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德宗朝中枢政体的构成,历来是唐代政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皇帝与宰相仍然是德宗朝中枢政体的主体。德宗是个有主见、能独立行使皇权的皇帝,在中枢政体中的地位更为突出。“神策中尉制”的建立并不标志着宦官参预中枢,宦官始终未能进入中枢政体,但客观上对中枢政体中的宰相起着制约作用。德宗朝中枢政体是传统中枢政体的回归,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新的中枢政体形式形成。唐中央政治体制至此发生转变,权力又回到皇帝与宰相手中。  相似文献   

2.
养子本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宗法制及其伦理观念的影响,养子现象并不普遍存在。唐代统治者对异姓养子也采取禁止的态度,但在唐代中后期,由于胡族风气的濡染和军事形势制度、政治形式的变化,养子现象在藩镇出现并流行起来。藩镇养子风气影响了宦官养子,加剧了社会动荡,败坏了社会风气,对唐后期和五代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之祸,以汉、唐、明三代为甚,期间权阉辈出,但居宰相之位者,惟唐代权阉李辅国而已。司马光言,唐代宦官之祸盛于肃代,就是指李辅国于肃代两朝专擅朝政,从而奠定了唐代宦官专权的局面。李辅国出身卑微,但长久的宫中生活使他深谙世事、通晓事故。他通过耍弄权术、消除异己、恃宠擅权、骄恣一时,实开唐代宦官专权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白居易名诗《卖炭翁》,并附有详尽注释。其中二条似有不当,今提出与大家商讨。注释第一条云:“《卖炭翁》是《新乐府》中的一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条注释有两个问题:其一,对“宫市”的解释不准确。唐代宫廷派宦官到市场上购买生活用品仅仅限于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在《顺宗实  相似文献   

5.
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剧烈地破坏着封建社会政体,造成严重危害。“唐之宦官,其势十倍于汉、宋”,它专权擅政的祸害,较之东汉宦官尤为严重。唐代宦官擅政可分为二个阶段:自唐玄宗统治时期宦官杨思勖、高力士专权开始至代宗统治时期杀宦官鱼朝恩,代宗不再使宦官典兵,宦官集团势力大大下降,为第一阶段;自德宗统治时期出现泾原之变后,窦文场、霍仙鸣掌握禁军大权及任枢密之职开始至昭宗统治时期尽杀宦官为止,为二阶段。后者较前者危害时间长,破坏性大。宦官集团势力在中晚唐一百多年中,日益猖獗,祸害甚烈,以至积重难返。其问也出现好几次与反宦官势力斗争的较量,宦官集团一直处于优势的地位。唐代宦官之所以猖獗,与唐中期以后特定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宦官这一特殊的人物,而且一般都会认为他们一律都是祸国殃民、大逆不道的坏蛋。其实,历史上的宦官首先是上辱其先、中伤身体、下绝其后的悲剧人物。这些“绝入生理、老无收养、死无与殡、无罪之鬼、无人除墓草而英杯染”的非人,不仅要忍受生理上的巨大痛楚,而且倍尝心灵深处不得言状的心理畸变之苦,因而“其痛非常痛也,其害非常害也”。那么,到底如何客观地评价宦官呢?一、宦官称谓闻微“宦官”是对阉割了生殖器官后丧失了生殖能力而效力官闲之男性的特殊称谓。它在我国曾因时代、风俗、地位的变…  相似文献   

7.
1956年在西安市东郊东方厂发掘的段伯阳夫妇墓,其墓志记载了宦官段伯阳一生任职官位的变迁,通过分析可窥见唐代普通宦官的迁升轨迹以及宦官娶妻养子的现象和产生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对高中语文传统篇目《孔雀东南飞 (并序 )》中“①媒人去数日 ,②寻遣丞请还 ,③说有兰家女 ,④承籍有宦官”这四句诗 ,课文注释说 :“这里可能有脱漏或错误 ,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 ,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说有兰家之女 ,出身于做官人家 ,可配太守之子 ,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 ,不能相配。但这两句后边 ,恐仍有脱漏之句。”笔者认为该节诗文不存在上述的脱漏现象 ,更不能把“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句移到“阿母谢媒人”之后。要正确理解该节诗文 ,必须理清其表述…  相似文献   

