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人认为,地市报记者写内参没用;也有的地市报记者认为,写内参是大报记者的事。我的观点是:大报和小报记者的职责和使命感是一致的。如果能在抓好报纸的同时,也抓好内参报道,那么,党报联系群众,发挥喉舌和耳目的作用会更有效,有些不宜公开报道但又是非解决不可的事,也必然会引起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得以解决。我们石河子垦区有个紫泥泉种羊场,是国内四大种羊场之一。从50年代开始,这里涌现过一批绵羊研究专家和优秀牧工,他们繁育出的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闻名遐迩。但是,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科研人员严重流失,1984年以来已有14名科研骨干调离了种羊场。今年夏天,我到种羊场采访,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回来后,我写了一篇内参《紫泥泉绵羊研究所前景不容乐观》。这篇内参报道引起了  相似文献   

2.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3.
从客观上说,地市级报纸与中央、省级报纸确实有着某些方面的不同;地市报记者也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如何克服,大有文章可做。克服地市报记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他抢,我也抢;他抢他的,我抢我的。由于所发新闻的价值及报纸的级别、辐射面、版式规格等方面的不同,报纸的影响各不相同。这就可能带来地市报记者和大报记者在心理上的差异,特别是地市报记者和大报记者同时采访时,有的大报记者表现得潇洒自如,游刃有余,而有的地市报记者言行拘谨,思路受阻。遇到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前,地市党报记者队伍中对党的喉舌作用认识比较深刻,作用发挥也比较好。而对内参的写作却了解得不深不透,也不是那么重视,有的甚至不屑一顾,认为是份外事。因此,出现有些记者连续数年不写一篇内参稿件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记者除采写公开报道外,还要采写不便公开报道的重要情况供领导参考。许多责任心强的记者都很重视写“内部参考”。有些“内参”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好作用;各级领导也很重视新闻单位的“内参”。但是,有些记者对写“内参”的认识尚待端正。如有的同志认为,“内参”  相似文献   

6.
党报的内参报道是专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不宜公开见报的内部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党报记者不仅要重视内参报道,还应把写好内参报道作为自己的一项看家本领。2002年以来,我在《辽报内参》上先后刊发50余篇文章,其中有10余篇被人民日报《情况汇编》、新华社《内部参考》转发,有8篇被中央、省主要领导批示。在此,我谈谈自己写内参报道的体会,与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与各种社会报纸不同的是,既不能大量采用新华社通稿,又没有庞大的记者队伍,稿件的主要来源是靠通讯员提供。这虽然给报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它也为企业报迅速反映基层的信息和群众的呼声,提供了有利条件。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身边人写身边人,身边人颂身边事”的优势,可使企业报办得更亲切。  相似文献   

8.
记者除采写公开报道外,还要采写不便公开报道的重要情况供领导参考。许多责任心强的记者都很重视写“内部参考”。有些“内参”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好作用;各级领导也很重视新闻单位的“内参”。但是,有些记者对写“内参”的认识尚待端正。如有的同志认为,“内参”只是供少数领导人参考的,发的范围小,事实未经核实也无大碍。因此有些“内参”反映的情况不真实、不准确。久而久之,使一些人对新闻单位的“内参”  相似文献   

9.
许多地市报的记者会有与我同样的体会:采写正面报道,被采访单位爱理不理,记者费力不讨好,多写不如少写;搞新闻舆论监督,易惹人兴师问罪,何况写出来的稿件也难以见报,不如不写。  相似文献   

10.
我和地市报的不少同志是老朋友了。1987年秋天,在全国地市报首届业务研讨会上,我惊奇地发现,湖北孝感报的副总编辑王茂亮才27岁,江西宜春报的副总编姜东南也是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人,言谈话语中显露出他们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特点。会后,我曾想写篇王茂亮的专访,后来在《新闻战线》上看到了孝感报总编辑张仲彩写的《莫道少年狂——说说我的副手王茂亮》。看得出,这位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对王茂亮是极为赞赏的。我于是想到了新闻界对宣传自身的呼声和实际上的差距,也就不能不为王茂亮这样的人才成长的环境叫好。由此,我深感探讨一下地市报纸培养人才的优势,无论是对地市报纸的实际工作,还是对新闻学的研究,都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地市报纸培养人才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地市报纸作为新闻媒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具有离实际生活更切近、更敏感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地市报纸的编辑、记者对中国全面改革中的“热点”、“难点”、“敏感点”的深切体验与具体把握。。不  相似文献   

11.
魏明革 《新闻界》2006,(5):130-130
体育报道在一张报纸和读者的心目中,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报纸的体育版也成为争夺发行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搞好体育赛事报道,报纸体育记者应抓好三个环节:复活赛事、解释赛事、预测赛事。一、体育赛事报道要复活赛事。作为报纸体育记者,如果不考虑电子媒介的竞争就绝不能做好体  相似文献   

