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课程的推进,催生了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如开放教学,主体教学,合作教学,体验教学等。语文教学与以前相比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了,学生不再机械呆板了。正当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回头,发现我们的教学已从过去的“鸭子”四部曲(“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呆鸭子”)变成了现在的“猴子”四部曲(“诱猴子”、“喂猴子”、“耍猴子”、“懵猴子”)了!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2.
孙建锋 《湖南教育》2003,(10):32-33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 “行!” “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 “三遍!” “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 “谁敢跟我比?” “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3.
“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特色和优点本文回顾其形成及发展,进行了分期,着重分析了“双基”在我国教学教育体系形成期和成熟期的特点,对“双基”的界定,“双基”要求适度性以及“双基”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教学艺术的认识,大约始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初期,真可谓“古老孕育”;但“教学艺术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至今还得从零起步,因而它又长期“难产”。究其原因,从客观看,教学艺术论理应属于教育学在应用领域内的一门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艺术论等学科结合的产物;从主观看,由于人们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长期以来主要偏重教学的“科学性”(即“技术科学性”)研究,而对其“艺术性”则重视不够。因而决定了“教学艺术论”的必然长期“难产”。但“难产”并不意味着注定“天亡”,一旦具备主、客观的条件,其诞生又成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教育中,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教学超速”的现象。“教学超速”是指为了快速实现教学目标,使用“超前”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赶进度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教学超速”表现为重结果的教学目标、超前的教学内容、急促的教学过程。“教学超速”阻碍了学生的深度发展、抑制了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搁置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为了转变“教学超速”,应建立“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树立“慢”{的教育信仰,形成“学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围绕“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组织研讨” ,“及时评价及反馈”和“总结归纳 ,存疑伏笔”四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教学理念变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结构综合了,教学方式丰富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尤其是常态课上,其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分”,教学效果自然就“虚化”了。这里例举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三种偏失现象。  相似文献   

8.
王小红 《考试周刊》2009,(12):136-137
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节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必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缓”与“急”相结合、调整教学环节应该“快”与“慢”相结合、调整教学环节应该“快”与“慢”相结合、安排教学方法的需要“动”与“静”相结合、处理教材内容必须“详”与“略”相结合、充分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述,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节奏.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人们常常肯定“创”而否定“仿”,似乎“创”总是好的,“仿”总是不好的。这可能是因为时下主流方向是提倡“创新”,有这样的一个氛围;还可能是因为“仿”出了问题。(其实“创”也出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案例】当我和着掌声走进教室的时候,这意味着六(6)班的孩子在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了。“孩子们,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特殊的礼物。”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纸箱,神秘地说,“这个礼物,每个人只要在脖子上挂一天,它就归你所有了。”“耶!”孩子们一听喜出望外。“不过,咱们可要‘礼尚往来’!”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一天以后,我希望也能收到你们的‘礼物’———每个人在纸上谈一谈保护它的感受,好吗?”“一言为定!”待我把礼物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上,始料未及的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人人惊诧不已,原来领到的“礼物”竟然是生鸡蛋。一天之后,我如期收到了全…  相似文献   

11.
徐晓峰 《化学教学》2012,(5):44-46,54
记录了“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教学过程:通过“化学史话”引出“电离能”概念,通过“问题情景”构建“元素第一电离能”的知识体系,最后回归、总结元素周期律。分析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探讨了概念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现代教学论观点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在与传统教学论的比较中,分别从“教学的本质观”,“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5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作了深入而系统的区分,这也是语言学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探讨了“语言”和“言语”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探讨“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作为教学百花园中小花之一的“尝试错误”教学法 ,也应在语文教学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尝试错误”教学法是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 ,教师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 ,人为的设置一些思维“陷井” ,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 ,发现错误 ,进而修正错误 ,从而获得比正面的直接的习得更牢固的真知。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的局面 ,给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角度。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往往重“教”轻“学” ,重“知”轻“思” ,重“灌”轻“导” ,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器 ,教师把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高中语文“新大纲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都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艺文仍是新教材的主体,读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桥梁。当务之争是贯彻“读启议写”四字要求。“读”是基础,“启”是关键,“议”和“写”则是能力的升华。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上述问题,做了具体说明,并对传统的“读、讲、议、练”提法做了补充,突出了“启发性、的指导思想在“讲”法中的特殊意义和“写”在语文练习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教学身体观”是由教学身体研究学术共同体建构的,关于“教学身体”的根本性认识和整体看法。当前,“教学身体”研究出现了由现代“主体性教学”理念中的“身体缺失”与新兴“具身认知教学”理念中的“身体假象”共同构成的虚无危机。从生成论教学哲学关于教学认识的历史性、人本性、文化性因素来看,“教学身体”的虚无危机源于西方教学历史影响下的无“身”,视觉偏好主导下的具“身”研究思维,以及“加速”教育文化对“身体”文化的排斥。对此,重建教学身体观需要关注本土“教学身体”的历史存在,以整体思维研究“教学身体”,并坚定人文关怀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7.
大象有多重有一次,我们学校一位教师执教《曹冲称象》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啊?”教师并没有沿用“生问师答”的传统模式,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同学们,谁知道大象有多重?”不少学生猜起来了:“一万斤吧。”“一亿斤吧。”“四万八千斤吧。”……尽管同学们回答得挺热烈,非常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竟这样猜猜了事了。犤评析犦这堂课就教育理念而言,无疑是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动态生成,都体现得比较充分。但是“大象有多重”竟成了整堂课的遗憾。我想:“大象有多重”在这课中重要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高校存在着不分文理科、不因材施教的“一刀切”的教学弊端。为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对“纲要”课进行分层的教学改革。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等。北京科技大学部分“纲要”课自2016年开始,针对文理科类学生,采取两种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过了就过了     
李碧莹 《新读写》2008,(3):22-23
“简单,你有病呀。”“我是有病。” “你发疯。” “你怎么才知道?” “神经。” “答对了。” 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和他说话了,我说,“简单,我很累。”  相似文献   

20.
李茜 《早期教育》2002,(12):35-35
午餐前讲故事活动,轮到了平日里淘气的顺顺。他大声地讲起来:“有一天,可爱的小猫咪提着篮子上山去拔萝小……”刚讲到这里,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错了,错了,小猫咪哪会去拔萝卜?”顺顺一时傻了眼,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老师并不着急,笑着问小朋友:“你们说说为什么小猫咪不能去拔萝卜?”这下就更热闹了:“小猫爱吃鱼、捉老鼠,它才不会拔萝卜呢!“妈妈说的小兔才吃萝卜。”“故事里的小猫都是去河边钓鱼的!”老师点点头接着说:“大家说的虽然都没错,可是顺顺也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我们接着往下听,好吗?”这时,顺顺的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老师走过去蹲下来牵着他的手,小声鼓励他:“来,接着往下讲吧!”顺顺的表情仍然很不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