9.
在我所见到的各类教参中,对《孔雀东南飞》中“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这段话的解释几乎都是“这里可能有脱漏或错误”,故以“没法解释清楚”作结。在这个大前提下,有人作了如下解释: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谢媒人的话,意思是有兰家之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唐代宦官监军制度,历来史家只注意到宦官监军之弊,而对于宦官监军的积极作用,却论述不多。本文拟从唐代宦官监军制度的产生及其原因、宦官监军之弊、宦官监军的积极作用这三个方面作一些论述,使人们对唐代宦官监军制度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一、唐代宦官监军制度的...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出身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官僚地主家庭,只是后来几代,官越做越小,门户已不如以前那样堂皇。当时是德宗皇帝即位,宦官掌权,朝政腐败。柳宗元看到这种情况,便决心革新朝政,他写了一篇关于革新的《辩侵伐论》的奏表,上奏给德宗皇帝。 柳宗元写的《辨侵伐论》,很快就传到了东宫。太子看后感到有独特的见解,他说:“这个人一定是能写善谈识时务的人呀!”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历史地位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坚定的政治革新家,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的黑暗时代,敢于坚持革新,以“根据具,言人所不敢言”(陈衍《石遗室论文》卷二)的斗争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大中之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种精神与成就,对他以后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凡置“温柔敦厚”诗教于不顾,“语涉讥刺”者,都与其本身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更是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发出的不平之鸣。刘禹锡的一生,有二十几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正是这种不幸的遭遇,孕育和产生了他的政治讽刺诗。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二年。在这七十一年之中,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中经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这六代皇帝,大都是昏庸之主。在德宗朝,诗人度过了他的幼年和青年时代。德宗是个刚愎自用的人物,他  相似文献   

14.
衣食住行唐代的服饰在形制、质料、颜色诸方面仍有法规上的尊卑贵贱之别。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初定服饰之制,规定了祭服、朝服(又名具服)、公服(又名从省服)、常服(又名燕服)四种服制。其中常服规定赤黄色为帝王专用,自此黄袍成为帝王的象征。其后,唐太宗、高宗、德宗、文宗等也都曾下令,对文武百官及庶民百姓的服饰区别做出明确规定。大致说来,贵族官僚及富室之家的服饰均以锦绣绫罗制成,而庶民百姓只能穿以粗布麻衣,服饰穿着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唐代男子的服饰风尚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初唐至盛唐时以裤褶服式为时髦,头戴幞头,身穿圆…  相似文献   

15.
明朝的宦官     
宦官,亦称太监、阉官等,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宦官朝夕侍人君之侧,影响皇帝视听、左右国家政治。秦汉以降,历朝都有宦官干政,然“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廿二史札记·东汉宦官》)。明代宦官干政,是中国宦官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若从历史的高度,俯瞰明代社会,可见一队队骑高头大马,着华衣丽服的宦官,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拟对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此子王子往庵园。”(页555)按,前一“子”字当读为“是”,音之误也。子,止韵,精纽;是,纸韵,禅纽。唐代“支”、“脂”、“之”同用,故二字叠韵。声母同是齿音,故易误。且下文有“子”字,涉下文而误,也极有可能。“宝盖庄严莫改张”。(页556)按,变文中“改张”一词共出现八次。除本文外,尚有:《燕子赋》:“成功不可毁,不能移改张。”(页246)《降魔变文》:“周迴顾望,与本无殊;四面瞻相,都无变怪;寻问监园之者,并无改张。”(368页)同文:“恐太子之改张,剋先心而不遂”。(370页)《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四弘誓愿专相续,六种波罗莫改张。”(646页)  相似文献   

17.
登场献艺求状元唐代科举,不讳奔走。因此,通关节便成为应考士子的公开秘密,时人不以为怪。当然,那时“开后门”者并非都是庸才,而受人之请托者也不一定是为了谋一己之私。例如德宗时,韩愈一次就推荐了8人,皆被擢为进士,以后均有一番作为。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杰出诗人和画家王维,也是通过“开后门”而成为状元的。  相似文献   

18.
从学理上讲,遵循中国传统哲学“更新再始”之思维逻辑所提出的“新子学”,应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呼应时代精神的思想目标,这构成了其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类似唐代古文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等文化运动的类本质,同时成为“新子学”何以可能的普遍必然性之所在。唐代古文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以兴起的直接原因都是“世之弊”,但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思想目标则都是对“天下一体”“天下为公”的自觉和追寻,都是顺应其时代精神的呼唤而出现。故此,“新子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当定位在孔子所论“富之”“教之”的社会发展阶段,应朝着构建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9.
漫话宦官     
中学课文中,有多篇内容涉及到古代的宦官。宦官到底是一种什么官,这里作些简要介绍。宦官之设,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就有几个著名的宦官,如勃貂(楚)、管苏(晋)、景监(秦)、缪贤(赵)、竖刁(齐)等。宦官又称“侍人”“内侍”“内臣”“内官”“内监”“太监”等。因隋唐时设有管理宫庭内部事务的机构叫内侍省,其主持官称为内侍监或内侍少监,通例由宦官充任其职,故宦官称为内侍或内监,其中  相似文献   

20.
宦官,它作为我国封建专制时代的附属物而与其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又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那么,作为宦官势力极为活跃的唐代,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长久以来,在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唐代宦官自活跃于政治舞台之后,就逐渐蜕变成为皇帝的对立面,其权力反在人主之上,皇帝则成了宦官手中随意摆弄的傀儡。事情果真如此吗? 考诸史实,答曰:“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