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乐学教育”是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锡师附小”)的一面文化旗帜。每次到锡师附小,迎对孩子们的盈盈笑脸,喜闻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就会感到和他们一样乐在其中。一、儿童文化是“乐学教育”的思想根基关心儿童是锡师附小百余年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首任校长提出学校的“三大使命”中即有“实施儿童教育”;改革开放后提出“把学校办成儿童成长的乐园”;进入21世纪,又提出并践行“捍卫童年、启迪童年、放飞童年”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张家琪 《天津教育》2013,(13):79-80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沿着学校五十余年的发展轨迹探寻,就会发现学校一直在追寻“有灵魂的教育”,慢慢形成了附小独有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着附小教师团队,形成了附小的教师文化。附小遵循“文化兴校、文化立人、育人育心”的办学思路,依据“和乐盈心、朝气蓬勃的阳光学校”的办学愿景,建立起以“和谐、笃实、创新”为价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技术》2013,(3):F0002-F0002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2年,位于环境优美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学校以“共建共享和谐幸福附小,努力打造师牛幸福家园”为办学目标,遵循“个性教育,和谐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时代文化疗人,信息素养见长”的办学特色,着力打造现代附小、人文附小、活力附小、幸福附小。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在和平区辽北路、兴安路、建物街3所“小”学校里工作,2012年12月,调任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二十中附小”)任校长.二十中附小占地面积2488平方米,在校学生719人,教职工88人,也是一所“巴掌大”的小学校.但二十中附小基础更好,底蕴更深,口碑与声誉也更好.如何突破学校发展的“高原区”,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这是我和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深入了解、融入二十中附小后,我带领教师梳理总结学校的客观实际和办学经验,沿袭原有的“求精文化”,提出了“小中求精,适性发展”的办学思路,开始了“适性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这是附小的领导们最为重视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广大教职工奋斗的方向和结果.附小从创办至今,就一直以教育质量高而称雄于云南小学界.但学校领导、教师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今后附小靠什么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促进办学水平上新台阶呢学校的领导、教师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尤其是校长宋楚昆,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美好教育?推动它的意义又是什么?走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简称“华南师大附小”)的校园里,或许能直观地感受到美好教育的含义。开放式图书馆.架空层的“非遗”文化展厅、教室里学生创作的“非遗”作品……整个学校浸润着充满生命力的文化气息。“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因教育而美好。”在校长张锦庭看来,美好教育扎根于素质教育的土壤,应体现出对个体生命高度关注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7.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1):I0012-I0015
作为一所有着50多年发展历史的朝阳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朝师附小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淀、形成附小独特的学校文化——“悦”。围绕“悦”文化建设,学校通过环境的营造来陶冶人、感染人和教育人;通过思想的浸透,来体现学校的理念、精神和办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的搭建成长发展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8.
《天津教育》2020,(5):F0002-F0002
一、价值引领,塑心立德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认真梳理35年来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精神与文化,构建了“合力教育”价值体系:一是凝练学校精神。在“关爱生命、关注成长”办学理念引领下,“爱我附小、拼搏进取、合力育人、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已成为全体师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二是彰显学校文化。附小大家庭的每一名成员都将学校文化价值定位在“和、合”二字上,都在用爱心、耐心、恒心编织着生生互爱、师生共爱、师师互尊、干群合力、家校共育、学校与社会凝心聚力的“教育共同体”这幅美丽的画卷。三是制度规约。  相似文献   

9.
<正>梨花街、染房街、学道街、红照壁、青石桥、老古巷……这是一串绚丽得让人浮想联翩的街名。穿过热闹的街市,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成师附小)就诗意地栖居在老城区的中心。在时针的轮回中,绵延悠长的学校文化与内敛开放的天府文化交相辉映,百年师范精魂推动着学校稳步发展,百年教育理想为城市的繁荣注入活力与智慧。114年前,成师附小为“教育救国”和“教育立国”而生。114年来,成师附小继先辈之志,怀着对教育的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10.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原名东北师大附小南校,又称东北师大附小分校,创建于1998年。东北师大二附小,秉承传统,卓越创新,育人为本,诚信博誉,八载风雨,硕果累累。学校现有78个教学班,206名教职工,4688名学生,是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中吉林大地上异军突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东北师大二附小,充满现代精神。“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阳光教育”的全新思想,“1234”工程的实践探索,使这所年轻的学校在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打造学校发展的科研品牌、队伍品牌、文化品牌、服务品牌。由市民参与评选的“吉林省百行百业百姓口碑最佳信誉单位”、“长春市市民满意民办学校”等称号,是对东北师大二附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1.
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深感叶圣陶十分强调文艺作品的语言教学.早在1953年全国第二次文代会上,他强调指出:“思想依傍语言”,“语言教育固然不是唯一的大事,然而不可否认,也是许多大事里头的一件.……担当这件大事的不仅是学校里的语文教师”,全社会都要重视语言教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对此更是责无旁贷.本文就如何在文艺作品教学中重视语言教学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得同行和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讲政治,这是我党的一贯主张.早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时,毛泽东同志就主张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1957年毛泽东同志又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1978年邓小平同志强调“学校应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要讲政治.学习落实江总书记关于“讲政治”的指示精神,教育首先要讲政治.  相似文献   

