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知识管理”和“课程负责人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出发,以教学基层组织和教师分类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创新“课程负责人”制度体系,促进教师依所授课程分类成立课程组,实现课程、教师、专业的成长,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福林 《广西教育》2022,(12):29-33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原则,从价值理念、师资队伍、制度机制、考核评价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主体的视角认识与把握大学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的实践主体,即:以“学”为主要特征的学生;以“教”为主要特征的教师;以“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大学;以“政策”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从实践主体出发,大学课程体现为:学生课程、教师课程、学校课程、国家课程。不同的课程实践主体,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的出发点、地位和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从而表现为课程的不同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ESP课程改革更新了ESP课程教学理念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修订了ESP课程教材——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形成了新的ESP课程教学模式——以“团队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为特色;建立了ESP课程学习新模式——以“自主学习团队”为基础;改革了ESP课程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ESP课程教学过程,使“就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和“考核”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台湾大学写作教学中心的做法,即以“以写促研”为指导思想全面促进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的生成,在正式课程中开设以“全体参与、多维分层、同侪磋商”为特征的规范性课程,在课外活动实践中施行包含讲座与短期工作坊、写作急诊室和三分钟学术简报在内的多元补充式教学,在制度保障上则以群体审议制度为中心,持续鼓励高水平师资践行规范性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以地方高校新工科实践创新教育为例,实施实践创新教育体系改革与提升。秉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信息特色,构建了“课程教学+实践创新+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递进式“创新链”。以“课程+”“平台+”为支撑,“导师+”“经费+”“制度+”为保障,打造实践创新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环境。重构知识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形成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合力。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实现创新,进一步用专业知识开拓创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面临地位“边缘化”、知识“悬置化”、实施“单一化”等困境。应坚持课程实践的时空观、文化观、审美观与价值观。从“做中学”来解决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起点问题;通过以校为本,拓展途径、创新机制,解决课程资源的整合问题;通过实施课程团队共建制度和改革课程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与课程民主的问题。从而彰显当下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跋转向酌以举习者为太。侣导晕习化误弄呈安觋误弄毫闭队冀建酌篡表特务.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教育工作新形势,提出了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重要课题。在“大思政”格局下,要以“同向”为出发点,以“从同向到同行”为贯穿主线,以“同行”目标为落脚点,立足思政课程的引领价值与课程思政的拓展价值,明辨两者之间由“显性”到“隐性”的关联意蕴;立足任务、课程、实施、环境“四维体系”,明晰“同向”对“同行”育人横向广度、纵向深度、内缘温度、外缘效度由“量变”到“质变”的作用机理。要以“价值论”“要求论”“原则论”“动能论”为贯彻索引,筑牢政治“红线”、制度“基线”、内容“脊线”和工作“战线”工程,明晰由“应然”到“实然”的实践路径,为深入推进“同向同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缘起“对话型”语文教学已日益被人们重视,“对话型”语文教学的兴起源于人们对课程理解的逐步深化,源于人们对教育现状反思的日趋深刻。在众多的课程定义中有一种课程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即“课程作为复杂的会话”。当确认“课程作为复杂的会话”时,人们显然已走出了“制度课程”的视野。在“制度课程”的视野中,课程是分门别类的“学校材料”,课程教学的研究即是寻找开发这些“学校材料”的有效的程序的过程,这种研究必然会远离教学实践和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形态则是以“教室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的。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对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指出当前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不足,提出“Web前端开发”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设计理念:以课程思政为中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辅相成。最后,给出“Web前端开发”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考核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改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课程设计“有主题,无问题”、内容“去知识化”及评价“表象化”的实然困境,阻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综合学力提升缓慢。真实性学习围绕“真实问题”展开实践,与其在核心价值、目标追求和内在特质上高度契合,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理论理路。因此,明确二者契合点,制定以“真实问题”为主线的目标,以“具身实践”为基点进行内容设计,评价以“多层次、多维度”为基准展开,是优化课程、摆脱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反思”与“实践”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培养反思性实践教育者”为目标;以“反思”“实践”为理念,提出构建基于幼儿园实践的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既定教育实践、反思共五大类课程。并指出保障条件为:树立以“反思”与“实践”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建设有话语权的示范性实践基地、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二者协同育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狭隘性。高校可以通过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职业规划,不断促进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文章分别阐述课程思政和“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价值,分析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协同育人的可能性,并提出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协同育人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体系是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基础,课程项目结构是否科学、课程质量是否过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个性化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析“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非常追求时空的开放性,“大时空”教学要求与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本文“以课程理念为指引,以课型研究为出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探索,设计了“技能性”、“研究性”、“社会实践性”三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课型,将有利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是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山西省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具有如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实践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注重整体优化,在内容上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化,在结构上注重模块化,在类型上注重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浙江省杭州市杨绫子学校关注特殊学生的幸福成长,坚持尊重生命,以爱育人,赋能每一位特殊学生做最好的自己。通过理念有爱、制度有爱、环境有爱、课程有爱、评价有爱的“五爱”育人实践,促进特殊学生得到个性化全面发展。理念有爱塑育人实践之“本”;制度有爱、环境有爱丰育人实践之“翼”;课程有爱、评价有爱造育人实践之“核”。“五爱”环环相扣,成就育人实践之“效”,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SPR”模式是以任务型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英语演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所设计的一套集能力训练、活动设计和效果评估于一体的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具体包括观摩、实践和奖赏三个环节。通过引入“个性化的教材自选制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跟读模仿体系”“积分奖励制度”和“重测制度”等新型教学理念,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和“一考定终身”等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演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学校执行、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本的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调查”、“考察”、“访问”、“设计”、“实验”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20.
以核心素养驱动的教育改革时代,差异化教学理念实践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由于受年龄分层带来的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班级授课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差异化教学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山东省济南第十四中学以“创造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实行能力分层,进行了差异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以教研共同体为基础的课程开发制度,搭建了指向自主选择、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实行了“行政班+教学班”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了基于多元能力发展的课程评价制度,为差异化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