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味语言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精雕细琢处、看似寻常处、文本空白处和文字优美处,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优美的文字。这些语言文字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言,所以品味语言和领悟语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诵读、体验、入境、想象等方面对语言品味的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本文具体介绍语言品味的几种方法,从而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本文具体介绍语言品味的几种方法,从而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咀嚼阅读是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以问题为引导,以文本语言为抓手,以理解、品味、积累、运用语言为目的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文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学习材料,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捕捉语言训练点,积极引导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领悟语言的表达特色,感受语言的秘妙,让学生得意、得能、得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新课程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引领学生深入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文本语言的精华,从而为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奠基。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比较中练字,品味语言的美妙意境;在反差中会文,体味语言的深刻内涵;在质疑中悟理,挖掘语言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10.
甘岱昌 《学周刊C版》2014,(5):139-139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在《略谈语文学习》中提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肖小乔 《文教资料》2012,(13):63-6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品评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语言文字使用的奥妙,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语言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大纲对不同年段提出的语言文字及其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和课文内容蕴含的训练因素,按照学生知识能力基础而确定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单位和部位。它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怎样确定语言训练点?本人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感到以下三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中的叙事性文本,多运用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反映人物。其中,人物语言也是作者精心着墨。学生学语文,则应当抓住这些,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实现理想的读懂文本。  相似文献   

14.
要使得阅读课堂真正发挥其作用,品味语言、深入文章是关键条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广大教师应当改革创新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解读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创设与之对应的情境,指引学生去品味文章,使得学生逐渐摸索到语言构成的规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语言品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衍域 《成才之路》2011,(22):11-11
生命如花,需要阳光以沐浴;生命如林,需要雨露以滋润;生命更是一种思想成长的历程,需要阅读去引导。生命的成长需要阅读,而对语言之品味,是吸纳生命所需营养的过程……品味语言,何其重要!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17.
正叶老曾经说过:"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笼统看一两遍,是不能够真正的理解的。"这里强调的"练习",就是带领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学会阅读的着眼点就是要关注"语言的形式",比如"词句的样式""文章的结构""描写的方法"等。语言训练点,依体而落,不求多,贵在精,要遵循一个"认识——实践——迁移"的过程,设计拾级而上的阶梯式活动。学生在语言中来回攀爬,才能让习得的言语智慧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8.
阅读应该扣住文"意",关注文辞表达,探寻"情意"得以彰显的路径,从而感悟语言运用之妙。本文以《姥姥的剪纸》一文为例,引领学生品味"同类对比显神奇、精妙比喻赞神奇、正话反说情感深、动词形象意味远"四个语言现象,说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9.
周少军 《学语文》2010,(3):55-55
一、通过反复阅读人物的语言,感知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表白。通过反复阅读人物语言,进而体会人物的心理、精神.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在小说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去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是设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的基础.备课时首先要在这方面花大力气. 在文本解读时,首先要多维对话,与文本、与学生、与同伴、与编者、与自我等,这些对话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做足这些功课,才可以把握文章中心、情感基调,了解编者意图.另外,我还会思考,这篇课文含有哪些语言训练点?关于字词句段篇,学生可以习得哪些语言技巧、表达方法?文本中最精彩的片段,需要带领学生驻足、品味,学生除了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还可以学到哪些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方法?找准语言训练点,就可以设计巧妙的语言训练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