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这并不是要求学生各科平均发展,而是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因为人的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人的才智和优长都各不相同。有的儿童智商特别高,是“神童”,有的儿童则发展滞后,反应迟钝;有人长于逻辑思维,有人长于形象思维;有人擅长记忆,有人特能动手;有人胆识过人,有人有特殊的组织能力;有人有美妙的嗓音,有人有超群的表演才能;有人长得高大粗壮,有人生得小巧灵活;有人力气特别大,有人耐力特别好;有人弹跳出众,有人速度惊人……这是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中小学阶段的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那么,学前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则应重视培养孩子做人、做个好人的道德情操。这种道德情操应该既包含自尊、与人平等,又包含着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观念;既要有个性特征,又要有集体意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注意抓住那些生活中闪耀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而且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关于儿童理财,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有的国家已将儿童理财教育列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关于儿童理财教育的内容似乎不多,对儿童进行理财教育的专门教材则几乎没有.一些有识之士正试图通过引进实验、研究、改进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理财教育的载体与方法.基于此,我便在四年级校本课程教学中,将劳技教学、理财教育和学校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养成了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不健康的性格倾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情绪方面有孤僻、冷漠、焦虑、忧郁;性格方面有自卑、怯懦、说谎;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进行心理疏导要从抗挫折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关爱“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化是基于其天性和需要并通过同伴交往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儿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定义了儿童艺术,儿童艺术反哺着儿童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儿童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沉默的自由主权、缺失的游戏精神、消逝的诗性逻辑以及破碎的感觉和反应.儿童文化缺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成人文化的专断控制,最深层原因则是对儿童以及儿童艺术的误解.重构儿童文化需要重新认识艺术中的儿童,确保儿童文化不受侵蚀;需要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与能力,净化儿童文化环境、丰富儿童文化资源;需要艺术教育回归生活,立足儿童文化的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凸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留守儿童通常指那些生活在农村,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与祖辈或其他代养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在人们的关注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了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策略--"标签化"留守儿童,即划分出留守儿童群体,来标识留守儿童,甚至把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来"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学思想是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人的超越性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人性假设,它源于马克思的人之二重性假设,基于这一假设,教育要培养人之超越性,更要坚持自身的超越性。道德的追寻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价值追求,因为人之超越的过程也是人之意义的实现过程,作为成人之道的道德为意义的实现指明了方向,相应地,这种指向“成人”的德育是充满魅力的,在人之卓越的实现中,德育也具有了一种享用功能。生活的回归是教育人学思想的实践要求,因为道德是在人的生活之中不断建构的。21世纪以来,鲁洁先生基于知识人和知识论德育的反思建构了生活论德育,并在德育新课程中进行了“回归儿童生活”的实践探索,彰显了教育人学思想的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9.
“画片的故事”(江西教育小学版第七期十三面)是一篇短而较好的小品。短,当然是指它的篇幅;所谓好,就是因为它至少告诉了我们这么两个问题:第一,教师、家长要关心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否则就无法正确地教育儿童。第二是它再一次告诉我们对待儿童的教育要深入细致,不能草率粗暴。不是吗?如果那个  相似文献   

10.
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人过有道德、有尊严、有品位的生活。它必将穿越狭窄的课堂空间。走回到德育生成的广袤沃土之中,回到生活中去,回归到生活的本源中去。小学阶段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当然就乓要回到现代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1.
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上,适度的消极便是积极.培养根器最为重要.童年最需要的不是符号,而是自然,自然的嬉戏,团队中的嬉戏.儿童要亲近自然,在自然中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大地如此辽阔,就是让儿童尽情飞奔的.儿童天生就是自然母亲的孩子.我们万万不可割断他们与自然母亲之间的脐带.保鲜儿童的自然性,是我们成人的共同使命.我们要切记:心灵向自然关闭,那才是永远的关闭.人的天性的发展是有时间性的.儿童适时而真实地过儿童的生活.这样的童年才是有价值的.错过了发展的花期,以后是无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是有待发展的"人",是曲折前进与发展的人、社会历史的人.儿童是他本身固有的天性和他自己的生活背景决定的,他在生活之中,在世界之中,在生活世界之中,他是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特定的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的人.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是教育的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3.
论儿童教育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儿童观认为,儿童与成人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知.与此相应,儿童教育的任务就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灌输给儿童.而现代儿童观则认为.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里实现其成长的.传统教育是学习取向的,现代教育是成长取向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比儿童及其成长更重要.除了现代儿童教育观念,我们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4.
所谓"好学校":就是"目中有人"的学校,是"心存敬畏"的学校,是"走在路上"的学校。管理者心中有人,才会服务为人、创新为人、发展为人;管理者有敬畏教育规律的常识:教师有敬畏教学规律的习惯:学生有敬畏知识敬畏能者的风气,才能科学育人,才能让管理、教学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有效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新的一年里:人民小学要继续为老师们和孩子们建设真正的"魅力学校":建设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校园环境。通过持久深入的读书活动、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及分析,在5个方面制定孤独症儿童早期视觉教育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经过早期视觉训练后,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专注力明显提高;生活适应及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教师的使命,就是使教育的意义得以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教师研究什么?就是要研究我们怎样使教育的意义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这是教师每日每时在教育的生活世界里所经历的教育本身。教师成为研究者,或许迄今仍是一个争议中的命题。有人反对,有人质疑,当然,也有众多的拥护者在热衷地推进它。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像有人所以为的,就是要求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去写论文、做课题,它的意义和实际要做的事情远不止于此,要丰富、深刻和广阔的多。它在今天愈益显现的意义在于它…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革的先导是教育观的变革.传统的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形势.教育观新的转向具有三种基本内涵:教育是一个文化化人和使人人化的过程;教育要把人培养成为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主体;教育要强调儿童自我的体验、反省、批判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陈延龙 《教育》2022,(13):16-18
探索学校管理之道,首先要明确教育之本.教育的"本"是育人,对我们来说是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势必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既然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人",管理者必然要有"人本观念",要有"促进人、引领人、唤醒人"的行动策略.统领于"本"之下的观念和行动,即"顺道而为...  相似文献   

19.
现在有人提出科学、技术、管理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目前我国对各行各业的科学管理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然对教育方面的科学管理也不例外。我国的教育事业规模宏大,内部结构又相当复杂。就一所学饺而言,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几千人。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教育、教学、体育卫生、生产劳动等等;就一个普通的县来讲,中小学有几百所,教职工、学生,加住一起有大几万人。就其工作的内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应该促进人有个性地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儿童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灵性,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开拓思路,引导儿童关注生活;张扬个性,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大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