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象性思维是一种通过对主客体之间做出严格区分、将思维者和思维对象一分为二,也就是将被思考者完全对象化、概念化来进行逻辑分析和理性认知的一种思维方法。近代以来,人类的思维方法朝着对象性思维的方向片面地发展了。这一方面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繁荣,另一方面,由于对象性思维把一切事物甚至人自身都当作对象来把握和占有,所以最终形成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性丧失的境况,这不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扭曲,也违逆了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现当代哲学的众多流派中,我们似乎总能谛听到一个共同的主旋律,那就是:消解对象性思维,使哲学真正服从于自己的天命。而要消解对象性思维,人类就必须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所写的那样:“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以艺术性的思维方式来维护人类生存的根基,以美的创造来丰富我们的世界,以礼赞讴歌的态度使大地和生命得到不断的繁荣。而这一观点与唐诗的文化精神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3.
陶潜闲情文化的实质是“诗意的栖居”,可以从他生活的诗意化和诗意的生活化两个角度来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以培养餐饮、旅游、休闲运动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烹饪类公办高等学校,是中国最有特色和最具行业影响力的餐旅类高职高专院校。  相似文献   

5.
这首诗歌是以一种思考的姿态开始它的历程的。“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有“诗人”这样的“行业”,就好像在“黄昏,,里挂起“一盏灯”。黄昏,预示着光明的终结,黑夜的到来。“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是一个百兽归穴,倦鸟归林的时节,对于守望家园的人来说,忙完了一天的劳作,他们将享受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对于浪迹天涯的人来说,却意味着他们无可避免要面临一种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当夜色四合的时候,自己是否具备穿越黑暗的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美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审美思想,传承了中国古代生态美学智慧。习近平生态美学包含生命本源呈现的自然生态美、人的生态本性彰显的人性本真美、诗意栖居的生态生存美、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生态理想美等基本内涵。习近平生态美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全新视角,思想政治教育用美的情感激励人、陶冶人、净化人,使大学生在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境界中彰显生态本性、关爱生命、成为诗意栖居新人。  相似文献   

7.
增强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作为推动电视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的电视节目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即,在创新的原则上要牢固树立"价值自觉",全面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舆论导向;在创新的内容上要充分发挥"人文自觉",努力彰显电视节目的人文内涵;在创新的形态上要科学践行"权益自觉",倾力保障和满足受众多层次的文化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诗意精神是一种对接宇宙的包容精神、自强不息的超越精神、"民与物胞"的和合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诗意精神,需要传统诗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引导,公平教育作基础,全纳世界的意识作支撑以及诗意言说方式为手段.  相似文献   

9.
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全球化是以某种价值为指向的社会历史过程。应对全球化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包括 :识别当今权力话语中文化“同质化”“一体化”的价值实质 ;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主意识 ;提高对个体具广泛影响的消费主义文化之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界关于空间和地方的思考众多,而在空间想象研究中融入生态关怀和生态意识,是生态批评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尤其是地理批评的鲜明标志。本文从“宜居性”理论对空间研究与生态思考的结合入手,过渡到生态批评界对“栖居”和“生态栖居”概念及其文学表征的思考。流动不居的“生态栖居”方式结合一种女性化的“生态主体性”观,超越了海德格尔式“诗意栖居”的传统之思,足以标志着生态批评相关思考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1.
"学院精神"和核心价值的凝炼是一种大学文化自觉。"学院精神"和核心价值的认同是一种大学文化自觉。"学院精神"的弘扬和核心价值作用的强化也是一种大学文化自觉。学院文化建设要注重"学院精神"的弘扬和核心价值作用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作为全国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建设"全国领军、世界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为目标,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人才工作作为"头号工程",下大力气推行人才新政,以人才优先战略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和区域学校布局调整,和许多学校的变迁一样,启秀中学也是多校合并而成。异质文化的沟通交融,促进了学校的基因优化,今日启秀,早已是享誉四方的南通名校,内为学生、家长所心仪,求学者一年更比一年多,外为同道、社会所倾慕,寻访考察者纷至沓来。这里有教育大家、名师团队,有精致校  相似文献   

14.
范晓红 《江苏教育》2022,(86):15-19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应该主动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主要路径有:遵循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明确价值导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价值落点,引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完成价值观的内化;言传身教,作为学科代言人和社会代言人为学生做出审美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科教学价值引领需要“四有”好老师。  相似文献   

15.
考究文化和课程的诸多概念,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是课程文化的两个根本特质。与主题文化和主体文化等学校文化实践的杂多类型相比,课程文化对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的回应更迫切,也更为直接。学校可以藉由课程文化解决学校文化创新过程中遭逢的孤立化、离心化和碎片化倾向,继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学校经验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古代山水诗在现代语境里遭遇到了生存困境,亟须转型,同时,在激活古代山水诗的各种路径中,生态美学与之具有合作的基础。文章认为,尽管现代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山水诗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利用现代语境的新特点,也有利于研究古代山水诗。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山水诗的生态美学之思:一是诗意栖居的渴求,二是传播方式的改变,三是教育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需要开辟和践行文化范式。文化是教育的根基,人是文化的人,教育和教育研究应该高扬人、人文和文化的主旋律。教育研究的文化范式的应用需要文化自觉;需要辨证融通。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应当具有历史使命感,为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努力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
当代审美文化由于其关注现实的价值立场,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同,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诗意化的生存。但是,由于现代性自身的悖论,在美学转型的历史合理性背后却掩盖着深刻的危机,因此,审美文化存在着种种误区,必须高扬新理性精神才能走出审美文化的误区,才能使人们真正的“诗意的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第四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提出了一个全新观点,即校长的文化自觉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条件,并在本刊2009年4B发表了署名文章《校长的文化自觉与教育创新》。近一阶段以来,不少校长都在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思考文化自觉和教育创新这个问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几位校长来谈谈他们对文化自觉的理解和他们自己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教育的母体,是教育发展的先声.教育是文化作用的结果,是文化的构成要素.教育是以对文化的思考、积淀、传承和创造作为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