,依据《壮悔堂集》剧作家进行了加工点染和艺术创造;《壮悔堂集》还在思想倾向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影响了《桃花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浣纱记》是明代中叶著名传奇作家梁辰鱼的代表作品,剧作表现了西施牺牲个人幸福以求复国昭雪的爱国精神,独具匠心地赋予她崇高的政治情操,使之成为着力表现女性政治情结、通过男女爱情串联国家政治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作品。同时,《浣纱记》"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感"的创作手法,影响到清代《长生殿》和《桃花扇》等剧作的创作模式,作为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对之后的明清戏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继承了元末南戏生、旦双线脉络平行并进的典型范式,在叙事艺术上史戏浑一,虚实相生,呈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相反交替的戏剧结构。根据弗莱的文学循环论,可以将《桃花扇》的叙事结构看作是一个四季循环的过程,经历了从爱情喜剧、政治传奇、社会悲剧和人生讽刺的完整递进过程,为其戏曲叙事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清诗所及《桃花扇》传奇文献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中论及戏曲的文献实夥,而评点《桃花扇》传奇的诗作亦不例外,达数百首之多。这些诗对《桃花扇》的构思特点、举事考证、语言特色、巨大影响等诸多方面均有精到而深刻的评论,这些评论足以给人们全面地研究《桃花扇》传奇以启发。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卢前对《桃花扇》的接受和批评,既涉及独有的个人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所处时代戏剧研究的状况。他的短剧《琵琶赚》在创作意图和主旨方面与《桃花扇》类似,传奇《楚凤烈》的选曲用调也受到了《桃花扇》的一定影响。他对《桃花扇》的批评研究主要涉及该剧的征实之风、情节关目和曲词,其中多数观点袭用吴梅和许之衡的相关论述,而少有自己独特而新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创作心理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体验,现世中的人生缺失感构成了创作的缺乏性动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传奇佳作《桃花扇》,浸满了悲凉哀伤的情绪,这正是出自孔尚任本人儒家理想的幻灭和难以解脱的兴亡感慨。本文试从《桃花扇》的结局安排入手,结合孔尚任儒家理想由追求到冷漠直至幻灭的心理历程,分析《桃花扇》的缺乏性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5.
卢前对《桃花扇》的接受和批评,既涉及他独有的个人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所处时代戏剧研究的状况。他的短剧《琵琶赚》在创作意图和主旨方面与《桃花扇》类似,《楚凤烈传奇》的选曲用调也受到了《桃花扇》一定的影响。他对《桃花扇》的批评研究主要涉及该剧的征实之风、情节关目和曲词,其中多数观点袭用吴梅和许之衡的相关论述,而少有自己独特而新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伸振奎作为清代改编《红楼梦》小说为戏曲的第一人,学术界一般只是将其与《红楼梦》的传播相联系,而对其戏曲创作的成就,特别是剧作总数至今没有定论。对仲氏在《红楼梦传奇》创作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和高度的戏剧创作技巧则论之甚少。  相似文献   

17.
韩亚林 《语文知识》2005,(12):29-30
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有《闺塾》(节选自《牡丹亭》)、《哀江南》(节选自《桃花扇》)和《柳毅传》(节选),从文学体裁来看,《牡丹亭》和《桃花扇》属于明清传奇,《柳毅传》属于唐代传奇。虽然唐传奇与明清传奇都称传奇,但唐传奇指唐代的文言小说,明清传奇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曲形式,二者在  相似文献   

18.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19.
欧阳予倩作为中国近现代戏曲改革的代表性人物,积极从中国古典名篇中进行情节摘选,不仅把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改编成京剧、桂剧和话剧进行舞台演出,完成了戏曲艺术的多角度尝试,还根据唐代诗词《长恨歌》中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走向,创作了戏曲剧本《长恨歌》。在改编过程中,欧阳予倩保留了原著人物、情节、结构等的有机组合,将戏剧改编和时代需要进行融洽,在具体的文本改编中,体现个人的艺术表达,满足当代观众的接受水平。在新剧《长恨歌》中,欧阳予倩通过截取故事的几个重要场景,突出主要人物和矛盾冲突,着意表现反抗奢贵君王的气节,在表现安禄山精神气质的前提下,着力提升“小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为古典戏剧的现代改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经典传奇戏曲《桃花扇》一直被称为秦淮余韵,以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着重写南明王朝的兴衰历史.剧本中的青楼女子,除了李香君,还有卞玉京、李贞丽、郑妥娘和寇白门,本文将以剧本为底,分析《桃花扇》里的青楼女子,得出乱世女子皆薄命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