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人作嫁,是期刊编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似自谦,更似自嘲。也难怪,长期以来,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编辑工作只不过是简单的删删改改、整理加工。其实,为人作嫁,看似轻描淡写,却内含玄机。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必须能画龙点睛——作者的文章好比画面上的一条龙,那么编辑就必须是那个点睛之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这条龙活起来、飞起来,才能让这篇文章生动起来、丰满起来,最终见刊以馈读者。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改革的日益深入,电视新闻节目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30多家省级电视台的节目相继上星,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情况对编辑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在编辑部倡导树立“编辑就是服务”的思想,鼓励编辑要耐得住寂寞,没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当不了编辑,更当不了好编辑。 面对记者、通讯员送来的大量新闻,编辑要从中筛选出适合的新闻节目进行再加工、再制作。加工制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为他人作嫁衣的过程,编辑所做的这一切,只有记者和通讯员知道,电视观众是不会了解的。以往的职称评定,…  相似文献   

3.
"为人作嫁"隐喻并逐步构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编辑价值取向:面向社会的服务意识,隐匿创造的智慧输出,贴心实意的情感忠诚,甘为人梯的职业取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计名利的无我奉献.而随着编辑环境急剧变化,编辑手段现代化挑战编辑主体的价值追求,出版发展产业化考量编辑主体的"为他"意识,载体形式多样化呼唤编辑主体新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为人作嫁     
为人作嫁段崇轩我做编辑不过十五年,在南华门东四条这个编辑、作家汇聚的古老胡同里,做过二十年、三十年编辑的老前辈多的是,我这点编龄实在微不足道。现在却莫名地觉得,这个职业我似乎已干了漫长的若干年,好像背负重荷,走在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旅途上,油然产生...  相似文献   

5.
1984年秋天,我大学毕业后留校,这时正值出版社筹建。由于这个契机,我来到了出版社,和出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岁月匆匆如流水,十度春秋转瞬即逝。我从一个天真的小姑娘,逐渐成熟起来,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默默地耕耘于翰墨之中。lO年来,共编辑图书80余种,内有9种获奖,多种图书称颂于世。由我担任责编的《民族学通论》、《中国民族法制讲话》、《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纲要》等获奖图书,以学术价值高、填补本学科空白,博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做编辑难,做一个民族出版工作者更难。我非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全体编辑人员来说,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所办期刊连续获得两项大奖,以高质量高水平荣获首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在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膺国家期刊奖提名奖。这是该学报继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之后又一次荣获的我国期刊界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7.
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年来在新闻战线上,有些同志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苛刻了。过去,有不愿意干校对的,不愿意搞资料的;现在,竟加上了不愿意当编辑,只愿意当记者。这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一条是认为编辑光给别人改稿、起题、编排,影响自己写作,出不来个人的成果;所以,愿当记者;到社会上去跑,自己写东西,写了东西是自己的,也容易积累素材,以后出个集子什么的也用得上。的确,从个人角度来说,编辑是为别人辛苦。“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每天过手几十篇稿子,绞尽脑汁修饰润色,见诸报端都是人家的作品。这块版面编得好了,人们称赞的话语往往是这篇稿写得好,那  相似文献   

8.
我做编辑是半道出家的。说半道出家,是与那些出版社一成立就做编辑的同志相比,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时间并不算短,至今已36年有余,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占3/4还多。我所乘的编辑之船,本来航行到了岸边,并刚刚起岸,可是,经不住老友的鼓动,又重新返航,再作水上行。这也算是我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吧!  相似文献   

9.
诗人流沙河在77期《随笔》发《尴尬二十四》一文,记写文革中啼笑皆非的往事,读来倍觉解颐。联想编辑行当,也常有尴尬事。仿其作以记为人作嫁中的尴尬若干。●每日读稿编稿看校样,白纸黑字日日扫描,天长日久眼部常处于疲劳状,有时一张校样审读两三遍,自以为万无一失,不料出版方半日,电话“责问”即到。诸如湖南成了“湘南”,“石化”成了“化石”,更有出手不凡某报的“土产出口”成了“土匪出口”。实在骇人听闻。●偶编文摘版,精心挑选,择一满意稿,配图插  相似文献   

10.
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年来在新闻战线上,有些同志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苛刻了。过去,有不愿意干校对的,不愿意搞资料的;现在,竟加上了不愿意当编辑,只愿意当记者。这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一条是认为编辑光给别人改稿、起题、编排,影响自己写作,出不来个人的成果;所以,愿当记者;到社会上去跑,自己写东西,写了东西是自己的,也容易积累素材,以后出个集子什么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人作嫁与装扮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编辑",人们自然就想起"为他人做嫁衣",编辑常为此慨叹和苦恼,别人也因此对编辑或歌颂或挪揄.  相似文献   

