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育人探究,有利于优化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共生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服务“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提高人才素质、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探索非思政课程育人的实践路径,与思政课程"手拉手",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小学校立足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沃土,紧紧抓住特色发展的核心——课程,坚持融合与创新:小学校办大教育,构建整体推进框架;突出课程内涵,搭建三大校本课程群;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育人。学校基于特色课程育人体系建设,持续探索、总结、优化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培养具有大庆品格的新时代好少年。  相似文献   

4.
“课程育人”是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科课程标准中最为鲜明、最为重要的理念。育人是课程的本体价值,也是新时代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代课程育人的目标是培养“三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面”(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新课标强调变革育人方式,推进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技术育人。  相似文献   

5.
黄伟 《江苏教育》2023,(45):21-23
课程育人是当代学校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核心价值追求。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时,要用好课程资源以激活育人价值,优化课程结构以增强育人功能,丰富课程实践以凸显育人成效,创新课程评价以推进育人深化。  相似文献   

6.
推进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了新时代构建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推进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策略,以提高高校课堂的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担当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者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存在着协同育人重视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能力不够、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困境。高校党委要加强领导,提高协同育人认识;学校各部门要协调联动,提高协同育人效率;教师团队要合力共进,提高协同育人能力;课堂教学要互联互通,提高协同育人效果;评价激励机制要系统完善,提高协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课程育人是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最鲜明、最核心的方向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课程育人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重点突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以及智慧育人。当前,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资源挤占、认知混乱、风险规避阻碍微观主体发展;二是松散的结构形式与僵硬的结构规则导致中观结构失效;三是动力机制尚不完善与开放融合尚不充分造成宏观环境困境。由此,通过赋权增能,组建研修共同体,厚植学校课程育人文化,增加微观主体和中观层次的互动,以及建立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和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增加微观主体和宏观环境的互动,可以实现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根本的战略措举,是实践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以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思政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与其授课对象的学情,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意义,并从任课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了课程思政的路径,实现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并为其他各课程达成与思政课程统一战线、齐头并进、紧密结合、共同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目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内部对育人观念、育人方法、育人手段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所有这些都要求学校管理模式要适时进行新的调整,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也必须随之进行丰富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课程美育聚焦课程中的审美元素,加强课堂、学科及家校间的美育联系并使其有机融合,使美育成为课程育人的内在支撑力量。围绕“课程融美、美课育人”的教育追求,课程美育重点思考如何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包括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美育协同实施。课程美育是新时代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使审美成为学校育人的有效生长点,以此推进综合育人方式的协调发展、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2.
黄国芳  刘喜苹 《教师》2022,(27):18-20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行业所需的技术人才。虽然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课程育人的推进,但是课程育人的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作者重点分析了目前湖南高职院校在课程育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多角度提出完善课程育人保障机制、强化落实管理与协调工作、多方面提升教师能力等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湖南省高职院校有效地实施新时代课程育人,以培养符合各行业需要、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更加需要在思政课上提高认知、开阔视野、优化思维。站在新时代的高点,高中思政课要坚持“新时代、大课程的观念”。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是育人过程的关键性环节,但是当前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新时代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的实践方略,以期提高高中思政课育人的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课程规划是体现学校科学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个案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应从目标理念创新着手,建立课程规划进而指导育人环境建设,提出了基于课程规划的育人环境建设应包含课程改革、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丁雯 《辽宁教育》2021,(4):31-34
教育要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养料"。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在确定了"融教育"办学特色之后,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变革和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遵循"让孩子们经历100个世界"的课程理念,构建"融+"课程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思路,用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成 《宁夏教育》2023,(Z1):15-17
高考综合改革为新时代宁夏普通高中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是落实高考综合改革的关键。文章依据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规律,提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高考方案,把握政策变化;研究课程方案,合理设置课程;研究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育人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的实施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通过剖析"三全育人"的时代内涵,分析目前"三全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从顶层设计、课程改革、主体队伍建设、学生自我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等方面探索,尝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石和保障,能够有效促进协同育人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基于思政育人内涵的理解和统计学课程性质以及内容的把握,凝练统计学课程总体思政育人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第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第二,针对具体思政育人目标,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第三,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拓展课程思政时空维度;第四,灵活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完善思政育人效果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将育人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思政育人理念.在高中基础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实现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所需人才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针对物理课程思政认知、需求、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调查,探究高中师生对于物理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与情感态度,为加强在物理课程中渗透“立德树人”,发展物理课程的思政功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子翔 《中小学校长》2022,(3):57-60+63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的“四会”德育,致力于培育新时代公民素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管理育人方面,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将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将学校育人目标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