13.
当下,“爱的教育”及其思想已成为南师附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南师附小的教育哲学。“爱的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儿童发展。我们把培养“有爱心会学习、乐创造”,素质全面、性鲜明、健康活泼的现代小公民为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要“为孩子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助孩子构建一生的精神,培育孩受用一生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是厦师一附小建校8年来最风光的一年。阳春3月,市教委初教处在一附小召开现场会,向全市各区县的小学校长及有关领导100多人介绍了该校“和谐教育”实验的成果和经验。教委主任郑秉忠、黄守忠亲临现场“助兴”。 4月,《厦教育》在“教改撷英”专栏里介绍了2所小学的教改经验,一附小是其中之一。黄守忠亲自撰文赞扬了这2所小学勇于改革的开拓精神。年底,厦门市中小学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初评揭晓,全市400多所中小学,一附小的评估总分遥遥领先,被推荐参加福建省“文明学校”经验交流大会。  相似文献   

15.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2年.是一所实验性学校。创建50年来,学校依托华东师大的教育科研优势.以教育科研促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以教育科研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教育科研领先.不断改革创新.从而确保了华东师大附小在教育教学上的领先地位。领先的过去50年来,在一任又一任校长和一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大地,个性是山巅。作为文化核心生产力的教育应当成就个性。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许多思想家倡扬的教育最高理想———个性化教育在当前小学教育中有没有探索者?做到了哪一步?我们一直睁大眼睛在“发现”。得享西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丰厚的文化、教育资源的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了四川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近年又成了成都市首批义务教育示范校。发展愈快,追求愈高。顺应历史潮流,尊重教育规律,利用环境资源,适应社会需要、家庭需求和儿童成长规律,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川大附小树立“崇尚卓越、志存高远、不断进取”的主流价值观,要文化理校、思想办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发展促校、个性强校。除却芜杂的事务、纷乱的认识、浮躁的心态,冷静思考办学;系统建构,理性把握;立潮头、唱大风———吃个性化教育螃蟹,川大附小个性化教育的探索让我们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窃以为生活教育不失为语文教学高效之路。 生活教育并非新式武器,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陶子用英文定义生活教育言简意赅:Life education means an education of life,by life and for life。其理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为什么说生活教育是语文教学高效之路呢?这是由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语文是日用工具,生活中人们用它来学习文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传播信息经验。语文的这一实用工具性决定着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使用语文,语文教学就不单单局限于语文课堂之中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科勒  相似文献   

18.
教育感悟141: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儿童教育就是大事,尤其需要做实做细。暑假期间,为了指导日本孩子的交通安全,日本的中小学教师接受如何骑自行车的专业训练,以便于他们辅导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学校是“以法治校”还是“依法治校”,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一件大事. 过去我们也讲学校法制,但更大程度上是“以法”而非“依法”.虽然国家早已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修订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可是由于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学校领导层的主观因素,一些学校选择性执法,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工具统筹对学校的管理,糅进一些个人的意志和创造.这些学校看似被管理得井井有条,实则在校定规章制度唱主角的背景下,法治遭到了漠视.  相似文献   

20.
教育界对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早已达成共识。为此,学校往往有要求家长配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签字”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强调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将家长视为被动合作者。即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家长则成为辅助人员,被动参与学校要求的各项教育活动,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有关任务。家庭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和做法得不到充分尊重,其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也难以发挥。 事实上,儿童教育或干预方案的成功均离不开家庭内外的协同合作。为使教育干预系统的效果最大化,必须将家庭(而不是儿童)作为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这是教育理论界关于家庭中心服务认识上新近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