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词in用法灵活,在句中与其他词的搭配能力强,由此造成了英语学习者对in掌握的不确定性。该文认为介词in意义的多元性是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性的投射,构建了其辐射或链条式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认知隐喻的理论框架下,基于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异,讨论了介词 in 容器隐喻的释义和翻译。研究发现:in 的基本空间义和“在……里面”并不完全对等;in 由空间域向其他域的映射用法,汉语里有的有,有的没有;in 由空间域向其他域的映射用法分为直接映射和间接隐射;汉语完全将“in”对应地译为“在……里面”的情况较少,绝大部分情况都译成其他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3.
隐喻视角下介词词汇习得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润生 《教育与职业》2006,77(24):148-149
介词习得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丈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空间隐喻理论为视角,探究了在英语介词(词组)习得过程中空间隐喻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4.
空间概念是人在幼儿时期最早发展起来的概念之一,它是人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础之一。本文以方位介词in为例,论述其从空间意义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旨在揭示人类的自身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李明 《文教资料》2014,(35):181-182
空间隐喻是从空间域向非空间域映射在语言形式中的表现,从认知语言学空间隐喻视角探讨介词"in"的空间意义及其投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介词困难的现实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原型范畴和意象图式理论研究英语介词的多项语义,对如何提高英语介词教学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词表达事物间的关系,它反映的句子结构上就是一种介词句式。at句式的基本表达式可概括为:TR+at LM,表示某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点。  相似文献   

8.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介词around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个理论运用于介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around多义的形成实际是一个由核心意义以其原型意义的静态图式和动态图式向其引申意义扩展,以及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认知域的映射过程。学生认识和理解介词around的语义范畴产生机制,能够提高长期记忆效果,最终有效提高介词around的习得效果。在介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语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提高介词的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词与格结构是双及物构式的句式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可以探寻到其语义基础是从一个具体的物品移动映射到抽象的客体转移的隐喻,因此其表达的事件概念关系可以被看成移动关系,进而通过论元结构理论更好地解释其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法理论只对英语介词的句法功能进行描述,没有对其语义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质性的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从新的视角对英语介词进行研究,使人们对其本质有更新的认识。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探讨英语介词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隐喻和语境及政治隐喻的语境意义。政治隐喻意义的理解和语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理解政治隐喻的语境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义学的意义观来自于对传统意义观的反思,在此框架下的隐喻研究,对隐喻的认知机制、意义和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reports a study of language dec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in an explicit sense,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which are Saussur...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雷科夫认知隐喻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作较全面的介绍与比较。在分别讨论这两种隐喻理论各自的哲学基础和语义观后,作者进一步探寻了两个理论的近期发展。旨在通过该比较性的研究,揭示两种理论模式有着多方面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俄汉民族的时间隐喻都是通过"金钱、空间、实体"来建构的,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不同:第一,汉语多采用时间在动的方式,而俄语多使用自我在动的方式;第二,汉语时间隐喻有"上""下"纵向维度,而俄语只有"下";第三,汉民族认为"近"为过去,"远"为将来,俄民族则反之;第四,汉语中时间物化的例子比俄语中多,说明汉民族在思维方式上重具体,轻抽象,俄罗斯民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以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为文本,对余光中乡愁诗的隐喻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尝试把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现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中,以检验概念隐喻理论在实践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童晓岚 《海外英语》2012,(9):255-256
该文运用实例证明了关联理论对广告隐喻,包括文字隐喻和图画隐喻,有极强的阐释力,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隐喻如何作用于广告受众,使其获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8.
郑珂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5):43-47,6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因此,作为西方国家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性别歧视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隐喻的使用上。通过分析英语中大量的动物隐喻、植物隐喻以及食物隐喻,不难看出:虽然隐喻具有认知普遍性,但它也具有文化相对性,与特定社会文化中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相一致;这些隐喻的例子都清楚地表明西方社会存在着较严重的贬低、轻视女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理论认为,"把握概念系统中任一概念的意义,必须首先理解它所适应的框架"。翻译既是译者理解原语文本的一个心理过程,又是译者在译入语中再现原语文本框架或重塑原语文本框架的过程。原语和译入语的语义框架有时是重合的,有时是交叉或对立的。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随时根据需要调整框架和视角,以适应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传统的语言观,认知语义学认为,汉英短语的表达同英语习语一样,是在人类的概念体系中产生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和系统性的,而非任意性的。而作为三种认知机制之一的隐喻为人们理解汉英短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汉英短语的语义,旨在服务于汉英短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