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地市级晚报的社区新闻实践中,因为记者人数有限,采写民生新闻的同时很难深入社区、顾及更多社区.另外,社区分散且功能不全,社区新闻与读者的接触面不够广,读者认可度不高,稿源缺乏,社区新闻版就成了"鸡肋"版面.地市级晚报的社区新闻版如何办才能赢得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2.
尽管晚报是日报管辖下的一张子报,但它毕竟不同于日报.它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要和生活贴得更近一些。让读者感觉更亲切一些,在内容上更灵活一些。但是,正因为如此,晚报副刊在把关上就要比日报的难度更大一些.过于严格则失去晚报的特色,过于宽泛则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如何把好晚报副刊的政治关,使之活而不乱。宽而不泛,是我们办好晚报副刊,赢得读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们牛城晚报编采人员都是办机关报出身的,办晚报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新课题,心里没有底数,一些记者写着写着就自觉不自觉地跑到日报写作模式的老路上去了,晚报记者编辑“转轨变型”的任务很艰巨。我们认为,作为晚报,它绝不是日报的附属物和“补充品”,它自有独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看过题目,也许有些同行会有异议:谈晚报的改革,你不在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灵活性上做文章,却论起了政治性!难道想要晚报放弃优势,板起面孔,失去读者不成? 非也。正是由于作为我国新闻界轻骑兵的晚报  相似文献   

5.
看过题目,也许有些同行会有异议:谈晚报的改革,你不在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灵活性上做文章,却论起了政治性!难道想要晚报放弃优势,板起面孔,失去读者不成? 非也。正是由于作为我国新闻界轻骑兵的晚报大都拥有离读者近、可读性强、灵活度大、发行面广等优势,才更应该在基于这些优势搞好晚报的新闻改革时,注重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丰富晚报的政治品位。  相似文献   

6.
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一年多,发行数字从五十多万份增加到一百一十多万份,受到了较多读者的欢迎,原因是多方面的.报纸总是以报道新闻为主,因此,研究一下晚报的新闻,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报界同志说晚报的新闻面较广;通讯员反映给晚报写稿颇难,它要更短更实;广大读者则认为晚报新闻又多又快又有趣.这些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报新闻的特点;因为晚报不但要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经济新闻,更多的是要从社会生活和群众的角度去报道那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新闻.它着眼点往往不大,许多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读者可以看  相似文献   

7.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者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8.
机关报晚报由于隶属关系、读者对象等各方面与一般意义上的晚报有所区别,其优势与劣势的表现也就不尽相同。最明显的表现在:一般晚报读者以城市居民为主,而机关报晚报读者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甚至以农民为主;一般晚报不承担机关报的任务,内容选择较为宽松一些,而机关报晚报上级和各部门具体指导、要求相对多,内容上也就要求有所兼顾。  相似文献   

9.
地市晚报如何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与读者的互动至关重要,<上饶晚报>通过"造节"与"应节",实现了与读者成功互动.  相似文献   

10.
决定晚报特点的根本方面有两个,一是晚报的分工任务;二是晚报的读者对象。晚报读者的职业是次要的,不论他是教师,是工人,是店员,是干部,是科技工作者,是医生,当他成为“晚报读者”以后,他的职业或工作特点不再起决定作用,他们以“本地居民”的身份共同关心本地的事情。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就怎样办地方报纸的问题,发表过这样的意见,“本地消息,至少占两版多至三版。排新闻的时候,应以本地为  相似文献   

11.
贴近性的强弱,决定了区域都市生活类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贴近呢? 要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起读者共鸣.沂蒙晚报正是抓住了这一要素,采取多种手段贴近读者,千方百计寻找并激发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使报纸与读者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2.
晚报和日报在新闻报道上应该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前有些晚报的新闻报道,题材大而全,面上的东西多,概括性的语言加上一大堆统计数字,像个小日报。尤其是一版上的文章,更爱犯这个毛病。本市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多少成果,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多少成绩,架子摆得很大,内容空泛。读者对这样的新闻往往只扫一眼标题,而在有些编辑的意识中,似乎没有这样的文章就撑不起一张报纸。而恰恰是这样的文章多了,晚报便失去了其生动活泼的特色。早在三十年前邓拓同志便讲过:“晚报既然是一份小型报纸,我们就要从这个特点出发,在‘小’上作文章。”“晚报的新闻就不要求大而全。”“总结性的  相似文献   

13.
晚报是市民的报纸,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生动活泼,对读者而言,有较强的接近性和可读性.因此,晚报新闻的写作要注意选好角度,写出特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要善于研究晚报的特点.晚报具有“新、活、快、近“的特点,新闻从业人员需站在读者的角度,从常规的工作性稿子中走出来,增强稿件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为不断改进采编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总结经验教训,从1月19日起,常德晚报开展读者问卷调查活动,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这次读者调查历时一个多月,共有500多名读者把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晚报,其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仅12岁。热心读者钟国光和罗毅还撰写了长达11页3000余字的建议信。一位叫童彬的读者利用从事美术装潢的特长,将调查表重新制成全彩色样本,使调查表更加清新悦目。常德晚报已对此次调查进行专业统计,并将据此商讨改进工作。 常德晚报开展读者调查@言谟  相似文献   

16.
地市晚报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各地市纷纷兴办的,由于其特殊的受众对象和地域环境,相对于一级中心城市的都市晚报,更因其贴近性而体现出服务读者和读者参与的特点,繁荣了我国新闻事业。但地市晚报也因其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原因,使原本结构不合理和相对匮乏的人才队伍流失较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地市晚报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化晚报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晚报的服务功能,把晚报真正办成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报纸,在新世纪的新闻实践中,有许多新情况、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增强信息传播意识,为读者提供密集、及时、实用的信息服务 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争取读者的竞争,即为读者服务的竞争。在新闻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每个采编人员必须时时考虑,而且必须认真解答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1、信息要密集。多年来,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是晚报的优势之一。现在,虽然面临着电视、互联网和报业的激烈竞争,但是晚  相似文献   

18.
晚报报小容量大,汇天下大事、融多种知识于方寸之间,这其中充当主角的当然是各式各样的新闻。可以说,晚报新闻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晚报竞争力的大小,晚报新闻“硬”“软”与否,决定了晚报可读性的强弱。这里,笔者试从晚报新闻采写过程中的三个方面谈谈晚报新闻的质量问题。题材的选取: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统一晚报不同于日报,它面向城市、面向社会、面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读者。它所刊载的新闻寓  相似文献   

19.
晚报是我国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但是长期以来,不少人把晚报旧人消遣娱乐类报纸,以为晚报只宣传些球赛、影视、社会新闻、花鸟鱼虫等,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国家大政方针。 其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不断提高,读者的品位也在提高,一方面,作为读者来说,他们要消遣;另一方面,他们更关注国家发展大势、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因此,如果只顾微观宣传而放弃宏观宣传,只有事实和信息,而无分析与解释,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陷于被动。 晚报需要开发宏观宣传 长期以来,晚报形成了内容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报业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晚报现象”,使我国的晚报由1992年的66家猛增到现在的136家,成为新闻界一大景观.然而,发展速度过快也使得一些晚报理论准备不充分,导致内容结构不尽合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读者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因而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新形势下晚报的内容结构,找准晚报新闻报道和专刊专栏安排的方位,对于提高晚报的质量,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