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和喜 《阅读》2010,(9):15-16
小红:《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呢?  相似文献   

2.
王宝琪 《阅读》2011,(5):17-17
《特殊的葬礼》一文中,“从天而降”与“一泻千里”都是描写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枯竭前的壮观景象。不过瀑布根本不可能从天上降下来,  相似文献   

3.
翟和喜 《阅读》2010,(12):15-16
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答案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哦,原来他们讨论的问题是:课文中处处体现了林冲的“让”,究竟有哪些“让”呢?  相似文献   

4.
《心》作为心理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处于社会变革的明治时代出现的传统伦理道德与文明开化的个人主义间的矛盾。作品透过接二连三的死之结局提出“明治精神”这一概念。本文将在解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我的父亲”、“K”、“先生”的死来探讨和剖析明治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河南省西峡第一高级中学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示范性教学模式,赢得了全国许多学校的效仿和赞誉。然而"三疑三探"要求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提出问题,涵盖文章的重点内容,这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掌握文本的前提下的,没有足够语文素养积累的低年级同学,或是刚刚接触"三疑三探"模式,处于传统独白式教学模式与"三疑三探"模式的"断层期"的同学,则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各种问题。本文的主旨即围绕此模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探析解决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钱大昕《疑年录》之体例,对《周书》本纪部分1人、列传部分34人生卒年月之讹误者给予订正。  相似文献   

7.
晓杨 《阅读》2007,(5):16-17
六(2)班的同学们正在杨老师的带领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古诗两首》中的《泊船瓜洲》这首诗。瞧,他们正聊得热火朝天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珠子 《阅读》2012,(4):19-19
学习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我们不禁为文中母子间的深情所触动,所感动。是啊,古今中外,人们世世代代赞美母亲,歌颂母爱,还将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设为“母亲节”。  相似文献   

9.
《死水》新奇而浓丽,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它的新奇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正如波德莱尔对一具爬满苍蝇的死尸极力描写,闻一多先生也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进行了独特的构思,竟然对北京城西单臭水沟这样一个臭的形象给予美的点缀,使人更加厌“恶”,弃丑图美,破旧立新。这样的构思如异军突起,奇崛有力,给人印象深刻。《死水》的浓丽也不同于闻先生其他诗歌中对神州山河所表现的壮丽和生活彩色的明丽,而是一些繁密而具体的意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用这些美好的词语去描写一潭死水,使我们对此诗的新奇感受又更深一成。  相似文献   

10.
《围城》的语言艺术深得世人称赏,其语言魅力与其运用各类辞格有密切关系,在各类辞格中,又以获得"钱氏比喻"美誉的比喻辞格成就最为突出。"钱氏比喻"参与《围城》的环境描写主要表现在整体环境描写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景的环境描写两个层面,这些比喻中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法。"钱氏比喻"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景物具象化,二是形成文化嘲讽意味的幽默,三是形成滑稽的地域特色,四是体现环境隐喻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1.
李琳 《阅读》2006,(2):22-23
同学们,在你阅读这篇章之前,请你先读读本期《青青草》栏目中的章《我们班的“金陵十二钗”》,然后再耐心地把同学和老师的点评看一下,这是小作所在学校少儿学院组织的一次沙龙活动实录,你有兴趣参与吗?[编按]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视角新颖、创意独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模式,以此来探索塞林格的创作动机和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姜平 《阅读》2011,(11):18-18
《石榴》这篇课文按照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成熟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生长的全过程,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5.
智君 《阅读》2011,(3):22-22
“辛”老爷可真不简单,它呀,对四个儿子管教有方,不管是谁,非得学好一门手艺。这不,今天可是向“辛”老爷汇报成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顾子莺 《阅读》2008,(10):26-27
人人都所训斥,毕竟那是挨批评,心里总不好受。可我,训斥像家常便饭伴着长大,这都是因为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行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倡议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更为刘三姐文化"走出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广西刘三姐文化无疑可以成为外国友人深入亲近广西民族特色、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良好媒介。而已有的《刘三姐》译本是否"走出去"了呢?其效果如何?我们应如何把握时机让刘三姐"走出去"?本文力求对以上几个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体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变异说"认为文体是一种变异,指作家为了制造新奇感和吸引眼球,通过实现层、形式层和语义层的变异来打破语言常规。以"变异说"为视域,本文拟对刘宇昆的《三体》英译本进行探析,旨在说明译者采取恰当的方法再现源文本的语言变异现象,更好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取得相似的文体效果并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世界美学史上公认的"普罗米修斯"。他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提出"美是生活"的新定义,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的垄断地位,开始书写唯物主义的新篇章。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观所提出的"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生活"和"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则是其"美是生活"定义的具体应用。本文详细地从他的两个具体应用——"再现生活"和"说明生活"展开论述,更直观地挖掘出其美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阐释"时"与"道"之间关系的著作,纵向看,《周易》是一条时间轴,紧密联系世间一切,它的"时"不仅指线性流动的时间,更指出了万事万物连续发展的因果;横向看,《周易》不但昭示一时一物的奥秘,而且彰显一个共时社会的整体运作,在占卜的背后蕴藏着令人深思的"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