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佳楣 《江苏教育》2023,(46):79-81
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在“美的教育——为了每个生命的美好生长”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主导自觉、主体自觉和支持自觉”的“融美·自觉”课堂五步三学教学范式,并通过重点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专业性教研活动展开、“融美·自觉”课堂范式提炼、“高品质”作业设计与管理、“融美·自觉”教学形态中教学练评一致性评价体系的创构等一系列探索,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赋能师生成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实现“三新”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前,针对功利性的应试思维造成历史课堂教学中“人”的缺失现象,历史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曾提出了构建旨在能够促进学生生命获得全面发展的历史“生命课堂”理念。其内涵之一,便是强调要关注历史中的“人”,即主张教给学生的历史不应当“大而空”,缺少生命气息,而应当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和“有温度”的历史,这才会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人”在历史之中跃动着的生命力。不仅如此,历史生命课堂观还主张要特别关注课堂中的“人”,即历史课堂只有真正成为促使学生生命质量获得全面提升的“思维场”“情感场”和“生活场”,  相似文献   

3.
褚慧芳 《家长》2024,(7):147-149
<正>“融创·和雅”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在美术课程实施方案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立足于这一理念,教师可以巧妙转化教学方式,或开展丰富的活动形式,使整体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泼愉悦,让赏析过程更能触动学生内心,让学生在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之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鉴能力,强化创新能力,教师应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关键性概念的解读“融创”是指“培育学生和谐素养”之下的学科融合。“和雅”是指“和而不同,雅而有致”。  相似文献   

4.
“智、趣、美”音乐课堂的创建,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助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活动、趣味元素等,巧设活动,促进“智”发展;调动兴趣,实现“趣”中学;多元欣赏,做好“美”中悟,以打造“智、趣、美”音乐课堂,从而有效践行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在新形势之下,如何让高效课堂美起来,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思索探究的问题。本文着重阐述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如何展现美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为达这一目标,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心存大爱,展现形象美;营造氛围,展现情感美;因材施教,展现个性美;拓展阅读,展现思辨美;及时反思,展现创造美。教师在传受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品味生活,观察社会,感悟人生,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高效课堂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何军燕 《教师》2010,(2):53-53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沿着“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我会创新”的路子走下去。而开放型的课堂正好符合这一标准,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这门崭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理念的高度结合。课程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兴趣、意志等品质培养,更突出课堂的外延——课外学习生活的重要地位。故而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契机,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以鼓励学生积极、自觉投入课外学习。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课改对数学课堂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发展,我们只有努力建设融学课堂,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与自学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立足课堂,深入研究,在数学教学与融学课堂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9.
“和谐教育”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当前时期更突显其时代意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和谐教育”的实质内涵,首先指向的是作为教育目标的人的和谐发展,其次指向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调动,还指向学校管理层面的整体改进。学校应基于和谐教育理念进行整体课程开发,注重身心和谐与美的陶冶,“以美启智”、“以美储善”,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富有美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建构“和而不同”的课堂;在学校管理方面应追求“和谐管理”,打造真正的“共同体”,建立新型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美育教育的途径谈谈自己的做法:重视寻找合适的美的呈示形式,向学生呈现作为“规律性”存在的教育内容;重视课堂教学的结构美、和谐美,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美,给学生以良好愉悦的学习环境;师表美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的人格美,它包括“仪表美”、“道德美”和“风格美”三种形式,是教师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开展的苏州市级《从“关注效度”走向“关注人本”:构建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中发现,目前音乐课程改革呼唤关注人本,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要求教师能自觉追求教学特色。因此,教师应自觉树立“专业发展”和“教学特色化”意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实现特色化发展的课堂教学,以主动适应音乐教育职业成为彰显自身生命价值和艺术追求的舞台,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王园小学积极推进“三爱”少年“上·善·美”品格习养实践项目,将学生必备品格分为“自爱、兼爱、博爱”三个层次,培育学生“上·善·美”品格,并通过环境创设、课堂建设、活动开发等路径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3.
新型课堂秩序及其重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秩序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教师的焦虑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新型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凸显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上课时学生可以打断老师的话,提出问题,甚至提出异议等,着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建立课堂自由秩序、自觉纪律。重新界定课堂秩序、课堂纪律与学习自由,建构新型课堂秩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玉凤 《考试周刊》2012,(58):82-83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学生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融人课堂学习之中,自觉地把一般性的听、说、读、写升华为对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变苦为乐,化紧张为轻松,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注意对美育的渗透呢?  相似文献   

15.
每个孩子都有审美潜能,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审美感。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暑假,我区开启了“融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融课堂”中的样例作业设计既关注了学生已有英语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也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倾向。笔者结合执教班级实情,基于学生的立场,从学习结果出发,对单元作业设计进行创编,在原有的每单元三个新授课时作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综合性的作业设计。现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Keep our city clean”的四个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谈谈我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胡旭 《天津教育》2022,(17):75-77
<正>“合·润”语文教学是基于“学教合一”课堂升华而形成的教学思想,“合”是合作、和谐、和美的意思,要体现出合融的教学智慧,而‘润’指的是圆润,不生硬,不枯燥,“合·润”语文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合·润”语文思想设计教学路径,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沿波讨源,探析“合·润”语文的内涵(一)指向言语表达,共生共长“合·润”语文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富军 《考试周刊》2023,(16):88-91
在小学教育发展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优化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新课标要求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观,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数学“融学”课堂的创设能够起到助推作用,教师需要在数学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活动规律。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数学“融学”作用,与合作学习、小组互动学习策略结合,带领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在“融学”的基础上混合多种新颖的学习活动创设,让学生在“融学”的过程中也能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构建数学“立方课堂教学”作出更多的尝试,时刻准备好解决课堂出现的问题,逐步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改变教学中的惯常思维和课堂方式。然而,当下的历史教学“形式化”“浅表化”和“碎片化”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高考备考陷入“高产低效”的困境。那么,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中关注和探索深度教学模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并需要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落到实处。这不仅仅是加强高效备考的现实需求,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林颖琦 《考试周刊》2022,(40):73-77
数学之美在于形,在于逻辑,在于和谐。古往今来,数学家们纷纷对数学之美进行不断地探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小学生而言,美育是一项将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美育的氛围中,不断增强情感体验。同时随着五育并举政策的实施,美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学生有了不断增强审美情趣的需求,而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将其更好地融入,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在实际学习中利用数学知识激发美的潜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当主动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去发现数学之美。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关注全人教育、关注融美课堂、关注全方位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融美课堂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