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里,“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0和正整数).负数原安排在初一的有理数单元,是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现安排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当了解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负数是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今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材对相关的学习内容都安排了一定的练习题.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一次实...  相似文献   

2.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执教者为了让学生升华对司马迁“忍辱负重”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卧薪尝胆”、“苏武牧羊”及“胯下之辱”这些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笔者有幸执教了"负数"这一堂课。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过去小学数学里是没有的。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的编排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远程研修的学习中看到一位教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面是这位教师执教这节课前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深入解读、内化的结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合理、准确地敲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对教学目标注入“时间差”的叩问与磨炼。我在市级学科骨干展示活动中执教《负数》一课时,就深刻地历练了一回。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深入解读、内化的结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合理、准确地敲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对教学目标注入“时间差”的叩问与磨炼。我在市级学科骨干展示活动中执教《负数》一课时,就深刻地历练了一回。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冷场”。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灵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笔者以为问题出在课前的备课上。我前后两次执教《自动人行道》,第一次也经历过课堂“冷场”,第二次上课前对备课设计作了改进,教学产生了好的效果课堂“冷场”与改进带给我两点启示,加深了我对备课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吕赟 《小学语文》2010,(11):56-56
近日,我区举办了一次“名师进新区”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了南京市的一位小学语文名师与我区的一位语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执教内容为苏教版第十册中的《灰椋鸟》一文。《灰椋鸟》这篇课文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即描写灰椋鸟归林和闹林情景的相关文字。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冷场".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灵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笔者以为问题出在课前的备课上.我前后两次执教《自动人行道》,第一次也经历过课堂“冷场”,第二次上课前对备课设计作了改进,教学产生了好的效果课堂“冷场”与改进带给我两点启示,加深了我对备课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一次市级思品教学评比活动中借班执教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刻苦学习,不怕困难》。教学开始不久,我让学生齐读描写周婷婷刻苦学习的重点段,学生刚读几句就“卡壳”。原来是遇到学习中常见的困难:“凯”、“幻”、“迪”几个字学生不认识。怎样应急?百名师生为我担心。联系课题我应急如下: 小朋友们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媒体连着我和你》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四年级教材“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一课,从内容上看,教材主要包括“认识电视”“认识广告”和“认识网络”三个部分。最近,在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执教内容分别为《媒体连着我和你》中的“认识电视”和“认识网络”两大主题。现将部分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在4~6年级教学负数提出的要求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标准,各种版本教材都在第二学段安排了基于现实生活的负数的初步认识。2005年以来,“认识负数”或“生活中的负数”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次登台亮相。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角的认识”一课,某教师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对“角”概念的理解,设计了“剪一剪”的教学环节。笔者在教学中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两次教学出现了不同的效果,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2):54-57
以往,笔者曾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公开课,根据当时执教情况,笔者写了教学案例《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以下简称“原设计”)。如今,我重新设计并试教这一课(以下简称“新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将这两次教学的片段对比分析,形成一些思考,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共同执教《比尾巴》一课。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设计。两位教师展示了不同的风格。通过比较,也带给笔者些许思考.咀嚼出了不同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体验数学”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倡导的,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是一种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学习活动。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推广,绝大多数教师都明白体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或多或少会给学生一些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但很多时候有流于形式之嫌,落实不到位。究竟学生需要怎样的体验呢?笔者在几次执教《吨的认识》后,对体验有了一些感悟。“吨”是个较大的质量单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单位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把“吨”的认识过程有质…  相似文献   

19.
刘建娟 《广西教育》2013,(25):72-72,74
最近笔者欣赏了一组《用字母表示数》的同题课例,发现众多执教者对教材中“数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则”这一“规定性”知识的教学把握不到位,仍停留在“告知”的层面,未能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那么,对于教材中的“规定性”知识,怎样才能更好地凸显它们的的教学价值,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结合《用字母表示数》和《圆的认识》等一些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执教者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颇有新意,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