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学科发展情况,论述了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措施,探讨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现状的调研发现,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就业质量不高、学科建设支撑不足、专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应通过调整学科研究领域、扩充专业内涵、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用人机制等措施,提高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建设改革历程与成效,主要包括培养方案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实践建设和教研团队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强地学背景的南京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模式。对未来水文专业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可为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桂林理工大学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举措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了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地质类专业培养了更多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国际背景下的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工程教育(SEE)是提供科技人力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证.本文在综合欧美以及联合国的最新相关资料基础上,从大学本科适龄人口、学科分布、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学位授予,以及女性参与等方面,评介全球SEE的基本状况,揭示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从国际竞争视角提出我国加强SEE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适应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满足知识经济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该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作一简要探讨,提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课程建设改革的重要性,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课程设置的总体规划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具体措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26-229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建专业,无论专业建设还是实验室建设都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连云港地方产业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确定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论述了实验室建设的基本举措,总结了实验室建设的内容,归纳了实验室建设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在高等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应用专业软件解决地下水环境中的实际问题,成为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软件教学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实例,总结分析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软件课程建设、内容以及存在问题,对比分析不同毕业需求下需要掌握的主要专业软件,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转型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是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资源与能源领域工程人才培养的重任,本文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分析探讨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内涵与特点,阐述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基础与应用技术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培养与实践性环节培养体系,并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定位为基础,以未来工业发展趋势为指引,以学生工程能力提升为核心,基于CDIO教育理念,利用国际化实践教学平台,设计“管培式”小班实践教育模式,构建能力提升三级反馈系统。从学生奖学金获奖数、科技创新数、就业率、升学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评价等量化分析近三年人才培养结果,结果表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CDIO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本专业奖学金获奖数、科技创新数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CDIO教育模式的实施是CDIO本土化的一次实践,对其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改名,专业范围有所扩展,原有的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新的行业要求。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应新增能源供给系统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加热科学原理和方法方面的教学深度,以满足行业需求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也促进本专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下,科技和产业的迅速发展,加之国际形势的变化,赋予全国高校建设“新工科”的特殊使命。目前,学界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建设目标下的人才培养路径尚未进行有效梳理,不能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基于此,本文以笔者所在的传统工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为例,通过个案分析法,对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的差异与相通之处进行探讨,为我国传统工科专业“分类施策、精准推进”式升级改造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新经济和新产业为背景的新工科的提出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为例,总结其在专业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法,以适应高等工程教育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4.
建设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培养新型碳储人才,是国家战略需求和新时代育人要求。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制订地学特色培养方案;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教材编写为主体,构建现代化教学资源数据库;以教学名师为引领,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组建老中青结合优秀教学团队;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以虚实结合为手段,建设室内室外实验教学新平台;以科研合作为契机,以工程实践为主题,打造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基地的五措施并举、五内容并建的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了集教学创新团队、精品课程、品牌教材、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于一体的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模式。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理念、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应用成果将对同行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专业实习教学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实习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本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为此,我们逐步构建并实施了适合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过程保障、教学方法保障、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大大提高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质量,达到了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本科专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专业建设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探索一套适合我国数据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开展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使该专业的毕业生真正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科技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基于该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17.
正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1],当时我国部分高校仿照前苏联教育模式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并在2012年由教育部将给水排水工程改名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历了60多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城市、城镇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据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在全国高等教育250多个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排名中,给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分析了东北地区的原料优势和食品专业的行业特点,阐述了发展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路,在专业发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上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以及人们对雾霾问题的关注,可再生能源逐渐步入人们视野,可将其作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可靠方法与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的提升,也将给现有的电网系统带来挑战。使用储能技术能够作为解决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电力接入电网的有效方法。简要介绍了几种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分析了储能装置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作用及优点,最后总结了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建设背景和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以光伏器件、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为主的阶梯式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路.阶梯式系列实验对设备要求简单,具有易实施特点,综合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竞争力.以晶硅太阳电池绒面制备实验为例,对专业实验内容及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