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探讨了国家政策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通过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我校体育课改实际,提出了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构建,以期在国内同类大学体育课程实践改革中进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体育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成为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为背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探讨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拟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深化体教融合的理论研究、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目的,该文首先阐述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设计;最后,强调了校级部门协同创新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性。期望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些浅薄借鉴。  相似文献   

4.
翟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5):566-568
素质教育开展10年来,对推动大学教育思想的转变,改进大学的课程体系,改善大学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加强高校文化素质建设,全面实施高校综合素质课程建设,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综合素质课程建设研究,对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是培养大学生身材素质的重要课程,但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本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分析,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融入“靶向教学”改革理念,以期待解决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审视体育课程建设内容,认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存在很多问题。指出应把握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中的树立体育价值观和注重体育教学两个问题,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环境创设校园隐性课程,以促进甘肃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贵州民族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贵州民族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体育基础课和大学二年级开设的体育选项课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贵州民族高校的特点,提出拓宽课程管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科学体育课程的建议,对深化民族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分析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当前的现状,以及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21世纪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更注重于内容的健身性、教育性、针对性、延伸性、娱乐性、前瞻性这些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已经成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论题。  相似文献   

9.
张帆 《当代体育科技》2023,(36):114-118
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挖掘大学体育与课程思政的内涵逻辑,凝练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政元素,并全面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责任落实制度、增进学科交流学习、完善激励措施、健全评价制度等策略,助推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从融入丰富多彩的思政元素、强化体育教师思政能力建设、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探索体育课程思政课内外一体化设计等方面,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对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推进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文章从课程目标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方面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历史、课程特征、实施效果进行阐释与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提出了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进策略,即通过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充实和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程教育实施的操作性和系统性,逐步建立完善“课程改革”实验效果评估机构,多元化经营与管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来推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育正在向体育与健康教育转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大学体育教学理念,从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形成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普通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出现了多种模式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已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论题。针对改革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自主体育课程模式-学分制体育课程模式-大学体育俱乐部模式,将是大学体育课程今后改革发展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选项式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查结果分析(1)选项式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是新时期大学体育改革的主流;(2)选项式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极大地丰富了大学体育内涵;(3)高校选项式体育课程设置状况;(见表1)(4)高校选项式体育课程设置特点;(5)选项式体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操作困难;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价不科学。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应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理论研究与教学创新;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完善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于壮 《新体育》2023,(24):76-78
本文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大学体育乒乓球课程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以服务财务管理专业为范例,按照“四真三化(FT)”应用型课程建设模式,将通识教育课程“双服务”的理念融汇贯穿于课程的定位、设计、实施、评价四要素,力求重新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将乒乓球课程建设成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用型体育课程。从而提高大学体育乒乓球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其他高校应用型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实践基础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曹艳 《四川体育科学》2007,(3):150-151,157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高校体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针对高校体育专科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大学体育教学观念,从高校体育专科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体育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公共体育课程教材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入21世纪,中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性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遵循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融入先进国家的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实际,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确立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大体育观。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新形式下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 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的创新和内容的优化,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理论工作者的努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取得了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建设问题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进行体育专业的课程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实践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实际出发,对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涵义、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体育专业课建设的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4个问题为逻辑主线,厘清了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思路,并对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目标、价值意蕴,打造了一体化的内容供给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高校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化体育思政的育人效果保驾护航。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系统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过程凸显的核心问题及模式构建路径。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过程存在发掘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协调、共享路径不通及共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时,需要立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要求,聚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特点,深入发掘体育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内涵要素,持续创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机制,对机制运行质量、育人实效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督测评估,同时探索有效的支撑保障方式,进而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