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祖龙 《新闻窗》2007,(6):108-109
本人长期从事新闻网站工作,经常在互联网上浏览、阅读和查阅新闻信息;有时碰到感兴趣的话题还进论坛凑凑热闹,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自己认识到,发挥互联网“以正确的舆论宣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作为一名新闻网站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并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2.
对网络语言创新和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迅 《新闻世界》2009,(6):141-142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新语体,是网民在交流中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图片、符号等进行“改造”而形成的。由于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虚拟聊天室),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决定了网络语言直观快捷、私语性和口语化倾向,使之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并越出书面语言的规范,对现代汉语产生极大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新闻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语境中应运而生的,它出现的过程经历了语法的改造,经过了漫长时间的累积逐渐走向成熟。而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在短时间内突然拔地而起。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说,我们应该从它的发展、特征入手,从根源上考察它对新闻语言的影响,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4.
余艳 《图书与情报》2008,(2):98-100
汉字是中国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在基本范畴、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等几个层面,讨论了网络语言中汉字的语言问题。熟练运用认知机制将加深使用者对汉字以及对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的理解,应用语言认知机制对网络环境下语言现象进行探索,为汉字宝库输入新鲜血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濂 《新闻记者》2004,(10):44-45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是一种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它因前卫和新潮受到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语言的劣势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楠楠 《新闻世界》2009,(8):165-166
网络语言从广义上说大体可分为3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电子商务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语和符号,如大虾、斑竹、恐龙、菜鸟等。本文通过对第三类网络语言的劣势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规范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妤荻 《新闻世界》2010,(12):145-146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诞生、含义、类型、特点、现状、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对网络语言现象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并就其中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下一些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网络代码和符号,一些媒体也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较为生僻、难懂的网络语言,造成行文不规范,甚至影响和误导孩子们学习母语。本文着重论述这一现象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交流方式兴起,网络语言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广播新闻采编方面,怎样能让网络语言影响的正面效应最大地发挥出来,同时尽量规避其负面影响,这是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媒体形式下网言网语对广播新闻采编的影响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对网言网语影响的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展照英 《新闻导刊》2006,(5):28-28,29
“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交际时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声音。虽然语言的风格是多样化的.但新闻语言和网络语言由于各自的特点、性质和处的环境不一样.所以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2.
谭天  司峥鸣 《青年记者》2021,(15):19-21
网络语言规范治理既是语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规范模式的探索,为网络语言规范治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手段.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语言规范智能把关模式能够更好地为互联网治理和网络语言规范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网络语言运用中的"网络文体"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仅实现了无纸办公和换笔革命等工具性的变化,由电脑催生出来的:写作实践,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以及语用规范.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上,尚没有哪种语言的社会变体像网络语言这样引起社会各界如此高度的重视.网络文体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运用方式,在网络媒体的交流与传播实践中同样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嘉全 《新闻三昧》2005,(11):26-27
“MM”、“恐龙”、“粉丝”可能将成为课堂上禁用的教学用语。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办法(草案)》中规定:汉语出版物、国家机关公、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用法规来规范语言使用,将网络语言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个国内首次将规范网络语汇行为写入地方性法规草案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的高度互动和参与性,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这种新型的人际交流空间里,形成了具有独特形式和规则的网络语言,并随着网络的普及迅速流传开来。比如美眉(长得漂亮的女生)、偶(我)、886(拜拜喽,再见之意)、:)(笑脸)等等,原本是人们在网上社区、网络聊天室、BBS等开放式网络空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时所使用的专用符号,现在流行开来,甚至渗透到传统媒体之中。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相似文献   

17.
近日,冯小刚发布微博炮轰媒体滥用"丝"一词,引起争议。年初,也有政协委员对媒体滥用"丝"等网络语言提出了质疑。那么",丝"一词适合在大众媒体上出现吗?对于类似"丝"的网络语言该如何看待?近年来,随着网络热词、外来词以及方言词的逐渐增多,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也经常在新闻媒体运用一些所谓的网络热词、英文单词及外来词汇等,这就产生了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在传播学专家看来,媒体应该自律,应注重媒体伦理和媒体道德,使用网络词语时须有一定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概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均 《现代传播》2005,(2):96-98
网络语言是一种用于网上交流的社会方言,主要由年轻人群创造和使用,具有简单直观、生动风趣的特点。大致有汉语改造、谐音变化、自由缩略、合音变化、故意使用错别字和联想造词等几部分来源。与传统语言的最大不同是体态语得到符号化的展现。网络语言词汇流变主要是造词的扩张和集中、用词的沉淀和流动。网络语言必将对传统语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青 《新闻爱好者》2008,(12):151-152
时下,伴随着网络的盛行,网络语言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秉承所属汉民族语言的历史文化形成的民族特色,积极吸纳和兼容其他民族语言表情达意的灵活性,创设出新颖活泼、独具个性的词汇,并大胆突破原有的语法结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