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推进乡村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学校治理在技术、制度、组织、决策上面临新的机遇,具体表现为从“技术治理”到“治理技术”、从权威式管理转向公正性治理、从科层制结构转向扁平化网络结构、从经验式决策转向证据驱动式决策。然而,乡村学校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如数据导向下乡村教育的育人价值迷失、乡村学校治理的“数字秩序”亟待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组织保障缺位、智能化决策责任与问责主体难以判定等。因此,应通过增强数字化决策过程透明度,厘清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与行动框架;以育人价值引领技术整合,保障技术赋能学校治理的方向与流程;聚焦数字化转型愿景规划与调整,助推乡村学校精准自治与特色发展;破除数字化认知障碍与数据壁垒,提升学校组织数字化治理能力等策略提升乡村学校治理。  相似文献   

2.
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要准确理解学校现代化的涵义,认识“治理”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尤为必要。与其他领域的治理相比,学校治理现代化有着综合性系统性强、公平公正要求高、治理成效显现慢、治理环节转化多等特点。学校治理现代化从不同角度分类,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形态。新时代之所以大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实现立德树人办学目标的需要,是探索形成学校治理“中国经验”的需要。要把学校治理现代化落到实处,需要把握治理领导权、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推动了学校课程的系统变革,并指明了学校课程治理的现代化方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治理面临公共权力的重配、公共空间的定位,以及公共文化精神的彰显等境况,凸显了学校课程治理作为公共事项的实质。基于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公共内涵,围绕主体和主体关系形成了三维发展的公共逻辑向度,其中价值向度以治理目标为中心,从课程本体转向学生主体;秩序向度以治理主体间关系为着眼点,从“多中心”转向“网络化”的课程治理格局;工具向度则以治理方式为核心,从经验研判转向证据支持的循证治理。为促进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有必要重申学校课程治理理念,以共同利益促成权责统一;重塑学校课程治理思维,实现技术理性观照下的价值统整;重构学校课程治理空间,指向边界消融的主体协同治理,最终实现学校课程治理体系的良序运转。  相似文献   

4.
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既要从顶层上整体设计与构建,也要在管理链的纵向上横向上做到突破与创新。从不同维度探讨学校治理效能提升,有利于基础较好的学校大范围改革实践,也能为基础薄弱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可资参考、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高要求,这意味着城市管理专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城市治理理念为根本依循,通过专业课程建设,在思维上实现以借鉴西方经验为主转向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在价值观上从关注物的环境转向以人民为中心,在认识论上从简化割裂的现代工程思维转向整体性综合性的系统观念,在工具观上从单一的手段创新转向手段、模式、理念的全方位创新,推动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制度渊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通过外部制度的建设和内部权力体系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建构也同样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在外部制度方面,核心是实现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独立,这是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基础。在内部权力配置方面,要建立二元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决策与管理的完全分离;要完善学校决策机构,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监督机制,增进监督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李强 《四川教育》2020,(13):23-2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从宏观层面看,治理体系的结构是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从微观层面看,治理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成都市茶店子小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治理工作和治理体系建构,近年来,学校积极思考和探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重构学校教育生态,实现学校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把学校治理转变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推力。学校推行教育综合治理理念下的“学校治理”,坚持守正创新,从“管理”走向“治理”、从“制度”走向“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治理主体走向多元化并有明确制度安排的背景下,以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分法为对象的、从治理主体出发来理论预设与推理演绎治理成效的应然研究意义不大。解析大学治理的路径应从治理主体的辨析转向支配治理实践的规则,从实然的角度探讨治理实践的具体实现形式与治理效果,由探讨"谁在治理"转向研究"如何治理"、"怎样治理",由探讨从主体为中心的"表层结构"转向实践为中心的"深层结构",揭示大学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多维性。  相似文献   

10.
质量治理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的研究生教育需求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活动.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应实现治理理念从质量管理转向质量治理,治理目标从政府构建转向共建共享,治理主体从一元自治转向多元共治,治理范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治理文化从制度约束转向文化自觉.新时代,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探索以"质量为本"为理念,以共建共享为目标,以多元主体协调参与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文化自觉为重点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时代要求,也是顺应多元主体诉求、保持学校发展活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现实需要。从"主持式管理"到"支持式治理",需要架构治理新模型,制定责权清单,实施级部新治理,建立交互新平台,编制生活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教育贫困治理是我国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历史,民族地区教育贫困治理目标实现了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全面脱贫,治理理念实现了从区域公平向群体公平的回归,治理方法凸显了智力层面与能力层面的共同帮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教育贫困治理目标需从全面补齐短板转为教育优质发展,治理理念需从群体公平转向个体权利公平,治理方法需从外部被动给予转向内部需求关照。面向未来,民族教育不仅需要着眼教师培养,积极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发展,而且需要关照教育过程公平,重视“小微学校”建设,促进学校育人功能发挥,更需要关照民族学子的需求,开展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议题,这就需要学校重新审视自我,从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出发,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不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数据治理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范式的提出,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从宏观建构转向微观规范的政策诉求。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遵循从碎片转向全局的价值逻辑、从孤岛转向共生的过程逻辑、由浅表转向深度的技术逻辑及从适应转向预测的功能逻辑等四重转型逻辑。在实践场域,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存在数据生态失衡与数据架构断点、数据规格泛化与信息离散、数据治理政策缺位与流程迟滞、数据治理偏利取向与效用失准等现实问题。推动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实践范式建构,可从基于国家“智慧大脑”架构的共生共治价值体系建构、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全链条管理过程机制建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治理技术载体建制、基于师生同频成长支持体系动力设计的功能系统调试四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内部治理受多元因素的影响,构建"行政权主导下的共同治理"是现实的需要,旨在运用有力的行政管理,保障学校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治理,有效协调学术权和行政权,为学校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此,要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建立基层学术组织和校务委员会等,保障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要建设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实行"校-院"分权分层治理,保障决策效率和决策执行力;要建立内外部激励监督机制,建立监事会,健全教代会、学代会,实现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6.
校园欺凌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已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一大困惑,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传统单一治理模式的反思。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单一模式难以奏效,要想有效根治校园欺凌,必须实现治理模式转变,即由单一治理模式转向复合治理模式,建构一套德法结合、多元主体参与、多措并举的复合治理模式,实现惩戒矫正与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校园欺凌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基础教育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着力点。要提升中小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尊重教育规律、丰富教育民主、建构现代学校制度、坚持依法治教。本文仅从学校的微观层面,就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角度,对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贡和法 《江苏教育》2014,(11):20-23
中小学基础教育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着力点。要提升中小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尊重教育规律、丰富教育民主、建构现代学校制度、坚持依法治教。本文仅从学校的微观层面,就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角度,对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校内部治理作为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立足新时代,学校内部治理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教育治理释放的办学活力,通过学校运行机制、教师发展模式、课程资源配置模式等创新,高质量达成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要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文化传统,又要指向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需要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凝练实践路径的治理价值、建立规范的学校运行制度、建立高效的教师发展机制和丰富的课程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0.
焦剑  叶启兵 《四川教育》2020,(13):21-22
2013年,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开始了“以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为核心,助推学校纵深发展”的探索。在前一阶段探索的基础上,学校于2016年将视线从外部治理转向内部治理,从顶层治理走向基层学段部治理。在梳理发展优势和各种资源后,学校明确以“学校法人治理的价值内化迁移”作为推动学校近三年管理体制机制变革的抓手,从顶层设计出发,提出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赋权与赋能:学段部治理促学校法人治理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