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童让自己的热情穿越浮躁的现实生活指向过去,完成了《米》。小说以“米”为线索,围绕“米“展开了一系列的悲剧故事,这之中反映了人性从善到恶的畸变过程,人性恶的一面在小说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这一系列丑恶带给我们不耻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侯敏 《丹东师专学报》2010,(1):87-90,101
苏童摆脱了对创作短篇小说的一度迷恋,写作了长篇"新写实小说"《米》。《米》已经被人们做了诸多的归纳与阐释,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借一个逃亡与回归的故事母题,去写一个在城市文化中人性被扭曲的、孤独无依的人的具有悲剧意义的一生。于是逃亡与回归、人性的扭曲、生命的孤独便构成了苏童小说《米》叙述的基本元素。本文就试图通过这些跳荡在作品中的元素,来透视这些元素背后的城市的淫靡文化是如何摧毁了一个乡村青年的生命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先锋派的标志性人物,苏童对复仇题材表现出一定的偏爱,对人性恶的挖掘也令人望尘莫及。其长篇小说《米》以大鸿米店为中心场所,以"米"为主要意象,塑造了以五龙为代表的一系列复仇者。这些复仇者们从被复仇的欲望所裹挟,到依次采取复仇行动,最终善性被消耗而恶性得到显露。苏童在小说中着力剖析人性的异化,披露人性迷失的荒野,其目的不仅在于探究人性的多面,更意在通过恶性呼唤善性,引出人性美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黄鹄 《考试周刊》2007,(36):94-9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剥离该文特殊的时代背景,福克纳不仅用这篇短小的小说述说一个女人悲剧的一生,也唱响了一曲人性弱点谱出的挽歌。它是献给人性悲剧的一朵血淋淋的带刺玫瑰,在文学的舞台上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刘玉芳  李深 《现代语文》2009,(8):131-132
曹文轩的长篇青春小说《细米》为我们呈现了至纯至善的人间真情。本文从作品主题、创作心理、情感处理方式三个维度透析至真至纯的人性颂歌。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8.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哥特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生死边界的僭越,《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显示了强烈的伦理意蕴以及对于人类价值世界的深层关怀.人的存在既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并且精神高于肉体.爱米丽虽然活在当下,可她的价值世界与伦理方向却总是指向那个消逝的过去,人性的分裂决定了悲剧的发生.与此同时,在小说中,那些本应安息的逝者,却一再借尸还魂,并展现了无比巨大...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写了两个悲剧性的女性:曹七巧和爱米丽。曹七巧由于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爱米丽孤傲、怪僻、由爱生恨走向自我的毁灭。她们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女性,她们都在抗争中绽放,在人性的扭曲中枯萎,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1.
苏童的处女长篇《米》,以小说主人公五龙的人生遭际为主要线索,在城乡空间背景的腾挪位移下,勘探人性的深度、广度、强度以及韧度,展示小人物的命运悲喜,揭示社会历史的波诡云谲,叩问人的生存困境.小说情节曲折而不失严谨,叙述精到且颇有技巧,既是苏童长篇小说的牛刀初试,开始其新的艺术经验的尝试,同时也是苏童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艺术追求提供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拉克希米被囚之地》是印地语作家拉金德尔·亚德沃的代表作,在"新小说"运动和现代印地语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少女的命运悲剧,揭露了印度独立后男权压迫、人性异化和宗教迷信等问题,以此引起广大读者对女性地位等社会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灵魂的还乡──论苏童的小说《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小说《米》的剖析,论述了苏童的小说创作的文化、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纪念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她身上的“窈窕淑女”观念和传统妇道观及其它因素所致。小说不仅描写了爱米丽的悲剧,而且反映了福克纳表现在小说中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小说《米》描写了主人公五龙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他的一生都与"米"密切相关。对他而言,"米"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但同时也象征着罪恶与死亡。而他用自己的一生反复实践着这种宿命的置换,最终走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17.
农村女性一直是刘庆邦擅长书写的对象.刘庆邦在其2012年的中篇新作《东风嫁》中再次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另类女性——米东风.小说讲述了农村剩女米东风曲折悲情的嫁人故事.文章分析了导致米东风悲剧命运的原因,探讨了小说结尾处留给读者的思考——东风走后,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8.
小说<米>发表十余年来,众评论家从文化、人性、精神等角度加以评说,而无人认识到这是作者苏童有意考验评论界的一个圈套.事实上,作者把"故事"写成了人物五龙的一个梦,故意没把作品写完,所以,有必要解开这个圈套并据之重新予以阐释,而这种阐释方法自然地上升到了一种方法论的意义,以留待诸家评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小说《米》发表十余年来,众评论家从化、人性、精神等角度加以评说,而无人认识到这是作苏童有意考验评论界的一个圈套。事实上,作把“故事”写成了人物五龙的一个梦,故意没把作品写完,所以,有必要解开这个圈套并据之重新予以阐释,而这种阐释方法自然地上升到了一种方法论的意义,以留待诸家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