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当前,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基本法律意识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初步形成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通过对《宪法》的学习,促进其权利意识的形成;学习《民法》,促进诚实信用理念的形成;清除旧的“厌讼”观念的不是影响,树立新型诉讼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越来越引起高职院校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特殊资源优势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担负着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法律心理、塑造大学生的法律品质等重要职责。新时期,《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更是应该注重对这门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其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要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整合教学内容是基础;改革教学方法是关键;提高教师水平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悄琦 《文教资料》2013,(19):160-161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基础》课的特点和相关内容着眼,对如何做到在本课程的课程改革中以就业为导向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着的思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应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道德意识和品质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人生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探讨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学,与理想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宪法意识是指人们关于宪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其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宪法至上意识等宪法意识,主要是加强宪法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非法律专业应开《法律基础》,它是一们法学概论课,既传授法学知识,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功能上说属于德育教材,目的在于树立大学生的科学法制观念。因此,应建立五种法律意识,即法律至上、法律主体、法律平等、法律维护、法律实践等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加强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凸显该课的育人功能?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丽 《考试周刊》2012,(17):177-178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也应当围绕这一中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职院校思政课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使大学生真心喜爱该门课程,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成熟公民社会建立的要求,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公民受到“臣民”思想的惯性影响,也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探索高校《基础》课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全体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从高职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在知、行统一,多元评价主体互动,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等原则的指导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构建符合高职生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这对于推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变革、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方法单一,建立多样化考核机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良好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形成,从而增强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人才的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法制观念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重视、加强民族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民族法制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学习、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法制知识。  相似文献   

17.
肖慧 《考试周刊》2011,(11):206-20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效性如何,不仅关系到其它三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且从整体上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对国内学术界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方面的研究作了简单的回顾,以期更好地推动今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开导。  相似文献   

18.
高职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和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高素质的公民,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基本目标.然而当今很多高职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相当淡薄.为了进一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可以尝试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从完善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巧计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及党中央的——系列德育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加强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开设《法律基础》课的内容和课时要求,《法律基础》课是对学生;系统的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法律  相似文献   

20.
宪法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奋斗目标的基本环节。当前,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要着重加强宪法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在实践中,要在深化认识、加强宪法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宪法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