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开电脑,输入《第56号教室的奇迹》,跳入眼帘的是10万多条记录,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读完这本书,正如《作业的革命》的作者刘春生说的那样:“我们常把‘用心’只是理解为态度专注与否,并以此评判一个人事业上的得失。而雷夫老师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却不断告诉我们: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  相似文献   

2.
金龙峰  王雨霞 《考试周刊》2013,(84):181-181
“问题学生”通常被定义为:经常迟到、旷课、抽烟、打架、上网、敲诈、谈对象、考试作弊等而又不听劝阻的学生。对于那些已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要分析造成他们成为“双差生”的原因,并在师生平等、开放、真诚的气氛下,开展多项师生互动的校园活动培养师生感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学校的职责还是以教育人为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切不可急躁,务必循序渐进。要紧抓他们的特点,以耐心与爱心感化他们。最后一定会成功。  相似文献   

3.
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讲述他用爱心与智慧,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快乐的天堂——第56号教室。面对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学生,雷夫老师以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精神,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陈述了如何创造教育的奇迹。同时,雷夫老师展示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让读者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需要以创新让课堂充满活力,以智慧化解教育矛盾,以反思获取进步动力,最终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最先打动我的是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自序中的一段话:“教育界有太多的江湖骗子。他们教上两三年书,然后就想出一些聪明的口号,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巡回讲座。在这个快餐型社会,对复杂问题用简单办法解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我简直有些吃惊,远在太平洋彼岸国家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过程是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充满了感动、惊讶和震撼。我为雷夫"一根筋"的坚持而感动,为雷夫"一团火"的热情而惊讶,为雷夫"一面旗"的  相似文献   

6.
郭红心 《教育文汇》2012,(11):53-54
教育拒绝伤害有人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如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他们都需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果双方过于紧密,教育的影响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双方离得过于遥远,教育的作用将会陷入低效或者无效的境地。适当的距离产生美。两只刺猬相互呵护就贵在二者之间的适度空间距离。这告诫我们一个准则———教育拒绝任何形式的伤害,尤其处在相对强势的一方对弱势一方的伤害。时下的教育虽然已  相似文献   

7.
郭红心 《生活教育》2012,(23):89-91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放在书橱里已经有许多时日了,工作中繁琐的事情让我暂时忘却了它的存在。今天是星期六,妻有事出去了,孩子们都去忙自己的事情,我一个人不由自主地走到书橱前,它跃入我的眼帘——教育的奇迹就在身边——信手拈来,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琐事"在我的思维里逐渐汇聚成一个简单的词汇,  相似文献   

8.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的好书.捧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被震撼.在这间教室里,雷夫老帅创造出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中,雷夫老师重视阅读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徐吉志 《教书育人》2011,(13):22-23
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尚书的氛围,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许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相似文献   

10.
当今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时代!教育也不例外。各种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不断涌现,譬如"衡水现象"、"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更有许多所谓的当代著名教育家、改革家、理论或实践专家在全国各地巡回做报告、搞演讲……尽显各自能事。  相似文献   

11.
冉乃彦 《班主任》2010,(8):52-53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最先打动我的是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自序中的一段话:“教育界有太多的江湖骗子,他们教上两三年书,然后就想出一些聪明的口号,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巡回讲座。在这个快餐型社会,对复杂问题用简单办法解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相似文献   

12.
陶航 《中国教师》2013,(15):76-78
不知起于何时,在同事们的交谈中,一直流传着对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赞叹。在繁忙的金帆民乐团暑期排练活动中,我下决心花两个晚上集中读完这本书。当我打开此书时,就感到欲罢不能,或者说,爱不释手,必须一鼓作气读完它。读罢此书,掩卷沉思,心中无限感慨。身为教师的我,对照雷夫老师创造的奇迹,感触良多,选取其中的经典内容,既作阅读的回应,又以此自省。  相似文献   

13.
当今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时代!教育也不例外。各种教育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涌现,譬如衡水现象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更有许多所谓的当代著名教育家、改革家、理论或实践专家在全国各地巡回做报告、搞演讲……尽显各自能事。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快餐型社会,对复杂问题用简单办法解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静心拜读了美国优秀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本书,获益颇丰。雷夫老师所在的56号教室其实就是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时而漏雨的小教室,他一干就是28年,  相似文献   

15.
罗日荣 《教育》2014,(11):77-77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了很多次,最近又重温这本书,越来越觉得雷夫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教师,他和我们一样会为僵硬的教育体制而烦恼,会为学生而焦虑,会为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担忧……重读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作一名教师应“把握当下,做好本职”.不抱怨就是进取教师不应在体制下抱怨,而是要有带着脚镣跳舞的精神.从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可以发现:美国的教育环境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也并非那些走马观花的人去美国看后写的那么诱人.  相似文献   

16.
平时不大喜欢读一些教育故事、教育案例之类的书,更不喜欢去读那些媒体热评、众人热捧的教育类书籍,概因这些书籍多名不副实,有夸大之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被誉为"全美最佳教师",令我对此书将信将疑.但阅读之后还是产生了无限的感慨——原来教师可以这样做,原来好的班级可以这样创建. 这间神奇的教室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家"的意义.大多数的教室充斥着太多的"恐惧"和"害怕",而这里却没有,这里的班风很好——沉静、文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雷夫老师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他是用"信任"取代了"恐惧",随时为孩子提供可靠的肩膀,这比采用吓唬、威胁,或者滔滔不绝地谈论多么负责任要有效果得多.正因为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这个班级的风气才会如此良好.于是,这间小小的56号教室才能为孩子们撑开一个躲避暴风雨的天空.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却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秘密在于什么呢?就在于他“寻找第六阶段”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8.
暑假的一天,我去书店买书,无意间看见了《教育最伟大的奇迹》一书。出于职业的敏感,我便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看了起来。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教育为什么会有奇迹产生?因为教育有最伟大的智慧。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更需要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智慧创造出最伟大的教育奇迹。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2,(34):F0002-F0002
本书作者结合理论创新了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设立的“终身阅读”“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他提倡的“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质的教学成绩,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一我想要奖赏一我想取悦某人一我要遵守规则一我能体贴别人一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矢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人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在给《第56号教室的奇迹》序言中的一段话。再次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