12.
我是出版战线上的一个新兵。每当我走进编辑室看到编辑桌子上盈尺的稿子,以及编辑同志认真的文字修改,仔细的勾划,工整的小楷誊抄……对编辑这一行就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时,只有这时,才更强烈地感到我们的出版编辑工作同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啊! 可是,我也常常听到一种议论,叫做编辑工作是给人家作“嫁衣裳”的。我想,如果是指编辑同志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长年累月奋发努力,埋头苦干,不为名,不为利的“无名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当学校党委决定调我筹备组建出版社工作时,某出版社一位曾担任我的一本书的责任编辑,对我丢掉自己的专业,而从事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工作感到有些惋惜。在他看来,我似乎已是一个学有所成,且在湖北电工学界小有名气的学者。当他同我谈到这个问题时,我抱之一笑,答曰:服从组织需要,听从组织安排吧! 十年过去了,十年的经历使我深深感到,在为党工作的最后十年,置身于出版行业,不仅是组织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业的特殊属性造就了一支为人作嫁的队伍。他们不能像记者那样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一展才华,风光无限。他们站在记者的背后,默默地耕耘,把各种新闻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及时、准确地奉献给受众。编辑,尤其是夜班编辑——这支“为人作嫁”的队伍已是新闻从业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激烈的传媒竞争,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军。特别是在最古老的传媒报纸行当中,随着新闻版面的增加,当日新闻报道量的加大,许多报纸的夜班编辑人数已占到“为人作嫁”者  相似文献   

15.
涂渝 《新闻记者》2006,(11):7-8
1981年10月,我参加新民晚报招聘考试后正式调入副刊部工作。复刊伊始,指定我负责群众来稿和“灯花”专栏,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 复刊之初.夜光杯的群众投稿每日高达200至300篇.8小时不停地“手不释卷”,地板上摞起厚厚的一大叠。但当时来稿质量不高,每日能选出的仅一两篇而已。后些年,媒体日多,群众来稿呈减少之势,至今百篇左右(现开电子信箱,各版面信箱中的来稿未计此数)。但今非昔比.如今因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来稿质量大增.每日里选出五六篇已是常事,所以已“不患寡”,而合格的稿件要排长队了。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把编辑工作喻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确有几分道理,不过,编辑的“选稿、改稿、编稿”与服装师的“选料、剪裁、缝纫”并不等同,布料不裁就无法缝制,而凡是选中的稿件,一部分已是“半成品”,只需小修小改,另一部分则是“合格品”,一字不易排版付印也未尝不可,因此,认为改动越大越显示编辑水平高的观点,未必经得起推敲。而既能符合编辑意图,又能保持稿件原貌,还能受到读者好评,使编辑、作者、读者三方满意的“为人  相似文献   

17.
为人作嫁的一生——怀念赵家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像往常一样,上午11点多钟到系里取信,不料却接到了赵家璧治丧委员会的讣告:赵老已于3月12日仙逝,3月21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我默然许久,才对我们系里的研究生说:赵家璧去世了。去年12月中旬到沪上拜访赵老时,赵老的神情、气色均不错,与我谈了近一个小时。要不是赵家保姆的干涉,赵老还要告诉我许多旧事。转眼间,竟接到了噩耗。  相似文献   

18.
编辑就是编辑,过去,编辑的辛勤劳作换取了为人“作嫁衣”的专业特征,有人以为这是对编辑工作的曲解,是对编辑的贬意之词.我以为,这是对编辑的美称.嫁衣使新娘更加漂亮、楚楚动人,但未必所有的裁缝都能做到选料精当,作工精细,样子美观、得体.而一个好编辑却能像娴熟的裁缝一样,使作者的文稿锦上添花,所编的出版物具有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同仁们将研究、总结编辑出版工作经验的一本论文集命名为《作嫁集》,朱家万先生著文题日《为人作嫁终不悔》。在我从事编辑工作的漫长岁月里,“为人作嫁”这个字眼不知听过多少遍!然而在不同场合,它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意,有社会人士对编辑工作的贬抑,有编辑本身的自怨自艾,但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对编辑工作者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的肯定和赞扬。武大出版社的同仁和朱家万先生写书著文当然是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出版工作38年了,这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个人的一生中则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常常听到一种议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无足轻重,无名无利,没有搞头。而我并不因此鄙薄自己。我倒认为,“为人作嫁”也是一种奉献,也要在风风雨雨中经受考验,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顺应历史的潮流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