12.
地市报读者对时事报道的阅读需要在日渐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大多数地市报的时事版面存在容量有限的问题,有的甚至仅只能填补广告版的空白。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什么?提高时事报道的地位是最根本的。同时,丰富时事报道的信息量、扩大时事报道的能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既是对报纸自身的规律性的遵从,也是对受众阅读需要的尊重。其中,抓好时事热点报道是一个重点。 要把时事热点报道抓好,关键是在报道形式上形成声势。既要形成声势,又不必占用过多的版面,在这两难之间,“组合”好时事热点新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本文就此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与大报相比,地市报有其独特的个性,要提高地市报的可读性,我们就得找出地市报的特有个性,按其规律办报。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立足本地,办出特色。地市报新闻来源于本地,反映本地市各行各业的变化,读者也是本地人。对读者来说,地市报纸比省、中央报纸更接近他们,更容易吸引他们,这是地市报优越于大报的地方。鉴于此,地市报应多登些群众和通讯员写的东西,由他们写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甘苦、问题,会更逼真、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国的记者队伍中,地方记者的比重相当大,不仅包括国家通讯社地方分社、国家和省级报纸驻各地记者站的记者,而且包括省、地、县、行业报纸的记者。在这些地方记者当中,我们地市报的记者所占的比例更为突出,因为我们生活工作在基层,供职的报纸也是基层报,所写的稿件更是身边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以相对其他记者来说,我们地市报记者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地方性。  相似文献   

15.
邹跃华 《新闻记者》2001,(10):55-55
地市报因所处地位不同 ,不可能在重大科技新闻报道中与中央、省级报纸比肩 ,而且由于读者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 ,对纯科技报道可能不太容易接受。那么地市报记者在科技报道上是否就难有作为了呢?从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看 ,地市报记者的科技报道天地广阔 ,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也就是说 ,地市报记者科技报道的重点应放在普及的层次上 ,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日常报道之中 ,在富有地方特色的新闻报道中加以体现 ,这样会在读者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推进政府的科学决策。前几年 ,笔者的两件新闻作品《农民孙世根建…  相似文献   

16.
和传统意义上党报驻地记者的三大功能(写报道、发内参、通联)相比,如今的驻地记者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要求,主功能除了传统的三方面以外,还扩展到参与报纸发行、协助组织广告等新领域。但我感到。无论情况如何变化,作为省级党报驻地记者,其首要功能还是采写报道。  相似文献   

17.
我赞同这样的论点,当一名地市报记者,如果仅仅完成本报规定的见报篇数或分数,未能把当地的重要新闻打出去,不能算很好地完成任务,算不上一名出色的记者。我主张地市报记者,在完成本报采写任务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搞好对外报道。地市报是地市党委的机关报,也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就应该立足本地区,胸怀全局,对全局有影响的新闻,地市报记者有责任把它打出去。因为地州领导也一定会支持记者这样做的。在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我是一名50年代后期调到哈密报社从事编采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记得在60年代初期,我除完成本身采编业务外,还积  相似文献   

18.
张玮 《新闻前哨》2008,(11):59-61
典型报道是行业报在行业内特有的优势和强项。精心抓好典型报道,对于从总体上提高行业报的宣传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典型报道是行业报弘扬行业主旋律中的主乐章。如果把这个“主乐章”演奏得威武雄壮、有声有色,就可以有力地引导行业舆论,极大地增强报纸的权威性和吸引力。明显地提高报纸的整体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记者的素质和新闻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时事报道是地市党委机关报在新闻宣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没有时事新闻或很少刊发时事新闻的报纸,是一张下完整的报纸.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闻改革的深化,地市报都较重视时事新闻宣传,既强化了报纸的信息功能,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又满足了多层次读者的需求.这是报纸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一大举措,也是新闻改革的成果之一.但是,也有的同志认为,地市报刊不刊发时事新闻无关紧要.其理由一是地市报版面小(少),主要立足本地新闻、时事新闻大报上都有,地市报没有刊发的必要;二是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比报纸快,报纸的时事新闻竞争不过电视,所以地市报也可以不刊发时事新闻.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诚然,地市报虽然在过去由于受到刊期(多为周三、周四刊)长、版面小(四开四版)的制约,主要立足刊发本地新闻,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地市报的重要职能之一.而且在地方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报道层面浅、内容结构单一、有效信息含量少的问题,没有摆脱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报道模式.比如说,报道农业、多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四季歌”;报道工业,少不了年初“开门红”,夏季“战高温夺高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等等.而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改革和经济活动的新动向、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写稿的范围比较广.既给国家的大报写,外地的报纸写,更多地是给西安、陕西的报纸写.也给一些企业的报纸写.如西安的民生报、海星报、唐城商报、外地的娃哈哈报等。 有人曾问我,老宿,你写稿算是多少有点名气的人,给那些小报写稿有什么意思?其实对于这些“企业报”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给他们投稿也有多种原因。 过去我以为一些企业报从头到尾都是谈企业的事。写与本企业有关的文章。在我集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企业报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的三版、四版办得很活、很好.我也发现一些企业报的四版即文艺副刊版常有一些名人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