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的功能之一。新闻传播机构不同于立法、司法或行政机构,它不能用法律、纪律或命令等强制手段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是,它又确实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甚至政府的重大决策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制约。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和影响主要是通过揭示事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会看到一些与法律相悖的现象,作者并不是有意与法律抵触,而是在报道中没有瞻前顾后,不经意的造成了对法律的误导。这种误导,作者和编者往往很难察觉,而在客观上却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削弱了新闻的宣传力量,背离了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市级电视台都开办有新闻联播节目,节目来源除了本台记者采写的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各县区电视台送稿,这些稿件大大丰富了市级电视台的新闻信息量,成为市电视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笔者发现,市级电视台在采用各县区电视台稿件时,由于种种原因,给一部分假新闻"登台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信息资源的日益开放和共享,以及媒体的不断增加和扩容,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有效地利用和挖掘有限的共享资源,将共享变为独享,成为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焦点。媒体为了播发独家新闻,更是绞尽脑汁。在这种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做好新闻策划作为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度依赖可视化传递信息的数据新闻,在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所产生的信息误导形成原因复杂,不能认为这种情况仅是故意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可视化案例的梳理发现,除故意误导外,可视化元素干扰、设计与常规阅读习惯不符、过度专业的可视化表达、视觉语境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读者解读图像文本,进而造成信息误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概念误导与解码误导的数据新闻可视化信息误导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7.
《新闻界》2021,(12):23-40
概念不仅使事物产生意义,也打开和创造感知空间,重构世界。谣言概念的滥用及其与传言、误导信息、虚假信息、假新闻等概念的混用,加剧了危机时期公共话语的混乱和撕裂。本文试图廓清不同文化语境中谣言等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文语境中的"谣言"概念具有独特的文化与政治背景,抵御了现代西方传播概念的影响,成为一个"反潮流"的概念。和全球普遍使用传言、误导信息、虚假信息等概念细分化对象不同,谣言概念的模糊性将许多网民日常行为道德化甚至入罪。谣言对制造者和传播者主观恶意的强调与社交媒体时代的误导信息概念有较大重叠,可保留其在特殊历史沉淀下的负面意涵;同时以中性的"传言"对应英文的"rumor",从而将公共话语中未经官方证实却不具恶意的部分纳入后者,重新建构言说对象。将中国的概念与全球相关概念连接,谨慎使用"谣言"概念并以去道德、去政治的"传言"代之,有利于公众正常表达的非罪化。  相似文献   

8.
清除虚假信息 净化信息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虚假信息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的问题,在分析虚假信息种类及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情报信息工作实际,提出了获取准确信息的在效方法,及其对净化信息市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从网上获取信息,已成了外派记者赴外地采访之前,查找新闻线索的主要手段。这固然能获得不少信息,但也可能遭遇信息失真,尤其是极富隐蔽性的新闻隐性失实。接收了隐性失实的信息,记者会带着一种主观想象来到采访地,一旦发现事实与信息不符,记者往往会大失所望、大  相似文献   

11.
毛良斌 《青年记者》2017,(31):61-63
问题的提出 当下社交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社交媒体空间也存在着大量的误导信息,误导信息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误导,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一些幼童家长因为接触关于疫苗接种副作用的信息而产生对疫苗接种的不信任态度,进而拒绝接种疫苗,没有在关键时期接种疫苗的幼童在未来的成长中将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信息误导也可能导致社会管理成本的增加,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后,我国民众中引发“抢盐”风波,政府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才避免了一场大规模危机事件的暴发,但在短期内社会公众仍然经历了巨大的心理恐慌.  相似文献   

12.
对虚假新闻信息扰乱舆论环境的现象,笔者关注已久。仅在本刊的"报人评报"专栏中,就先后发表了《新闻的迷乱与报道的失真》(2009年第7期)、《对舆论监督的监督》(2009年第12期)、《谁该为报道不实担责?》(2010年第8期)、《新闻摄影真假  相似文献   

13.
微博客是大众传播领域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其影响力已经在实际社会实践中日益彰显.与其他媒介不同的是,微博客为人提供了接触另类观点或非主流观点的渠道,击碎了显性既存的社会整体一致性,为思想的多样化营造了平台,缔造了新的社会关系.这种新力量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既可能传播美德,也可能成为邪恶的帮凶;既可能建设世界,也可能毁灭世界.微博客充斥着多元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些真实、有些虚假,在真假博弈中不断地促进或阻碍社会共识的形成,从而对权利的发源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置于社会科学语境下的微博客哈德罗·英尼斯指出媒介与社会是互动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的虚假信息及其产生的危害、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治理及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丁丽 《今传媒》2016,(8):46-47
微信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但也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本文从微信的传播特征谈起,归纳了微信中虚假信息的表现:即信息内容易存在失实性和虚假性;分析了微信虚假信息生成的原因,提出了针对虚假信息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刊第二期卷首发了一篇《广告有完没完》,是从广告播放的时间说的,本文说一说广告内容方面的问题。 不久前,国家工商局、广播影视总局、新闻出版署、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下发了两个《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传媒广告宣传、刊播处方药广告的管理。 当前,媒体刊播广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虚假广告。媒体上那种假冒企业、假冒产品甚至根本无此企业、无此产品的广告,时有所见。某个体户在几十家报刊上发布假广告,数千人上当。某家庭广告经营者,在报纸上做了凭空捏造的“科技致富信息”的广告,骗取汇款几十万元。鞋垫可以使人身材增高,化妆品可以使人“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7.
据广州市公安局通报,今年一月,一名男子陈某在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称有多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员因涉嫌盗窃被广州市民和保安员群殴;另外两人随后在网上跟进并转贴扩散这一虚假信息,制造影响。广州警方已将这三人拘留审查,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1月7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18.
微博语境下的虚假信息传播“围观”让网民有力量.这是2010年微博最“给力”的宣言.2010年,微博为公民的信息自由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成为普通人反抗“利益阶层”的武器,“宜黄自焚”、“局长香艳日记”、“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通过微博演变成一场场舆论风暴,利益集团被网民通过微博“围观”而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生态中Web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网络媒体混乱不堪的信息生态状况,互联网信息管理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网络组织密切注意,网络信息生态治理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着重对Web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目的是为网络生态治理策略的选择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误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县各族人民隆重集会, 沉痛悼念15621名死难者。这是一次非常意义的悼念活动,死难者的躯体已经冷却了30年,即他们死于1970年1月5日。30年前的那一个凌晨,7.7级大地震造成一个新中国成立至其时的地震死亡人数之最,经济损失按可比价格计算达27亿元。这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灾难史和地震史上都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事件,当时“仅由新华社对外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只字不提受灾,而且把震级压低了”,灾民收到的“救灾物质和款项则少得可怜”,主要是“救灾精神”:“数十万册《毛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