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我三年前,第一次看到《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个题目时,原以为作家毕淑敏写的是一个对主人公有正面影响的“重要他人”。可当我仔细看完文章后,却有种深深的遗憾。毕淑敏小时候遇见的那位“很年轻、笑起来十分清丽”的“长辫子音乐老师”后来却让成年毕淑敏想来就“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2.
德育典范     
赵志毅 《江苏教育》2023,(34):80-82
<正>大师,指造诣精深、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和大德高僧,是能够为人师表,能做天地人的老师的人。一个没有独立人格,没有精神追求,没有利他、利人、利天下情怀的人,哪怕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是断然成不了大师的。大师者,大是也,人类之精英,天地之灵魂也。在中国德育界,南京师范大学的鲁洁教授和班华教授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师”。对我个人而言,班华老师应我的导师鲁洁老师之邀,专门给我和李宁玉师姐开设《教育统计学》课程,我在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层面直接受教于班华老师。这让我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正>班华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学者,他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中国心育论的开创者、班主任理论研究的开拓者、改革开放后中国德育学科重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我和班华先生神交很久,先后读过他的许多德育论著,受益良多,一直视他为自己的老师。班华先生长我23岁,我们的交往有近40年。当年,我们分别在江苏两所最强的地方高校工作,学校是竞争的“对手”,我们却是很好的朋友,经常在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会议上相遇。1987年,  相似文献   

4.
章珏 《江苏教育》2023,(34):93-94+96
<正>2022年11月,想起已有时日未见到班老师,应该拜访一下,可没过几天就惊闻班老师离开的消息,一时竟有些恍惚。我就职于南京市龙江小学——一所被班华老师反复提及的学校,一所在班老师的指导下以“乐活”理念实践教育的学校,一所被班老师称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学校。记忆的风车倒转回2009年,第一次听到“乐活教育”,对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既崇拜又好奇,于是知道了班老师的名字。校长告诉我,班老师住在我们学校隔壁,他是教育界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学校老师们经常会登门拜访学习。没多久,我就得到了第一次向班老师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张克裘 《江苏教育》2023,(34):91-92
<正>我和班华老师初次相识在1991年6月3日,当时我在苏州市吴江庙港中心小学工作。那天,班华老师在吴江政协、教育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调研农村学校和社区的德育工作。他在了解了中心校情况后,还冒着炎热去开弦弓村(即费孝通先生作社会调查的“江村”)了解村小和农村基层的教育情况。他与老师、学生、村民亲切交谈,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态度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后,我被调至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吴江实小),在这里我又与班老师相逢了。在他和其他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吴江实小走上了科研兴校的道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6.
真诚的守候     
星期五下午,送走了我那四十个学生之后,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满怀期望地翻开学生的成长记录簿。这是我与学生一周一次的心灵间的对话时间。“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明白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因为有那么多关爱我的人——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同时是您让我懂得: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是十分尊重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7.
王嫩红 《小学生》2011,(2):14-15
“老师,我认为书上错了。”“老师,您讲的不完整。”“老师,我有更简单的方法。”“老师,他打我!”“老师,睡着了……”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堂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就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实践告诉我,这时要灵活应变、尊重学生,课堂将会因“突发事件”而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8.
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耳听几个学生在前面议论着什么,循声跟上,正听他们说:“子迎是老师的亲戚,老师才特别喜欢他。”“要是老师与我是好朋友,那该多好啊,我什么都不怕,犯了错老师也不会批评,课上老师一定多叫我回答几次问题,多表扬我几句。”“要是老师与我家是亲戚多好,我一定请他为我多讲几个我爱听的故事,为我多画几幅我喜欢的画。”“要是老师是我的亲戚,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每天什么都得‘优’,让老爸老妈高兴,让爷爷、奶奶更开心。”……第二天到校,我便急忙找来学生登记表,详细地查找并记下了那几个学生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李青 《湖北教育》2004,(1):53-53
“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7毫米”“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8毫米”“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8毫米多一些。”这是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时出现的场面。  相似文献   

