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水放马滩秦简》一书收录了1986年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秦墓出土的461支竹简的简牍和释文。本文在整理小组及时贤考释的基础上,就文字释读提出十八点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地利用这批秦简资料。  相似文献   

2.
蔡旭 《家教指南》2022,(6):143-149
放马滩秦简中的丞赤任职的县道位于秦京畿地区,即岳麓书院藏秦简内出现的“中县道”。该县道包括西至襄武,东至函谷关,北至彭阳的地域,其管理方式比较复杂,内史虽是行政长官,但司法却由廷尉负责,御史大夫则掌管司法监察事务,并就此直接考课“中县道”。正因为此,赤作为丞才能够直接向御史大夫汇报事务。  相似文献   

3.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5,(35):54-55
今年夏初.我受朋友之邀来到了淄博.去参观仰慕已久的蒲松龄故居。  相似文献   

4.
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所出乙种竹简360-366号之内容与墓志、告地书等常见丧葬文书及编年记等记事类文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篇中所记"丹"这一人物为墓主的可能性不大,不宜定名为"墓主记".从全篇主旨、表现手法及简册形制来看,它应当是乙种<日书>的一部分,其篇题可按内容拟为"丹"或"祠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形态上开始独立成篇,创作理念上走向自觉的虚构以外,还以其对现实人生的关注,片断式的表现形态,限知叙述视角的广泛运用和戏谑化的艺术效果,展示了微篇小说基本成熟时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8.
故事形态学是鉴于故事类型学理论的缺陷而构建起来的分析民间文学的一种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故事形态学与故事类型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中是侧重叙事语法的分析,还是倾向于完整表意片段的探求。用故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归纳出婚姻、复仇和报恩等三类按时间中轴排列的行为功能序列。虽然某些故事可能出现成分的残缺或者成为单一行为功能的叙事片段,但在时序上,它们不会与类型故事发生矛盾和悖反。不同类型的故事通过“嵌套法”结合成为新的结构,这种“嵌套”同样不会扰乱行为功能在时序上的安排。我们通过对六朝志怪小说结构形态以及构型方法的探讨,可以形成对中国传统叙事模式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形态上开始独立成篇,创作理念上走向自觉的虚构以外,还以其对现实人生的关注,片断式的表现形态,限知叙述视角的广泛运用和戏谑化的艺术效果,展示了微篇小说基本成熟时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描写继承了先秦时期动物描写的神化书写——动物神话和动物图腾,以及两汉时期的动物描写的仙化书写——异化神化。魏晋志怪小说中的动物描写呈现出独特的特质:不仅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更加繁丰,而且其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动物描写介于人、仙之间,阴、阳之间,书写更加鬼化。这种描写不仅是当时"万物有灵"文化的反映,也是魏晋士子任化虚空的集体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龙形象趋于成熟的时代,当时志怪小说中记载的坐骑龙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仙人隐喻、预示吉凶、象征五德等多样现实功用,既体现出龙文化中龙的神性与人性,又体现出龙形象所代表的超越性及政治性。  相似文献   

12.
李银波 《考试周刊》2008,8(6):133-134
本文通过从鬼怪类型方面、鬼怪世界与人的关系的表现上、社会功能与审美感情上、鬼怪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方面浅显分析了志怪小说与哥特小说中鬼怪形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庞金殿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80-82,86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并兴盛繁荣,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而一些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却重视不够,论述有失偏颇。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品,从三方面简要论述了志怪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并对其进行辨证,说明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方面已臻成熟,它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六朝志怪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异化"的题材故事,如人与异类像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之物之间的互化,这些并非六朝小说家的原创,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变形思维模式在六朝特有的社会环境下的继承和演变。  相似文献   

15.
大母神原型在志怪小说中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母神原型在原始人的神话和仪式中以各种女神、女仙、女妖的形象出现,在文明时代的文学、艺术中也以不同的女性形象现身。分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母神原型“并非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任何具体形象,而是在人类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种内在意象”。受到原型理论的启发,弗莱提出了原  相似文献   

16.
王雨燕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1):23-24,33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 ,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 ,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 ,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丰富的内容给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以深远的影响,从神话传说、仙人、鬼魂到采摘花草果实等方面,后者对前者都有着广泛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六朝志怪小说与诗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到中国诗歌传统的影响,六朝志怪小说中,有许多诗歌恰到好处地融入小说,这些诗歌与小说相融合,对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及意境的开创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形式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鬼怪小说是人类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本文从生成背景、情节、主题、叙事形态等方面分析了英国哥特小说与六朝志怪小说的某些共性倾向。  相似文献   

20.
章从独特的化背景、译双语修养的要求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神话及志怪小说翻译的特殊性,同时提出进行英译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