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恕: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中期以前,品德心理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公正(justice)问题,品德发展的研究领域为科尔伯格的公正发展模式所主宰。不过,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当时也遭到了许多批评。一些研究者指出,他忽视了道德情感在道德推理中的作用,没有阐述清楚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关系,也没有把道德中的知情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上述批评,到了70年代中后期,科尔伯格的学生吉利根提出了道德发展中的关爱(care)伦理取向。吉利根认为,“公正”并不是人们唯一的道德取向,关爱也应是品德心理探讨的主题。几乎在吉利根研究的同时,也有学者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指出,完整的德性除了公正还必须包含仁慈(mercy)成分。公正所蕴含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平等和公道,而仁慈就其道德意义来说,其内在准则是挚爱。仁慈主要包  相似文献   

2.
道德判断就是一个人对公正问题的看法,它是人们思考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科学家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公正观念在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一种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这个领域最早的研究者皮亚杰指出,年幼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1)内在的公正——认为所有“不好的”行为都应惩罚,不是被人力惩罚,就是被自然力或者超自然力惩罚;(2)道德实在论——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去判断行为的好坏;(3)认为严厉的惩罚有效;以及(4)认为  相似文献   

3.
尽管就道德的境界或水平来说,公正远远低于仁慈,但是就道德的社会效用来说,公正远远重要于仁慈,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个体道德发展的生长点。然而,我们现行的学校道德教育尚未重视公正在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道德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在结构的科学性和功能的实效性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尽管就道德的境界或水平来说,公正远远低于仁慈,但是就道德的社会效用来说,公正远远重要于仁慈,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个体道德发展的生长点。然而,我们现行的学校道德教育尚未重视公正在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道德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在结构的科学性和功能的实效性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科尔伯格为首的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猛烈地抨击了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即道德灌输理论。一时间,“灌输”成了愚昧的独裁专制作风的代称。其实,人们这样对待传统德育理论是不公正的。赫尔巴特是传统德育理论的开山祖师,他的道德哲学,即他对道德的认识,决定了他所倡导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他的道德哲学是五种道德伦理观,他认为每个人都应有“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等五种永恒的美德,这是“巩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许多伦理学论著都还没有把公正作为道德的一个范畴。我们认为,公正不但客观存在,而且与义务、良心、荣誉、幸福等密切相关,在人们的道德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公正同样应当成为教师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认真加以研究。 公正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是法学概念,是政治学概念,又是伦理学概念。在法学中,公正与法律有关,法官的使命就是根据法律主持公正,不论是刑法还是民法的执行者,他们的职责都是为公正服务。在政治学中,公正是一个道德原则。现在几乎世界各国政府都要求它的公务人员公正无私,尽管  相似文献   

7.
法治主义的道德底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的治国方略的提出,不但是我国治国 方略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法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它促使我们再度关注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这一法学基本问题,并且重新审视实证主义的法的观念,我们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不仅仅是指道德和法律之间相辅相成,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更主要的 是指法治必须以道德为基础,没有道德基础的法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没有道德为基础,只能有“以法治国”,不可能有“依法治国”,法律主治只是一句空话,实证主义法学主张将法律与道德区分开来,这固然可以避免道德的绝对化,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主权者在立法上的专断,开放的法律应该既排斥一切道德专断,同时又以开放的道德作为基础,这是避免主权者的法律专制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道德和道德教育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关系中的存在,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群体之中,与他人、与集体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脱离群体的纯粹的个人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作为群体中的人必然要受到群体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内在规范的制约,这个“内在规范”便是我们所说的“道德”。道德并非外在强加于我们人类的,也并非是一部分人发明出来控制另一部分人的,而是源于我们人类本性的深刻需要,是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要。道德与人们追求自由的理想本不相违,它不仅仅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调节和确定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尽管人们对学生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状况有过多种研究,但是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学生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状况,一直存有争议,因为不同的研究角度会使研究结果具有极大的差异。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公正,另一为仁慈(具体又分为关爱和宽恕两个方面),且道德心理学研究始终围绕公正、关爱和宽恕三个主题而展开。在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众化时代,大众道德的到来赋予道德和道德教育以真实、尊重、公正的时代精神.然而,大众时代所带来的对道德教育的挑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为道德崇高的失落、道德责任的落寞、道德行动的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