10.
冯琨 《江苏教育》2023,(34):95-96
<正>春天的花开了,班老师我想您了!我想您的时候会微笑,就像初见您时,羞涩又聒噪。不知道,您是不是记得这一抹人群中的笑,不知道,您是不是还在人群中,抱臂远眺。2022年11月27日,“随园夜话”沙龙群里传出噩耗,班华老师归真了。我一遍遍地确认,真的不敢相信。特别不敬地说,每次参加“随园夜话”,看到班老师蹒跚出席,我总是担心他的健康。可近十年来,每次聆听班老师在沙龙现场的讲话,却又感觉这是个充满人生能量的老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二三,茄子!”伴随着咔嚓一声,五年的小学生涯转瞬化作了一张照片。这一刻我想起电影《老师好》里面的台词:“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作为教育人,我向往教育路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而现实却时不时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奈;我期待我的学生们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可每个班总有几个小调皮“黑发不知勤学早”。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班华教授把这种作用概括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所以,搞好班主任工作管理就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平日里我们班的学生遇见我,总是恭恭敬敬地行礼,彬彬有礼地喊:“老师好!”每当此时,我的心里总有几分淡淡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上有一个“采访他人”的口语交际活动。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大胆去采访老师和同学。我这位年轻的副校长、他们的数学老师便成了“众矢之的”。中午休息时,十多名学生一起涌进校长室,“老师,我们来采访您好吗?”虽然语文老师事先露了口风使我有了思想准备,但没想到。“呼啦”一下子进来了这么多人。学生主动找上门来,何不借此良机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于是,我带着他们回到了教室。  相似文献   

15.
认识班华教授已经很多年了,但见面深谈的机会并不多。南京去过多次,每次都来去匆匆,没有时间去看望班老师。夸张点说,班老师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尊神,令我敬仰。这次在南京刚好有半天空档,我决定去看望班华老师。  相似文献   

16.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老师。他从不斥责学生,  相似文献   

17.
那天在办公室与几个同事“侃大山”,说到了《河南教育》“ 100个怎么办”中所提的学生集体染头发、染刘海怎么办的问题,同事们多是从如何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如何面对学生的恶作剧这样的角度,去认识学生染头发、染刘海这类现象的。在这一前提下,他们强调老师应当冷静、泰然、从容,应当策略地保持自己的权威,应当因势利导,对同学们进行审美教育等,这些意见和想法我都同意。但是,在我看来,集体染头发、染刘海这些现象的出现,首先不是“恶作剧”和“突发事件”的问题,而是老师如何面对学生“成长的需求”这样的问题。   初二…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开始,学校安排我任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是个全校出了名的乱班,学生中玩游戏机、打架骂人者甚多,尤其是搞恶作剧很普遍,秩序无法维持,让老师十分头疼。这个班几乎每个学期都要更换班主任,而学生在老师一次次严肃的“批评”中已经疲塌了。这对我是一个严峻考验。我想起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话:“一句好的赞语,能使他人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此话虽夸张,但也不无道理。我在冥思苦想之后,决定一试。我在进班上课之前,进行了一番了解,没想到爱搞恶作剧的违纪学生竟然多是女生。我第一次上课,一走进教室便宣布:“今天这…  相似文献   

19.
认识班华教授已经很多年了,但见面深谈的机会并不多。南京去过多次,每次都来去匆匆,没有时间去看望班老师。夸张点说,班老师在勘心中一直是—尊神,令我敬仰。这次在南京刚好有半天空档,我决定去看望班华老师。  相似文献   

20.
李青 《现代教学》2006,(12):18-19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可以说几乎每一个教师在执教生涯中都曾遭遇过。处理“突发事件”是教师教学机智的集中表现。本节课出现的“突发事件”,白伟雄老师的做法值得肯定。他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什”,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